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技术和设备不断得到开发和应用,物联网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被称为继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之后的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物联网特性和结构的分析,对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物联网应用发展趋势
物联网是随着全球信息技术革命以及3G网络技术的推进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很快受到了相关行业的重视,对于日常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物联网的应用,可以说是多个领域共同协作的结果,可以通过相应的传感技术,实现物体与互联网的连接,从而实现对物体进的管理和远程控制等功能。
一.物联网概述
1.定义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产业的浪潮,但是由于发展时间短暂,尚没有统一的标准定义。
目前比较能获得认同的定义是: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载体,实现物理对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沟通的网络。
具体来说,物联网实际上是由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技术、红外感应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等信息
技术和传感设备,将具备独立寻址功能的物品,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与互联网实现连接,并通过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达到智能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目的的网络技术。
2.特点
首先,与传统互联网相比,物联网虽然更加先进,应用也更加广泛,但并不意味着物联网可以全面超越互联网。
因为物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建立的,其技术核心仍是互联网。
相比互联网的信息交流,物联网主要是解决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通信问题,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延伸和扩展出来的。
其次,物联网具有自动化和智能控制的特点,不仅提供了传感器的连接,还可以对物体进行智能化控制,也可以对相应的信息数据进行智能处理。
同时,物联网通过将传感器与智能处理技术结合,通过各种智能化技术,对自身的应用领域进行扩展,以满足更多用户的不同需求。
二.物联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物联网的用途是十分广泛的,可以说遍及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如环境保护、智能检测、交通智能控制等,其市场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在当前的日常生活中,物联网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RFID票务
早在2009年,我国三大通信商的中国移动与上海世博局合作,共同发布了可以承载世博手机票的RFID-SIM手机卡,用户可以通过安装这种手机卡的手机,便捷地购买世博会的门票,并且通过收集在世博会园区进行购物等消费活动。
2.电力系统的智能电表
智能电表除了具备传统电能表的基本计量功能,还具备用户端控制功能、数据传输功能等,供电部门可以通过电能表上的传感器,对用户的电力使用情况进行随时监测,使电力配置可以具备一定的智能处理功能。
例如,在我国的西电东送工程中,利用物联网的连接功能,对输电线路范围内的配电变压器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对用户用电情况进行检查,对供电质量进行监督,对线损进行管理,从而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管理效率,确保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节约无谓的电能损耗,取得了十分客观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3.公共安全
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电子围栏为例。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属于超大型公共场所,每天的客流量十分巨大,其安全问题也成为极其重要的问题。
其处理方法是,利用物联网的物物连接和传感功能,通过埋设在地下的红外传感器,在机场的围栏外侧,设置一道传感网络,对围栏进行监控。
一旦有人或者动物靠近,监控系统就会自动对其进行
识别和定位,分析其是否存在危害性,并及时向管理人员通报。
4.物流配送
物流配送在现代社会的高速度、快节奏的生活中,被提到了更高的水平。
物联网可以通过在商品之中引入传感节点,对产品生产制造、采购、储存、运输等进行精确了解和掌握。
例如,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网上购物,可以通过物联网的功能,随时查询自己购买商品的状态和位置,及时了解商品的到货时间,方便对自己的日程进行安排。
5.教育行业
物联网在教育行业中的应用,一般表现在智能化的教学环境,对实验教学进行丰富,对教学管理等进行辅助,对课外教学活动进行拓展等。
6.食品行业
以禽类和蛋类为例。
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和饮食健康,现代养鸡场通常会在出产的禽类和蛋类产品上,添加相应的二维码,将产品的信息进行压缩。
顾客可以通过对二维码的解读,了解产品的生产和运输信息,既可以保证饮食安全,也可以避免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动物追踪系统”。
在2010年亚运会,我国正是通过物联网与食品溯源管理系统,为运动员提供绿色、安全的事物。
三.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物联网虽然应用较为广泛,但是始终处于初期阶段,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
因此,相关人员要结合物联网的发展趋势,对其进行适当的改进。
就目前的趋势看,未来几年,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重点还应该在行业应用上。
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行业的市场前景关阔,并且行业发展较为成熟,加上政府的大力扶持,可以说会成为物联网近几年发展的重点领域;而医疗卫生、个人等领域的智能传感技术较为薄弱,多数产品尚处于试验阶段,因此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还不会得到大规模的应用。
四. 结语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物联网的将会遍及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逐渐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在发展过程中,会面临很多困难,需要相关技术人员的努力解决,促进其在技术和应用上的突破。
参考文献
[1]张艳.新网络环境下物联网应用的发展趋势[J].时代报告(下半月),2012,(12):385.
[2]李红艳,桂超.物联网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J].福建电脑,2010,(9):1-2,46.
[3]李跃.浅析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前景[J].黑龙江科技信
息,2013,(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