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 前言1.1工程概况受宜州市安庆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我公司承担了其拟建设宜州市安庆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办公综合楼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

拟建办公综合楼位于宜州市中山大道与九龙路口南面龙港新城的背后,拟建办公综合楼高为8层,外观呈“7”字形;框架结构,基础类型、基础埋深待勘察后确定;场地整平相对标高为0.00m,(详见钻孔位置平面图01)。

该项目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等级为三级、地基复杂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 2勘察目的与任务本次勘察的目的是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为施工图设计提供地质依据。

其任务是:1、查明拟建场地范围内地基岩土层的分布、厚度、岩性、工程特性;2、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判断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3、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4、提供地基土(岩)承载力及有关岩土技术参数,对建筑地基作出工程评价,对地基基础形式、持力层选择、基础埋深等提出建议;1. 3勘察工作依据1.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09版);2.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3.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4.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5.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6.《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 87-2012);7.《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8.《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 50218-94);9.《广西膨胀土地区建筑勘察设计施工技术规程》(HB45/T396-2007);10.《建筑工程勘察合同》书。

1.4 勘察手段及完成的工作量1. 勘察手段本次勘察按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11)的有关要求,沿拟建建筑物周边线、角点及建筑物范围内共布设5个钻孔。

勘察的主要手段有:钻探、取样、现场原位测试及室内岩土试验等。

钻探设备先后投入2台GY-1型钻机,于2012年9月13日进场,于9月15日结束,共完成5个钻孔,钻孔编号为ZK1~ZK5;并完成了相应的取样、原位测试工作。

勘探点的测放工作由我公司专职测量人员利用索尼全站仪完成;坐标系统为相对坐标系,高程为相对高程(以场地南面道路边线点为±0.00m引测得出:主业已做好标记)。

岩石抗压试验由柳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土工试验室负责完成。

2.完成工作量本次勘察共完成勘探钻孔5个,完成的工作详见附表1。

工作量统计表表13.说明本报告中的孔口标高为施钻时的孔口标高,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在地质剖面图中以实测锤击数表示。

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地形地貌场地属建新,地处岩溶平原地貌,地面波状起伏,地面相对高程在-0.41~-0.58m之间;相对高差约为0.17m。

2.2 地质构造及地震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区及其附近无断裂构造;在钻探揭露过程中,亦未发现有全新世活动性断裂构造运动痕迹。

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场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区(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故场区的区域稳定性较好。

场地上覆第四系,下伏石炭系中统黄龙组(C2h)灰岩。

2.3岩土工程地质特征2.3.1 地层岩性构成场区上覆第四系土层包括人工填土层,下伏基岩为石炭系中统黄龙组(C2h)灰岩。

根据野外钻探揭露情况和室内土工试验及原位测试成果,场地岩土层自上而下为:1、杂填土①层(Q4ml)灰色,灰黑色,湿,由碎石、砖块、粘性土、耕土、少量的植物根系组成,堆填时间10~30年。

该层在场地各钻孔均有揭露,位于地表,层厚2.40~4.20m。

该层作标准贯入试验8段,其锤击数实测值N为2~7击,经杆长校正后锤击数平均值为5.0击,锤击数标准值为4.0击(详见附表2)。

2、中风化灰岩②层(C2h)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隐~细晶结构,岩石节理裂隙发育,钻探取出岩芯呈短柱状、长柱状,干钻难钻进,干钻岩芯采取率约85%。

该层各钻孔均有揭露,层顶标高-2.98~-4.61m,埋深2.40~4.20m,揭示厚度5.20~5.80m。

据8件岩样的抗压试验(详见附表3),其饱和抗压强度为27.9~42.60 MPa,平均值为34.78 MPa,标准差为5.24,标准值为31.2MPa,属较硬岩,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

土岩层分布特征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2-1~2-4。

2.3.2 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承载力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及承载力经统计、计算列入表2~表4:标准贯入试验成果统计表表2表3岩、土层承载力统计表表4说明:中风化灰岩折减系数Ψr取0.15。

2.4 地下水本次勘察过程中,在钻探揭露深度范围内,场区各钻孔均未见地下水,故地下水埋藏较深,对浅基础施工无影响;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场区地下水为赋存于灰岩中的碳酸岩裂隙溶洞水,其水位埋深一般大于15.00m。

根据我公司对宜州市的工作经验,场地下水对基础砼及其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2.5 地基土胀缩性场地土为杂填土,成份较复杂,其结构松散,依据《广西膨胀土地区建筑勘察设计施工技术规程》(HB45/T396-2007)判别,该层土不为膨胀土类型,下伏基岩为石炭系中统黄龙组(C2h)灰岩,结合对场区附近的既有建筑物的调查,未发现建筑成群严重破坏现象,综合判定,场地没有膨胀土的存在。

2.6地基土质腐蚀性场地属于新建,位于宜州市居民区内,附近没有化工厂及化学制件车间等污染源,据我公司在宜州市经验可知,场地土对砼结构、钢筋砼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

2.7 不良工程地质作用据区域地质资料及调查访问,场地整平前没有发现岩溶塌陷、地裂缝等不良地质作用。

本次勘察未发现土洞,但在5个基岩孔中,有2个钻孔遇有溶洞(隙),遇洞率40.0%。

溶洞(隙)发育情况详见下表5。

表5由上述勘察成果可知,本场地浅部溶洞(隙)较发育,多数溶洞(隙)充填灰黑色可~软塑状黏土充填,对基础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3. 岩土工程分析及评价3.1 场地地震效应评价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地震基本烈度小于6度)区,可不考虑进行抗震设防。

3. 2 场地稳定性适宜性评价场区及附近无活动性断裂通过,区域稳定性较好;场区原始地貌为岩溶平原地貌,地形平坦,无地裂、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本次勘察也未发现土洞、软弱夹层。

场地下伏灰岩为可溶岩发育为浅层溶洞,但可通过钻探查明以保证地基的稳定。

综上所述,场地和地基的稳定性好,适宜拟建办公综合楼的修建。

3.3 地基持力层、下卧层评价1.杂填土①层:该层土结构松散(软),工程性能变异性大,力学强度低,基础施工时应予以清除。

2.中风化灰岩②层:该层力学强度高,分布连续,岩体呈中厚层状,是拟建办公综合楼良好的桩基础持力层。

3.4 地基土均匀性评价场地地基土主要由杂填土①层组成,场地的不良地质作用为浅层岩溶发育,土层厚度较小。

按基底压缩层范围内岩土组成进行地基均匀性分类,勘察场地的天然地基由灰岩组成,为岩石地基,属均匀性地基。

3.5 地基基础方案分析与推荐3.5.1 地基(岩)土承载力的确定据室内岩石试验及现场原位测试成果,并结合现场观察和地区工作经验,综合确定拟建场地内地基各岩、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及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如下表6:岩土承载力及主要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表6注:( )为经验值。

3.5.2地基基础方案分析与推荐3.5.2.1独立柱或条形基础拟建办公综合楼高8F,无地下室,结合场地地质条件,若考虑采用浅基础,基础置于中风化灰岩②层的层面上。

从1-1`~4-4`工程剖面图上可知,若开挖深度标高为-3.00~-4.60m,下伏基岩的岩面起伏大,埋深较浅,若基底放置在中风化灰岩上,施工时应凿平岩面,并在基底加做砂褥垫层,以调整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基坑局部开挖较深,属深基坑,需要请具备相关资质的单位进行勘察、设计、施工,工期及工程造价相对加大,故我公司认为场地不适宜采用浅基础方案。

3.5.2.2桩基础场地中风化灰岩②层岩石强度较高,层顶标高-2.89~-4.61m,埋深 2.40~4.20m,岩石坚硬,是拟建办公综合楼桩基础的理想持力层。

桩端全断面应进入中风化灰岩0.50m(挖孔桩)或一倍桩径以上(钻、冲孔桩),有溶洞的应穿过洞底进入完整岩石一倍桩径左右,同时应保证桩底有3倍桩径厚的完整基岩。

根据地区工作经验,成桩的方法可考虑的有人工挖孔灌注桩或钻、冲孔灌注桩。

人工挖孔灌注桩一般适用于单桩承载力较高,直径较大,一柱一桩,桩端尽可能置于坚硬持力层的情况下,造价较低,施工工艺简单、直观,桩身质量易于控制,可做扩大头,且不存在噪音污染,但受地下水的影响较大,在岩溶不发育地段、涌水量较小的地段,可行性及适宜性较高。

钻、冲孔灌注桩的施工不受地下水位高低、周边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具有施工机械简单、操作方便、工期短、成本较低、无挤压等特点,并可根据持力层起伏变化确定桩长,还可根据荷载情况采用不同的桩径,适用于各类土层及风化岩和软质岩,并能适量嵌入中微风化较硬质或硬质岩石,在碳酸盐岩地区,能击穿岩溶裂隙发育带,施工工艺较成熟。

不足之处是不能扩大桩底以提高桩的承载力,施工时产生的噪声及泥浆对周边环境及居民的影响比较大。

故此综合对比分析,推荐采用人工挖孔桩试桩,在取得一定的成功经验后,可全面铺开。

若因水量较大,施工困难时,应采用钻(冲)孔桩。

根据原位测试、岩土试验结果分析,及相关技术规范的规定,桩基设计参数建议采用表7数值。

桩基设计参数建议值一览表表7此外,场地的中风化灰岩②层为可溶岩,多发育有溶洞,应按设计桩位作一桩一孔施工勘察。

3.6基坑(槽)边坡稳定性分析从纵横剖面图可以反映,场地的基槽(坑)边坡主要由杂填土①层组成。

杂填土局部厚度较大,土体结构松散(软),稳定性较差,因此基槽开挖应作好支护工作。

场地周边为居民楼及道路,不具备放坡条件,基坑开挖时应用板桩支护或用编织袋装泥土堆压坡脚支护。

考虑到地下工程的施工期较长,应对基坑和边坡及时防护,防止失水干缩,可考虑喷射混凝土护面进行防护并应做好基坑四周雨水的疏导及坑底集水的抽排。

4.结论与建议1. 场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可不考虑进行抗震设防。

场区及附近无活动性断裂,无岩溶塌陷、土洞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和地基的稳定性较好,适宜拟建办公综合楼的修建。

2. 拟建办公综合楼宜采用桩基础,桩的类型可采用人工挖孔桩或钻(冲)孔,桩端置于中风化灰岩②层上;施工前应按规范要求进行一桩一孔进行施工勘察,保证桩端下3倍桩径并不小于5m范围内基岩完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