2020关于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分析
个税起征点能否“动态调整”?
据《重庆晨报》报道,近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就个人所得税问题提出建议称:“有关
部门在个人所得税制改革中,应统筹考虑代表所提意见,适时提出修法建议。
”对此,专
家和公众一致认为,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有望再次提高。
众所周知,现行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是3500元,这是2020年税法修订之后确定的。
如今4年过去了,无论是从物价水平还是从人们的薪酬标准上看,这一起征点都已经无法
满足实际需要。
此次,财经委的建议显然是顺应民心与民意之举。
分析起来不难发现,群众和代表先呼吁,然后征求社会意见,再对相关法律法规做出
修改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查机制,还稍显被动。
这个过程少则一两年,多则三五年,延
缓了个税起征点调整的速度,难免会出现“刚刚调整完又不适合又需要调整”的情况。
代表委员谈物价,话民生,聊幸福,无不希望政府能够给老百姓以实惠。
而要想老百
姓幸福,首先就得让利于民,真金白银,不打折扣。
虽然发展过程中,我们正在或者即将
面临无数大大小小的困难,但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始终把人民冷暖幸福装在心间的政府,我们相信,一切困难都是纸老虎。
承续光荣与梦想、肩负责任与使命,我们坚信,心系能源的各界代表委员定能不负重托,为积极推动能源革命增进最大共识度、形成最大凝聚力,助力能源领域完成坚定而成
功的转身,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实现新发展。
楼继伟:我们多次上调过工薪所得税的费用减除标准。
刚才说的起征点,精确地说,
是工薪所得减除的费用标准,听起来就比较别扭,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们和绝大多数国家
不一样,我们实行的是分项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只是对工薪所得有一个基本费用减除标准。
那么应当实行综合所得,而不是说对工薪所得的费用标准,是综合的减除标准。
那么带来
一个问题,要不要再提高起征点?我记得我去年就回答过,简单地提高起征点是不公平的,一个人的工资五千块钱可以过日子过得不错,如果还要养孩子,甚至还要有一个需要赡养
的老人,就非常拮据,所以统一减除标准本身就不公平,在工薪所得项下持续提高减除标
准就不是一个方向。
笔者认为,依据我国“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不纳税”的税收原则,避免个税成为“穷人税”,最好是有一个常态化的调整机制。
即将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与经济发展水平、物
价水平、人们的生活成本等进行必要挂钩,然后制定相关调整方案,设计可以“自我启动”的调整机制,以保证其与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消费水平等保持相当。
(二)河北省石家庄市、山西省太原市、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辽宁省沈阳市、吉
林省长春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江苏省苏州市、浙江省宁波市、安徽省芜湖市、福建省
福州市、江西省南昌市、山东省青岛市、河南省郑州市(含巩义市)、湖北省武汉市、湖南
省株洲市、广东省广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海南省海口市、四川省成都市、贵州
省贵阳市、云南省曲靖市、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陕西省宝鸡市、甘肃省兰州市、青海省西
宁市、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不含所辖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
【答案解析】处置债权成本费用=个人购置“打包”债权实际支出×当月处置债权账
面价值÷“打包”债权账面价值=120×80÷200=48(万元),个人所得税=(50-
48)×20%=0.4(万元)。
现役军人在执行对敌作战、边海防执勤或者抢险救灾以外的其他任务中失踪,经法定
程序宣告死亡的,按照因公牺牲对待。
个税改革,从惩治富人逃税开始
3月7日电针对社会关注的“个税起征点是否还会上调”问题,财政部部长楼继伟7
日说,在工薪所得项下持续提高减除标准不是个税改革方向。
目前个税改革方案已提交国
务院,今年将把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法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审议。
备受关注的个税改革,又有新动向。
报载,全国人大财经委建议有关部门,适时提出
个人所得税制改革修法建议。
此前有30位代表提出议案,称近年来个人所得税法的滞后
性日渐凸显,工薪所得的起征点仍需提高。
个税是公共财政的主要来源之一,个税征缴是社会收入分配的重要杠杆,因为牵涉面广,影响重大,所以更须公平。
现行个税征缴制度存在许多问题,起征点过低是其中之一。
2020年开始我国个税起征点上调到3500元,这种上调在当时来看很有必要,到今天,已
经明显滞后。
月收入3500元能干什么,都是些什么人?大都是缺乏安全感的工薪阶层。
一位年轻的大学老师告诉我,他每月4500元工资,扣除各类保险和个税拿到手的不
到3000元,在武汉这样的繁华城市,一个月一两千块钱能干什么?不敢逛商场、不敢谈恋爱、不敢生病,这就是现实。
这还是在体制内,一些产线工人对此“更不理解”。
工业园
区里,很多工人面无表情地机械劳动,辛辛苦苦加班熬夜,月底账面上的四五千块钱,因
为缴纳个税而被剜去一大块。
银行直接扣缴的不由分说,让你连犹豫的资格都没有。
与此相对应的是,很多富人却可以变通逃税。
不必问我要证据,每年各地税务部门查
处的大批逃税案例就是例证,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
现实的情形不容乐观,权威统计显示:工薪所得占个税之比已达60%以上,而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独资和合资企业生产经营所得、转让财产所得、股息和股利所得、期权所得等个税类别,最高只收取20%。
简单说
“个税总量上,穷人缴了八成,富人只缴了两成”。
这就意味着,公共财政的沉重支出,
主要是来源于工薪阶层,而许许多多“先富起来”的人反而很轻松。
“劫贫济富,让穷人更穷、富人更富”,显然不是税收政策的初衷。
之所以出现这样
的情况,一是税收征缴制度设计上欠缺考虑、不够科学,展现了它不好的一面;二是制度
本身的优良一面,即对穷人富人进行公平征税的制度设计失灵——穷人固然是没有能力逃
税的,但相当一部分富人却有各种打通关节的能耐,各种“合理避税”的手段。
这些手段
无非是做虚账、假账,钻制度的空子逃税,企业股东把个人生活用品,大到房子、汽车,
小到西装、内裤,拿来冲抵企业生产资料逃税,廉价录用几名残障人士以此博取免税……
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保监会关于开展商业健康保
险个人所得税政策试点工作的通知》(财税〔2020〕56号)有关要求,现将实施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政策试点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企业和企业主,以及其他来钱容易者的“招数”固然高明,但真正用心去查究,也没
有什么查不出来的。
关键是很多执法者执法不严,习惯于轻易放过,一些地方过分看重企
业对GDP的拉动、对政绩的贡献,常常掣肘税务部门执法,再加上一些不正常的官商关系,导致真正该纳税的人很少纳税,公共投入的负担由不该纳税的人群过分承担。
这恐怕是当
今社会最显著的不公平现状之一。
在一些发达国家,逃税可耻,甚至是“不能被原谅的”。
为什么在我国,逃税有时竟
被视作一种“能力”,当成一种“理所当然”?说到底,还是惩戒力度不够。
税法明确了
逃税漏税的追究措施,刑法对此也有硬性规定,不论是工薪基层还是先富阶层都必须依法
纳税,凡是违法犯罪必须受到依法严惩,没有商量的余地。
尤其是对一些逃税金额较大的
富人,更要依法从重打击,记入征信,以儆效尤。
法律的权威得以确保,社会公平正义才
能显现,人们对改革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才能上升,否则改革就很难成功。
个税改革非常复杂,涉及征管方式、征缴基数、征收比例等等改革,需要直面到底是
以个人征税还是家庭征税,到底是一刀切的静态征税还是进行动态管理征税,使税收与物
价指数、平均工资水平挂钩等诸多问题。
怎么改革更科学,是顶层设计需要探明的问题。
但是一个通行国际的基本认识必须明确:能力越强贡献应该越大,富人就应该多缴税,穷
人则应休养生息。
换言之,个税改革,从惩治富人逃税开始。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