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证据概论第一节证据的概念案例l 证据的概念被告人郝景文、郝景龙兄弟被指控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私制的装置侵入银行计算机系统,窃取银行资金72万元,对于被告人所实施的行为,公诉人提出下列证据加以证明:1、(1)证人吴镇元、李江的证词证实:1998年9月22日,被告人郝景龙没有上班。
(2)证人王家朝的证词证实:1998年8月下旬,被告人邢景文以吕俊昌的名义租住其房屋l间,并装了一部电话分机。
(3)证人洪广全的证词证实:1998年9月18日上午,白鹤储蓄所的人员上班时,发现钥匙无法插入卷帘门的锁孔门开不下来,后想办法将门打开,并重新换了卷帘门的锁。
(4)证人孙帆的证词证实:1998年9月18日,其上班时,发现储蓄所窗户被锯,窗户上挂了一根电线,这根电线和粗主线接在一起:孙帆还证实:1998年9月22日下午4时30分,白鹤储蓄所结账时,发现往来账上有72万元转入到1998年9月7日在白鹤储蓄所开户的16个活期存款账户上,每个账广是4.5万元。
(5)证人张富叶、陶明辉、王定年、王玫、吴健、王润青、朱世荣、卜承庆、钱禾的证词,分别证实了1998年9月22日下午l时左右至2时06分,有一男子持户名为吕俊吕、郭宝连、胡爱明、李军、江峰、李健军等在白鹤储蓄所开户的活期存折,从瘦西湖储蓄所取走3万元、国庆北路分理处取走4万元、史可法路储蓄所取走3万元、沿河储蓄所取走1万元、解放桥储蓄所取走4万元、跃进桥储蓄所取走4万元、琼花分理处取走4万元、仙鹤储蓄所取走3万元以及到汶河储蓄所要求支取4万元,当向其索要身份证时,这名男子称没有身份证,钱未能取走的情况。
2、(1)公诉人当庭出示了无绳电滴底座、配套专用隐压电源、调制解调器、电源插座、自制遥控装置、电脑电缆线、胶带纸、电脑键盘、计算机主机、显示器、电话机、电脑硬盘、变色眼镜、电烙铁、锯条、钥匙、502胶水、起子、大哥大皮包等作案工具的照片;(2)出示了以吕俊昌、吕先生之名在扬州求租带有电话的住房l间的招帖,1998 年8月至9月在扬州数个储蓄所内留下的写有王君、吕俊昌名字的存取款凭条,1998年9月7日以吕俊吕、王君、陈健武、张涛、夏兵、陈军、王建明、胡强、李强、李建军、江峰、鲁明、李军、胡爱明、杨建军、郭宝连名义在白鹤储蓄所开立16个存款账户的凭条,以及1998年9月22日在扬州工商银行下设的瘦西湖、国庆北路、史可法路、沿河、解放桥、跃进桥、琼花、仙鹤、波河等9个储蓄网点取款26万元的9张取款凭条。
3、(1)门公诉人当庭宣读的扬州市公安局(98)公刑文字第30号物证鉴定书证实:署名“吕先生”的求租房招贴字迹以及当庭出示的储蓄存、取款凭条上的字迹,均系被告人郝景文所写。
(2)公诉人当庭宣读的扬州市公安局(98)公刑痕宇第7号物证鉴定书证实:1998年9月22日,在白鹤储蓄所案件现场6cm宽的淡黄色胶带纸胶面上所提取的指纹,系郝景文左手食指所留。
(3)公诉人当庭出示的现场勘查笔录和现场照片证实:郝景文秘密将部分侵入银行计算机系统装置安置在白鹤储蓄所,并与银行计算机系统相连接。
4、上述证据经过庭审质证,被告人郝景文、郝景龙及其辩护人均未提出异议,能够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郝景文、郝景龙对事实的供述,能够与以上证据相互印证。
案例2 证据的法定种类被告人董某(1978年9月出),自1995年3月始在某纺织有限公司做临时工,由于深受经理的信任,后被安排至仓库轮值。
1995年7月至11月间,董某多次将仓库内的高级色纱窃出,交给表兄何某藏匿,商量若有合适的机会就将它们卖出去。
董某前后所盗色纱总价值l万余元。
12月初,董某的行为被公司发现,在经理的追逼下,董某交出了所盗的色纱。
该公司念其年纪不大,也已将所有色纱退还,故不再追究其责任,只于12月6日作出开除董某的决定。
董某认为自己老老实实退赃,没有对公司造成损失,反而遭到开除,心中不服,便继续在公司滞留住宿。
12月11日下午,被公司经理发现后,又遭到训斥和驱赶,董某怀恨在心,欲行报复。
12月13日凌晨约3点40分,董某离开留宿的四楼4B3宿舍时,拿了一盒火柴,走到四楼仓库的货梯边,乘四周无人之际,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堆放在仓库西南角的一小堆晴纶纱,便转身离开了现场。
结果酿成大火,烧毁了四楼仓库内所有的货物和仓库北部用木板违章隔成的女工宿舍。
因燃烧时放出了大量的毒气,致使61名公司员工被大人烧死、毒死和熏死,15名女工受伤,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董某作案后,坐长途汽车回到家中,当她知道事件的后果后,愈想愈怕,向自己的父母哭诉,希望父母为其隐瞒,因为当晚没有任何人看到她在工厂中的行动。
她的父母感到事件严重,劝说她向政府自首,并待她镇定后陪同她到公安机关自首。
董某在公安机关交待了事件的全部过程。
公安机关经过侦查,主要收集到如下证据(1)公司职员张某与李某证实,12月11日,公司经理训斥与驱赶董某的事实;(2)受伤女工林某称,董某曾两次对她谈及要设法向公司报复,林某对其予以劝解,董某则叫她不要管,否则也不会有好下场;(3)女工吴某与陈某证明,董某于12月12日晚6点至8点多,逗留在4B2宿舍;(4)侦查人员在从宿舍四楼4B3通往四楼仓库的路上,发现了散落的几根火柴;(5)消防部门会同侦查人员在现场的勘验文书上记载了火灾现场的基本情况并附有照片;(6)保安员赵某证明,他第一个跑人现场,当时是凌晨4点零5分,他看到四楼仓库窗口冒烟。
(7)消防部门的鉴定书确定,点火点在仓库的西南角,起火原因是明火,即排除电线起火、静电起火、烟头起火自燃等原因;(8)董某案发前几日在其日记中所记载的内容表明了其对公司经理的不满心理;(9)董某在公安机关的多次供述,表述基本一致。
第二节证据的属性案例1 证据能力1998年4月,某市公安局通讯处女督员王某和该市路南县公安局副局长王某某双双被枪杀,惨死在一辆“昌河”微型车上。
该市公安局组建了专案组对此案展开侦破工作。
1998年7月2日,王某的丈夫杜某被警方以涉嫌故意杀人刑事拘留,随后被逮捕。
杜某从此开始了他噩梦般的日子。
杜某被拘留之后,在读市公安局刑侦三大队办公室,侦查人员采用不准睡觉、连续审讯、拳打脚踢、用手拷把杜某吊挂在防盗门上,反复抽垫凳子或拉拽拴在杜某脚上的绳子,致使杜某双脚悬空、全身重量落在被铐的双手上等方式对其进行了刑讯逼供。
杜某难以忍受,喊叫时被用毛巾堵住嘴巴,还被罚跪、遭电警棍击打,直至杜某被屈打成招,承认了“杀人”的犯罪“事实”,并指认了“作案现场”。
经该市医学院法医技术鉴定中心鉴定,刑讯逼供导致杜某双手腕外伤、双额叶轻度脑萎缩,已构成轻伤。
1999年2月5日,根据警方的侦查结果和检察院的指控,杜某被该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一审判处死刑。
判决下达后,杜某大呼冤枉,在向某省高级人民法院上诉时提出,他是被刑讯通供才违心承认杀人的。
1999年10月20省高级人民法院鉴于“杜案"扑朔迷离,案情中疑点难释,遂改判杜某死刑、缓期2年执行。
当年11月12日,杜某被送进省第一监狱服刑。
二审判决“刀下留人”,使杜某活着看到沉冤昭雪。
2000年6月,该市督方破获一起特大杀人盗车团伙。
其中一名案犯供述,1998年的王某、王某某被害案是他们干的。
枪杀王某、王某某的真凶、“杀人魔王”杨某等人就此落入法网,顿时证明杜某显属无辜。
随后,某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告杜某无罪。
案例2 证明力1998年6月16日,抚顺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吴庆林涉嫌故意杀害12岁女孩蒋梅(化名)一案。
在开庭时,吴庆林当庭翻供,并指出刑警队侦查人员在办理该案件时,有严重的刑讯逼供行为。
第一次庭审结束后,法官找出了本案疑点:1、从本案的实际情况和证据分析,凶手应是与被害人熟悉或认识的人。
犯罪现场是吴庆林与蒋梅到村里和上学的必经之路,而吴庆林在预审时的口供,对犯罪的时间、地点、手段、持用的凶器、文具盒丢弃的方向以及被害人衣着的特征等供认不讳,与现场勘查及证人证实的有一致的地方。
但本案缺乏认定被告人吴庆林有罪的确凿证据,即无直接证据。
现场没有提取到指纹、足迹、血迹等客观证据,又无现场见证人。
本案在检察机关审查起诉阶段就曾3次以证据不足,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
起诉到法院后,法院也因证据不足,通知检察机关补充证据。
但由于案发时间长的关系,无法再补查到直接证据。
2、时间证据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条。
能认定和推断本案系吴庆林所为的主要证据是证人证言证实吴庆林有作案时间,而吴庆林对他在这天12时至12时40分这段时间的活动解释不清,他也确实在这段时间在现场附近。
但经调查,这几个人所证实的时间是推算和估计的,是大概、可能、差不多,并不准确。
因此,仅凭吴庆林有作案时间就认定他是本案的凶手,证据不足。
3、被告人吴庆林翻供。
他在预审至庭审共有14次口供和1次给家人写的亲笔信。
其中前4次在公安及批捕环节的口供和其亲笔信中,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其中有一次是宣布逮捕,没问事实。
在检察机关审查起诉阶段,吴庆林推翻了原供,否认自己犯罪。
检察机关退卷后,公安机关的看守所管教人员又两次审讯吴庆林,吴庆林亦供认犯罪事实。
但此两次审问是不合法的。
此后吴庆林就一直否认其犯罪。
其翻供的理由是公安人员在侦查阶段有刑讯逼供行为。
在庭审中,法庭传公安机关的 4名办案人员出庭作证,吴庆林当庭指认清原镇公安分局刑警队某侦查员把他打吐了血。
从卷内材料看,吴庆林是在9月15日中午,即案发4天后被传讯,吴庆林供认 11日晚到14日曾被公安人员找了3次,但无材料。
16日晚10时供认犯罪事实,17日形成笔录并到现场辨认。
在这30多个小时里,公安机关都做了哪些工作?经几次退补说明,也不十分清楚,公安人员只是否认打了人。
4、现场提取了被害人的文具盒、石头一块,经检验均未验出指纹和血迹。
公安机关在侦查期间曾与检察机关带领吴庆林到现场辨认凶器,其辨认笔录记载,在现场发现一块石头经吴庆林辨认,该石头是作案凶器。
1998年7月13日,找到发现石头的清原县检察院的某某同志,他证实:吴庆林当时辨认石头时说:“是这么大的,但是不是这块我说不清,因为当时没仔细看。
”5、从现场情况看,案发现场位于吴庆林、蒋梅所住的南沟之间路东侧的土豆地里,距蒋梅老师证实最后一次看到蒋梅的学校路口,步行需大约11分钟左右,检察机关带一小学生实验步行约18分钟,现场距吴庆林家需2分钟左右。
此外,向西有一岔路通往其他村,是吴庆林和蒋梅到村里上学的必经之路。
从蒋梅被害的情况分析应是熟人作案,所以吴庆林是本案的重要嫌疑人。
但在现场附近并非只有吴庆林一人,能够证实吴庆林在现场的几个人也都在现场附近。
现场是通往村里的必经之路,也是村里人到山上种地、打柴、采药等的必经之路,可以说村里人都熟悉现场的地理方位情况,不只是吴庆林能到过的特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