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较量无声观后感1500字

较量无声观后感1500字

较量无声观后感1500字
观看完《较量无声》之后,我才真正知道了解到所谓的"较量无声"的根本含义,从民众的意识形态下手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获取对一个国家的主动权。

较量无声观后感1500字“国家的正义”是一个非常宽泛而又模糊的概念。

也许对一个个体来说,“正义”是一个很浅显的概念——即不违反社会和个人道德。

但是对国家来说,在已经超越了个体层面的层次上,“正义”便显得不那么清楚了。

宋襄公的仁义,最终却导致了他的覆亡。

这样的故事,自然引出了这样的问题:国家和君主的正义,是否只是针对于国民的呢?
看完这部电影(本片所处的立场让人很难觉得它是纪录片),想必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都是高呼美帝国主义的狼子野心,惊叹于美帝国主义对我们的精妙布局。

但是美国的做法,是否有在道义上的可谴责之处呢?
我想没有。

马基雅维利在他闻名遐迩的著作《君主论》中写道:“如果一件事情是对君主有利的,那么他就应该毫不犹豫的去做。

”国家竞争,从来就不是英国绅士那样的彬彬有礼,而是真刀真枪的厮杀。

每一个国家,代表的都不仅仅是这一个个体,而是她那广袤的土地上的千千万万人民。

因此国家的
正义,就只能是局限于国家内部的正义,只能是代表这个国家,甚至是国家内的大多数人的利益。

很多人认为战争是不道义的。

战争的确是不人道的,因为人的生命在战争中变成了数字而非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但战争,无所谓道义之言。

每一个国家,都在为了她的人民的幸福而战,这就是正义的,又何须对敌人报以妇人之仁?
卢梭的著作《社会契约论》的中心,就是人民与国家之间的契约关系。

国家因为这样的契约关系,而具有对麾下人民负责的义务。

如果战争已经是唯一能够发展这个国家的办法,例如二战中的纳粹德国,那么领导人又为什么要去走别的必死无疑的道路呢?
同理,美国和中国这样的已经公开化白热化的竞争与敌对,那么出现什么样的手段都是正常的,不违反道义的。

且不说所谓的“十诫”是不是真的,即使确有其事,对潜在的敌对国家来说也并不过分;即使并无此事,国家间的敌对行为也绝不会少。

我们痛恨惊异于美国的这种种行经,不过是我们惊恐地发现自己对于美国的攻击缺少防御能力罢了。

同样,我国的加工品大量涌入西方各国而迫使他们进行“反倾销”法案,难道不也是他们在同样心理下而产生的不安与害怕?因此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与敌对,也许无关道义,也不需谴责。

我们唯一能做的不过是提高我们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知道哪些是真正有益于我们的,哪些是敌人的“糖衣炮弹”。

较量无声观后感1500字两个多小时、一百多分钟的记录片,就像一股坚挺的力量,将我顶立于泰山之巅,俯瞰山腰处云端里的波谲云诡。

在平时就不时地见到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利益争端,但像这么系统地报道还是特别少见。

对纪录片中所展示的,真是令人震惊!
《较量无声》以二战后形成的两个超级大国之一的前苏联的解体这一令人遗憾的历史巨变作为开篇,深刻细致地剖析前联这样在当时具有超强大的军事力量的大国,由于政治领导团体的迷漫,在受到另一超级大国的经济攻势下轰然倒下。

详细地采集了美国在这一进程中的"积极"活动。

接着,写到中美关系在这过程中的,我国分析当时的国内国际形势,采取积极灵活的战略调整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

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超级大国--美国的战略密谋进行分析,非常清晰地指出,美国对中国的政策--逐步接近、缓慢渗透颠覆的政策。

非常醒目地提醒我们,尤其领导干部必须要高度警惕。

看完《较量无声》,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对大国之间的争端有了一定的了解。

回想之前的想法,一直认为,大国之间,有利于之争是必然的,但应该都是明着来的,没考虑这么多,现在想来,思想太过单纯了,有些太幼稚了。

非常警惕地认识到经济渗透、文化渗透,将会逐渐转化成政治渗透。

所以,当我们在消费进口文化的时候,应该适度,应该有节
制,应该在适当的时候要学会说"不"。

应该积极倡导我国文化,应该积极传承和发扬我国文化。

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传承,有很多优秀的文化传承至今,而现在更要积极宣传、传承,发挥她所具有的光和热。

我国的文化,经历五千年传承,在历史的很多时期,我国的各方面都曾领先于世界。

在唐朝的时候,我国的经济繁荣,当时的经济贸易在陆地上通过丝绸之路与欧洲相连,我国的丝绸、茶叶、陶瓷等与欧洲往来经济。

有记载,就在这时期,还吸纳了部分外国人在我朝做官,他们世代定居于我国。

当时的国家财政富足,人民生活富足,很长一段的繁华、太平的盛世。

就在这一时期,我国产生了大批的文学大家,很多文学精品都在这一时期创作,产生了大量丰富的精神文明财产,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军事、经济、文化都处在当时世界的前沿。

在元朝,我国的国域面积达到最大的时期。

当时的朝代君王具有开疆扩土的决心,使我国的国域面积增阔了大半个欧洲。

就离我们最近的清朝,在前期也是康乾鼎盛之世,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匹级。

国家的鼎盛、民族的富足,吸引了外来的很多商人,经济交流更是频繁。

说这么多,主要就是表达--我国是有着悠久优秀历史文明、文化的民族。

传承、发扬我国文明、文化,当代大学生有着强大的信心。

较量无声观后感1500字看了《较量无声》,笔者不由得的感慨。

感慨的并不是中国的醒悟,中国有时会迷茫,但从来不缺乏智慧。

感慨的也不是美国的谋略,它有强大的实力和全球视野,谋略自然不会平庸。

感慨的是美帝国奋斗几十年之后的现状和它的梦想之间的渐行渐远的巨大差异。

当对手汹涌崛起,不断夺取一个个世界第一,美帝国却在多重危机的泥潭中苦苦挣扎。

一定是出了差错!美国的全球战略错在哪里?以往笔者关于中美斗法的谋略主张,大多是针对美国的具体战略战术而设计的。

本贴则要探究一下美国战略制定者们的问题,他们的思想观念问题,就是俗话讲的,搞搞清楚他们的脑子是不是有问题?继续穷书生的练脑游戏。

美国解决对手的战略战术是相当高超的,这是不可否认的。

和平演变策略是美国老一代人的杰出贡献,是现代国际斗争艺术的智慧结晶。

搞垮苏联东欧是其代表作。

八十年代以来针对中国实施的“接触控制”战略,既是和平演变战略的延续,也是在实施过程中与时俱进的合理调整,显现出实用灵活的美国风格。

中国曾经一度几乎中止国防现代化,中国的新增产业布局严重偏向东南,中国的重要资产过度投放美国市场,中国社会甚至高层变得相当“亲美”。

在“中美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热风吹拂下,美国的“控制”战略其实实施得很成功。

进入本世纪数年后,中国重新拾起中俄关系,1996年建立的上合组织也被赋予更多实际内容,这标志
着中国在国际斗争的战略方向上已经作出了重大调整,但基本是亡羊补牢的举措。

这种战略上的补救或调整往往需要很长时间,今天仍然在继续,可见战略错判的代价是很高的。

从第三者的角度看,美国针对中国这个对手的接触控制大战略本身是没有问题的。

中俄递结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十年之后,在XX至XX年迅速升温,实施大批实质性合作项目,从普京再任总统之后的XX年起,双方在与美国的斗争中展开广泛的国际合作,对美国的既定全球战略构成巨大阻扰,美国渐露心有不甘、却力不从心的颓势,想打谁就打谁的霸道作风玩不转了。

造成这种战略态势逆转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中俄结盟。

中俄特殊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即中俄联盟,有那么大的作用?从笔者的视角看去,它就是这样。

十多年前,当不识数的某些中国学者讨论多极世界的时候,笔者提出“唯美独大”的判断。

笔者还指出美国打伊拉克把顺序搞反了,解决中东问题,控制石油,应当先打伊朗,控制波斯湾通道,关起门来打猎,伊拉克阿富汗等将不战自溃。

可是美国拣软柿子捏,捏得上瘾,义无返顾地在战争的道路上走了很远,直到战争债务把国家几乎压垮。

与此同时,美国继续围堵中俄,在中亚打钉子,拉拢腐蚀俄罗斯的小兄弟,甚至像当年的苏联在古巴的作为一样,在俄罗斯的家门口支起导弹,把军事威胁直推到俄罗斯边境。

结果招致强烈
反弹,车臣格鲁吉亚都被灭了。

回顾美帝国过去二十多年的历程,其实,美国的错已经显而易见了。

美国在唯美独大的时候,选择了过多的战略目标和先易后难的战略顺序,在远没有达到控制中俄或控制其中任何一国的主要战略目标的情况下,在次要目标上过多消耗了战略资源,实质上陷入了一场长达二十年的持久战和消耗战。

虽然在具体战略实施行动中选用了速战速决的战术,但是美国并没有最有效地使用自己的国力,在解决伊朗-这个可以间接实现控制中俄的最主要最关键的问题上,美国选择了持久战术,失去了九十年代出现的绝好战略机遇;在综合战略态势开始扭转的情况下,美国随即失去了利用伊朗彻底修改全球政治版图的机会,它的全球战略已经停滞不前。

如果世界允许美国继续维持“唯美独大”的格局,美国是有能力实现以战养战的目标的。

他的战争机器可以给美国圈回来国际资本的,而且会越打越强,装备更新更快,继续保持军事霸权不成问题。

可是现实世界不是那样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