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教案教学要求:明确我国是个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到处蕴藏着宝贵的文化遗产,到处流传着古老的传说,活跃着新的民间创作。
不管生活在城市还是乡村,总会听到在群众中流传的民歌、民谣、传说、故事、谚语、歇后语等。
通过文学采风,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民间吸取文学营养。
教学内容:一、有关知识:民歌民谣:民间文学的一种。
民间口头流传的诗歌或歌曲。
在口头流传中不断经过集体加工。
初期民歌创作往往与音乐密不可分,有的还与舞蹈、音乐三位一体。
种类繁多,按内容和功能分类,大致有劳动歌、仪礼歌、时政歌、生活歌、情歌和儿歌等。
常用比兴、夸张、重叠、谐音、双关语等表现手法。
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作家和诗人创作的源泉之一,中国的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以及词、曲等体裁,也大都来源于民歌。
民谣指民间歌谣,多指时事政治有关的。
民歌和民谣的区别在于:可以唱的为歌,只说不唱的为谣。
如陕北的“信天游”:《东方红》:说东方你就一个红,说太阳你就一个升。
说中国出了一个毛泽东,他是人民大救星。
青海的“花儿”:《花儿与少年》:春季里那么到了这,水仙花儿开,水仙花儿开,绣呀阁里的女儿呀,踩呀踩青来呀小呀哥哥,小呀哥哥,小呀哥哥呀搀我一把来。
贵州民歌:《摘菜调•幺妹儿进菜园》:清哎早起来,轻轻儿把门开哎。
幺妹儿走出来,幺妹儿去摘菜也。
走哎进幺妹儿的菜园中塞,咿呀呀嚯塞,哎呀呀嚯塞。
青的青的青菜,硬是逗人爱。
青菜白菜韭菜菠菜,冬瓜南瓜黄瓜苦瓜,茄子豇豆莴笋海椒。
哎呀七呀哎呀八呀,咿……也……吃都吃不完!传说:长期在民间流传而形成的,带有某种传奇色彩和幻想成分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自然相貌的故事。
有的则纯属幻想虚构。
人物和事件的传说,大都是颂扬、赞美的,反映人民的理想和愿望;自然景物的传说,则近于优美的叙事散文。
例:《冬笋的来历》:冬笋是现在人们比较常见的一种菜肴,然而大家却不知道,以前的人们不知道有冬笋这种东西。
传说从前有一个人叫孟忠,他是一个大孝子。
有一年冬天特别冷,他母亲得了重病,躺在床上有好多天没吃东西了。
一日,母亲对孟忠说,想吃笋子,这可难住了孟忠,大冬天的,天上还飘着雪花,上哪儿去弄笋子呢?孝顺的孟忠来到楠竹林里,看见一棵棵高大的竹子,一愁莫展,哪有什么笋子啊!没办法,孟忠急得抱住竹子哭了起来。
孟忠的孝心感动了一位路过竹林的仙人,仙人于是告诉孟忠,要他扒开脚下的土,就会有笋子。
孟忠听了仙人的话,就用手一点一点地扒土,手扒出了血,但为了母亲能吃到笋子,他一点都不觉得疼痛。
果然,一会儿就扒到了笋子。
孟忠高兴极了,急忙拿回家剥了壳煮好给他娘吃,他娘吃了笋子后,病就慢慢的好了起来。
由此,人们就知道了冬天地下也有笋子,并且因为是在冬天发现的,所以一直到现在都还叫做冬笋。
故事: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经过很多人不断地修改加工而形成的文学样式。
其特点是:故事性强,情节生动;口语化,朴素明快;想像奇特丰富;常用夸张、比喻,艺术感染力强。
内容来自民间,反映的多是民间生活。
有的还带有神话或幻想情节,充满神奇色彩。
如我国有四大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
教材上的《黔之驴》、《杞人忧天》、《杨布打狗》、岳飞的故事、包拯的故事等。
谚语:在群众中间广泛流传的固定语句,大多反映人民生活和斗争经验,用通俗简单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如:“人多力齐推山倒,众人拾柴火焰高”“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谦虚的人学十当一,骄傲的人学一当十”“不怕学不成,就怕心不诚”“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歇后语:是有近似于谜面、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
前一部分是比喻或说出一个事物,象谜语里的“谜面”;后一部分象“谜底”,是真意所在。
两部分之间有间歇,间歇之后的部分常常不说出来,让人猜想它的含义,所以叫歇后语。
如:“大海里捞针——无出寻”“飞蛾扑火——自取灭亡”“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失去权力)”“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八月十五的月亮——年年圆”“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吃冰棍拉冰棍——没(化)话”“吃了二十五只老鼠——百爪挠心”二、准备工作(一)分组:将全班同学按民歌民谣、传说、故事、谚语、歇后语五项内容分成五个小组,分别进行一项内容。
(二)制定实施计划:内容:民歌民谣或传说或故事或谚语或歇后语。
对象:当地年岁较大、阅历较丰富的人,或自己熟悉的人。
时间:寒假或暑假。
方法:提问式。
(三)需要物品:笔记本、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
三、试题样式探究文学采风,回答问题:(一)现代许多杰出的作品是在什么基础上创作出来的?(二)每一个省的群众都流传着自己的民歌民谣,并形成自己的特色,请写出四个省具有代表本省特色的民歌民谣体裁。
1. 2. 3. 4.(三)从已学过的课文中用“故事”的形式把它写出来。
(四)你知道多少谚语和歇后语?每类请写出四条。
1. 谚语:①②③④2. 歇后语:①②③④中考连接:[05湖北省黄冈市]综合性学习与探究(10分)亲爱的同学,你在《到民间采风去》的综合性学习中,一定会被家乡的山山水水、民俗风情所陶醉,也一定会有许多惊喜的新发现吧!下面就请带我们走进你的家乡——武穴。
1.走进家乡名胜古迹:假如在这次活动中你被选为“走进家乡名胜古迹”活动小组的组长,要带领全组同学编一本反映家乡风光的读本,你计划怎样完成这个任务?请写出你们小组的主要活动过程,并给这个读本拟一个新颖、恰当的书名。
(4分)读本书名:《》活动过程:⑴⑵⑶2.介绍家乡特产:在活动中,你一定品尝了不少家乡特产,那么,请你介绍一种自己最喜爱的家乡特产,并给它拟一条广告词,让它走出武穴,名扬天下。
(3分)特产名称:广告词:3.探寻家乡节日风俗:假如你是“探寻家乡节日风俗”活动小组的成员,在展示课上,以家乡端午节为例,展示你组探寻的收获。
(3分)有关端午节的习俗:有关端午节的故事:(答案:(一)是文学家、艺术家到民间去搜集文学艺术的创作素材创作出来的。
(二)1. 陕北的“信天游”2. 青海的“花儿”3.安徽的“花鼓”4.贵州的“摘菜调”(三)《杨布打狗》:杨布穿着白衣服出门,穿着黑衣服回家。
他的狗只看衣服,不看人,因对杨布“迎而吠”。
正如杨朱说的,现实社会中有很多人,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结果往往出错。
(四)1.①“人多力齐推山倒,众人拾柴火焰高”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③“谦虚的人学十当一,骄傲的人学一当十”④“不怕学不成,就怕心不诚” 2.①“大海里捞针——无出寻”②“飞蛾扑火——自取灭亡”③“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失去权力)”④“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中考连接:1. 如《风景这边独好》⑴收集名胜古迹的相关信息;⑵实地采访,拍摄名胜古迹的相关照片;⑶整合信息,编写读本。
(4分,每小点1分,意近即可)2.山药(酥糖、豆泡等)参考示例:山药,山药,美味佳肴,人人需要!(3分,名称1分,广告词2分,能突出产品特点,言简意明,富有创意即可)3.家家门窗插艾叶、菖蒲以示辟邪。
赛龙舟,吃粽子,乡亲们一般都会吃新麦发粑,小儿胸挂五彩线袋装的红蛋。
(2分,体现家乡端午节特点即可)屈原投江、白蛇娘娘喝雄黄酒显原形。
(1分,故事与端午相关,表述正确即可))七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与文言文观沧海作者:曹操【魏晋】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唐代】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唐代】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元代】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作者:刘义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作者:刘义庆【宋代】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论语十二章》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
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
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反复练习实践了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
七十岁我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6、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