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练习测试题库(4套版)一、客观题(单选题)1.“管理活动的构成要素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提出这个观点的代表人物是()。
A、法约尔B、西蒙C、孔茨D、罗宾斯2.管理的归宿是()A、行使管理职能B、参与社会实践C、合理配置资源D、实现组织目标3.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管理的二重性是()。
A、科学性与艺术性B、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C、科学性与技术性D、技术性和艺术性4.在管理的实践中,强调管理的创造性和权宜应变,这是指管理的()。
A、科学性B、技术性C、艺术性D、现实性5.在一个组织中,为实现组织目标而行使管理职能的人是()。
A、领导者B、组织者C、管理者D、决策者6.按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来划分,大学组织属于()。
A、简单稳定环境B、复杂稳定环境C、简单动态环境D、复杂动态环境A、经济因素B、政治因素C、社会因素D、技术因素7.在下列要素中,属于一般环境因素的是()。
A、技术因素B、竞争者C、顾客D、资源供应者8.在下列要素中,属于具体环境因素的是()。
A、经济因素B、社会因素C、顾客D、技术因素9.组织内部环境的构成要素是()。
A、物质环境和政治环境B、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C、物质环境和经济环境D、物质环境和技术环境10.组织文化的核心要素是()。
A、组织价值观B、组织宗旨C、组织精神D、组织形象11.某企业明确纪律的要求是令行禁止,服从命令。
它表明该企业文化具有()。
A、凝聚功能B、导向功能C、约束功能D、激励功能12.首钢集团提出了“科技首钢”、“绿色首钢”和“人文首钢”的口号,这指的是()。
A、企业价值观B、企业精神C、企业形象D、企业规范13.管理学研究的主要是()。
A、经济管理问题B、企业管理问题C、行政管理问题D、一般管理问题14.从管理的学科性质来看,管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它具有很强的()。
A、综合性B、实践性C、一般性D、社会性15. 在管理思想史上,首先重视“资本所有者与企业管理分离”的时期是()。
A、传统管理思想B、科学管理思想阶段C、行为科学思想阶段D、现代管理思想阶段16. 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
A、解决分工与协作的问题B、处理人际关系C、作好经营计划D、提高劳动生产率17. 法约尔认为企业经营活动的类型是()。
A、技术活动和商业活动B、财务活动与安全活动C、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D、A、B和C18. 法约尔提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的五大职能,这是指()。
A、技术活动B、商业活动C、管理活动D、财会活动19. 韦伯在管理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
A、一般管理理论B、科学管理理论C、理想行政组织理论D、人际关系理论20.在韦伯看来,涉及到行政组织基础的权力是()。
A、理性的、法定的权力B、传统的权力C、现代的权力D、超凡的权力21. 梅奥根据霍桑实验的成果,认为企业存在着()A、团队B、群体C、正式组织D、非正式组织22.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提出“管理理论丛林”现象的管理学家是()A、巴纳德B、孔茨C、卡斯特D、德鲁克23. 西蒙“令人满意准则”的提出,是基于()观点。
A、有限理性B、绝对理性C、有限感性D、绝对感性24. 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组织是一个()。
A、开放系统B、封闭系统C、合作系统D、独立系统25.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代表者是()。
A、彼得·圣吉B、迈克尔·哈默C、德鲁克D、戴明26. 五项修炼的核心与基石是()。
A、系统思考B、自我超越C、团队学习D、改善心智模式E、建立共同愿景27.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的实体,为迅速向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在一定时间内结成的动态联盟。
这指的是()A、虚拟组织B、再造组织C、学习型组织D、核心组织28. 企业再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彼得·圣吉B、迈克尔·哈默C、德鲁克D、戴明29. 构成系统的基本成分是()。
A、要素B、联系C、结构D、功能E、环境30. 系统具有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其结构和功能的能力。
从系统的特征来看,这是指()。
A、整体性B、层次性C、目的性D、适应性31. 人本原理讲求和解决的核心问题是()A、人的主动性B、人的创造性C、人的积极性D、A、B和C32. 以情感和文化为基础,运用尊重、激励、引导和启迪等方式进行管理,是指()A、动力管理B、人才管理C、能级管理D、柔性管理33. 从创新的管理体系来看,组织的生命之源是()。
A、观念创新B、技术创新C、制度创新D、管理创新34. 特定的系统在单位时间内的投入与所取得的效果之间的比率。
这是指()。
A、效益B、效率C、效果D、效能35.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必须共同遵循的最高道德准则是维护()。
A、个人利益B、集体利益C、国家利益D、顾客利益36.企业应当承担社会责任,因为负责任的行为才是所要做的正确的事情。
这个观点阐述的角度是()A、公众期望B、长期利润C、道德义务D、股东利益37.管理的首要职能是()A、计划B、组织 C 、领导 D、控制38.计划工作的起点是()。
A、估量机会B、确定目标C、确定前提条件D、确定方案39.目标责任制的理论就是建立在目标具有()这一特点基础之上的。
A、综合性B、层次性C、多样性D、网络化40. 目标管理的基本程序是()。
A、执行目标、确定目标、成果评价B、确定目标、执行目标、成果评价C、成果评价、确定目标、执行目标D、确定目标、成果评价、执行目标41.组织表示其活动的总计划是()A、宗旨B、目标C、战略D、目的42.战略管理的起点是()。
A、组织宗旨和目标的确定B、环境分析C、战略制定D、战略实施43.对一定事物的动态及其发展趋向进行探索,并事先作出估计和评价。
这是指()。
A、计划B、目标C、预测D、决策44. 预测的结果与将来的实际情况总会存在着或大或小、或多或少、或前或后的偏差,它表明预测具有()特点。
A、不确定性B、科学性C、近似性D、局限性45. 一般来说,下列哪项是在非正式组织中不能得到满足只有在正式组织中才能得到满足的?()A、情感交流B、晋升需要C、社会交往需要D、心理需要46. 由纵横两套管理系统组成的组织结构形式是()。
A、直线式组织B、事业部制C、矩阵式组织D、职能式组织47. 下级机构或人员接受每个分担专业职能的上级发出的指令,这是()的特点。
A、直线式组织B、事业部制C、矩阵式组织D、职能式组织48.下面哪一种组织形态是关于知识经济时代的组织结构形式()。
A、直线式组织B、团队组织C、矩阵式组织D、职能组织49.学习型组织的组织结构是()。
A、扁平式结构B、高耸式结构C、科层式结构D、网络式结构50.强调团结协作精神,具有独立作战的组织是()。
A、团队组织B、学习型组织C、虚拟组织D、矩阵式组织51.我们把从目标、任务出发设置机构的程序,叫做()。
A、因事设职B、因职配人C、因人设事D、因人配职52. 一个组织在正常情况下,一个管理人员能够直接指挥的人员的数量叫做()。
A、指挥权力B、管理能力C、管理层次D、管理幅度53. 在组织规模一定的情况下,组织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是()。
A、成正比B、成反比C、曲线相关D、不相关54. 把决策权集中在组织领导层,下级的一切行动听从上级指挥,这是()。
A、集权B、分权C、授权D、擅权55. 构成权力性影响力的主要因素是()A、才能B、职位C、知识D、品格56. 按双因素理论的观点,即使满意了也不能使人产生满足感的因素属于()A、激励因素B、保健因素C、辅助因素D、外在因素57. 在组织规模较大时,相对而言,反应速度快、时滞短的控制方式是()A、集中控制B、分散控制C、分层控制D、反馈控制58. 进行控制的首要步骤是()A、确立控制目标B、衡量实际业绩C、进行差异分析D、采取纠偏措施59. 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对下属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明思想教育手段具有()特征。
A、目的性B、激发性C、长期性D、灵活性60. 管理者运用表扬、奖励、晋升或者是批评、记过、降级、撤职等方法来保证命令的执行,这是指行政手段()。
A、权威性B、强制性C、垂直性D、稳定性二、简答题1.管理的内涵和性质是什么?2.管理的外部环境对组织有何影响?3.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提出了哪些基本观点?继梅奥之后,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4.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有哪些?西蒙提出“令人满意准则”的依据是什么?5.什么是五项修炼?五项修炼的核心是什么?6.组织管理者在实践中如何贯彻系统原理?7.什么是人本原理?人本原理实现的方式有哪些类型?8.组织为什么要构建创新体系?创新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哪些方面?9.什么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是什么?10.什么是战略?战略的构成要素有哪些?战略管理的过程又是什么?11.怎样理解预测和决策的关系?12.简述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关系?13.什么是组织设计?影响组织设计的因素有哪些?14.设计组织结构应遵循哪些原则?15.简述分权与授权的关系。
16.什么是人员配备?实行人员配备的条件和原则是什么?17.领导与管理的区别是什么?18.什么是正式沟通?它有哪些方式及形态?19.什么是领导艺术?它有哪些基本类型?20.控制过程包括哪些内容?管理者如何进行有效控制?21.什么是绩效评价?它有哪些种类?三、论述题1.试述管理是科学性、技术性与艺术性的统一2.试析人本管理在组织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3.联系实际,谈谈我国企业构建创新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及其对策。
4.联系实际,谈谈企业管理者追求组织长期稳定高效益的途径。
5.运用系统原理,谈谈组织管理者如何提高决策的科学性?6.根据激励理论,归纳在现实工作中激发和鼓励员工积极性的基本方法。
7.试述领导者的影响力8.联系企业管理实际,谈谈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四、案例分析题1.海尔文化为什么海尔从八十年代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亏损小厂,能够成长为享有世界声誉的企业集团?是生机勃勃、创新不止的海尔文化,成为海尔人创造奇迹的强大动力。
海尔人注重“观念革命”。
这种观念的革命,渗透到海尔的方方面面,并被海尔人形象地凝炼为一个个富有哲理的理念:“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东方亮了再亮西方”、“斜坡球体论”、“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先卖信誉,后卖产品”、“先有市场,再建工厂”、“先难后易,出口创牌”等等。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认为:海尔企业文化分三个层次,最外层是物质文化,看得见,摸得着;中间层是制度行为文化,如规章制度等;最深层的是海尔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而海尔的价值观就是两个字:创新。
海尔的科研人员平均每个工作日开发1.3个新产品,每个工作日申请2.5项专利,是中国企业中获专利数量最多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