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笔记

化学笔记

化学课堂笔记2020年6月28日星期日12:46:41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的科学。

物质包括自然界已存在的物质(如: 、)和自然界并不存在的新物质(如: 、).2、化学在人类的衣、食、住、行、工业、农业、医疗、能源、材料、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但化学是一把双刃剑,它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同时,也带来。

面对大自然痛苦的呼救,有识之士提出了。

它的核心是。

(注意:环境污染并不都是化学惹的祸。

)3、化学学科的发展:古代人类在生活生产中积累了化学经验,如火的使用,我国的冶金、火药、造纸、烧陶瓷等技术;近代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建立了,(物质由构成),门捷列夫()发现(物质由组成),使化学成为一门学科;现代化学在开发新能源、新材料、环境保护(绿色化学)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实验观察方法: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色、味、态)、(五官感觉,不说出生成物名称)、(色、味、态)一.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

只发生了或(熔化、、、、、6种物态变化)的改变。

2.化学变化:。

常伴随有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现象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标准,只能作为判断的辅助依据)。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过程中伴随化学变化。

三.物质的性质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等。

即化学变化表现(),举例氢气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来表现。

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包括不需要发生任何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等;还包括在物理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即物理变化表现(),举例食盐能溶于水需要通过来表现。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的区别和联系•变化——是一个过程。

•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基本特征,有等特殊字眼。

•决定用途(举例说明)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研究1、点燃蜡烛火焰分为()()()三层,()温度最高,如何证明。

2、石蜡+ 氧气——如何证明蜡烛燃烧的生成物3、熄灭蜡烛现象:,这个白烟可能是(有可燃性)化学实验探研的一般步骤: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常见仪器(P151)1.试管用途:常作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注意事项:①装液体时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

②直接加热,加热时要用试管夹住加热。

③要防止骤冷骤热,以免爆裂。

2.试管夹用途:用于试管加热时夹持试管。

注意事项:①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管口处);②手应握住试管夹的长柄,拇指不要按住短柄,以免试管滑落。

3. 烧杯(烧瓶、锥形瓶)用途:用作物质溶解或配制溶液的容器,也可作剂量的反应容器。

注意事项:加热时不能直接在火焰受热,而要垫。

4、量筒用途:量度液体体积注意事项:加热,不能作5. 集气瓶(瓶口上端磨砂)用途: 主要用于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注意事项: 加热,受热时易破裂。

6、滴瓶(细口瓶、广口瓶:瓶口内磨砂)用途:用于盛放液体药品。

(广口瓶则用于盛放固体药品)注意事项:①瓶上的滴管与滴瓶要配套使用。

②瓶塞取下后要放在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

7.铁架台(铁夹铁圈)用途:用于固定或放置反应容器.8. 漏斗(长颈漏斗)用途:①主要用来过滤,也可用于向细口容器中加液体。

②长颈漏斗主要用于组装某些气体发生装置。

9.燃烧匙用途:用于固体物质燃烧时使用。

12. 水槽用途:用作排水集气时盛水的容器。

注意事项:加热。

13. 蒸发皿用途:用作蒸发溶液时的容器。

注意事项:①直接加热,但高温后不要马上用冷水洗涤,以防止骤冷破裂。

②加热后的蒸发皿不能用手直接拿,以防烫手,要用夹取。

基本操作一. 托盘天平的使用:1、分度值:2、步骤:(调平):称量前先把游码放在标尺的处,然后调节托盘下边的,使指针指着中间,使天平平衡。

(称量):称量时左右。

砝码可用夹取,先后,最后移动,直到天平平衡为止,再读数:M物= 。

(整理):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0处。

3、注意事项:(防腐蚀)(1)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前,应在两个托盘上各族一张干净的大小相同的纸片,然后把药品放在纸上称量。

(2)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里称量。

二、药品的取用:(边做实验边说明)取用原则1、“三不”原则:不摸——不用手接触药品。

不闻——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直接闻药品气味。

不尝——不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应严格按规定的用量取药品;若无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为mL,固体只。

3.环保原则: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内。

废弃药品要倒入()中。

1、取用固体药品块状(镊子取)要领:粉末(药匙取)要领:2、取用液体药品1)、多量倒取:要领:2)、少量滴取(胶头滴管取)要领:3)、定量量取(量筒配搭胶头滴管)要领:4)、极少量沾取(玻璃棒)三、给物质加热(边做实验边说明)1、仪器:酒精灯严禁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添加的量是灯壶的;严禁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

熄灭时,用盖灭,不可以。

不用时,盖上灯帽。

万一洒出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扑盖。

2、注意事项:P21试管夹在试管口,试管外壁要,用加热, 加热前要上下移动,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

(会炸裂)给液体体加热,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试管要与桌面成角,试管口不可以对着人。

给固体加热,试管口要试管底。

(防止冷凝水回流至试管底,使试管炸裂)四、仪器的连接:(边做实验边说明)要领:蘸水、转动检查装置气密性:原理:五. 玻璃仪器的洗涤:(边做实验边说明)1.方法:振荡或刷洗.2. 洗涤步骤:倒→冷→冲→刷→晾3. 难溶物的洗涤:①油脂→热的纯碱溶液或洗衣粉→水洗,②氧化物或碳酸盐→稀盐酸→水洗.4.洗净标志: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一、拉瓦锡实验1、原理:汞在空气中加热反应消耗,容器内气压,外界大气压将汞槽内的汞压入玻璃钟罩内来填补。

进入玻璃钟罩内的汞的体积等于的体积。

2、结论是:空气由()和()组成,其中O2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N2不能(),也不能()。

二、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模拟实验)1、实验现象:发出光,产生,放热,水进入广口瓶约体积。

(烟和雾的区别: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液体小颗粒。

)2、实验原理:红磷燃烧,消耗O2,生成P2O5(固),使瓶内气压,外界大气压将水压入来填充。

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等于的体积。

红磷+ 氧气——(文字表达式)P + O2——(符号表达式)3、在集气瓶里放少量水的作用:4、注意事项:(1)、装置气密性要好。

(2)、红磷取的量要足。

(3)、要完全冷却。

(4)在集气瓶里放少量水。

5、思考:能不能用蜡烛代替红磷?三、空气的组成1、结论:空气是一种混合物。

按体积计算N2(),O2(),稀有气体(),CO2(),其它气体和杂质()。

纯净物:由()物质组成。

(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如:N2、O2、CO2、P、P2O5、H2O混合物:由()物质组成。

如:空气、矿泉水、井水、汤水2、空气的用途氧气的用途 :(1)供呼吸,如 (2) 支持燃烧 ,如氮气的用途 :(1) 化工原料 (2) 作保护气 (3) 液氮冷冻麻醉• N 2是一种稀有气体(包括: )是一类 (惰性气体)。

用途 :(1)用作保护气(2)氦气作冷冻剂(3)制作霓虹灯、航标灯等多种电光源(4)用于激光技术四、保护空气1、空气污染物• 气体: (CO 2暂不列入空气污染物)• 固体:2、三大环境问题:3、保护措施:(1)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2)使用清洁能源(3)大量植树造林种草 课题2氧气一、物理性质1. 色、味、态:2. 密度:3.溶解性:4.三态转化:101kPa 下,气() 液( ) 固(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边做实验边说明)操作注意事项:铁丝要打磨:除锈,防止氧气不能接触铁丝而不能顺利燃烧火柴的作用:引燃铁丝将铁丝绕成螺旋状: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待火柴即将燃尽时再将铁丝伸入氧气瓶中:防止火柴燃烧消耗过多的氧气而使铁丝不能顺利燃烧水或沙的作用:三、化合反应:化合反应:由()物质生成()物质的反应。

(多变一)A+B=氧化反应:物质跟()发生的化学反应叫氧化反应。

燃烧:缓慢氧化:如:动植物呼吸、食物的腐败、酒和醋的酿造、铁生锈等。

课题3 制取氧气一、实验室制取氧气(变化)过氧化氢——(固液常温型)氯酸钾——(固态加热型)高锰酸钾——(固态加热型)在化学反应中能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和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催化剂(又叫触媒)。

“一变”:改变其他物质的()(改变≠加快)“二不变”:本身的()和()都没有改变二、分解反应由()物质反应生成()物质的反应叫做()。

(一变多)AB=三、制取氧气(活动与探究)(实验说明)1、原理:高锰酸钾——2、装置:发生:收集:3、操作步骤:查——装——定——热——收——撤——熄4、实验中的注意事项(1)检查装置的()(2)试管口要()(3)要在试管口放()(4)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氧气(5)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放在桌面上木炭要由往下缓缓伸入,目的是四、工业制取氧气(变化)1、要求:原料易得、成本低、能大量生产、环保等2、原理:利用不同,分离()(沸点:)空气()(沸点:)3、其它方法: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物质由( )、( )等微粒构成(猜想——证实)一、分子的特点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2、分子在不断的();分子的运动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3、分子间有一定()。

()>()>()①温度越高,分子间的间隔();②压强越大,分子间的间隔()。

4、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二、分子与原子的比较1.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宏观上是 ,微观上说是分子不变,只是分子 改变;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宏观上是 ,微观上说是 改变, 不变2、混合物和纯净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纯净物宏观上是 ,微观上说是由 分子构成的,有固定的组成;混合物宏观上是 ,微观上说是是由 分子构成的,无固定的组成。

课题2 原子的结构一、 原子的构成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目叫做( )。

1、原子中,核电荷数=( )=( )。

2、质 子 数 不 一 定 等 于 中 子 数,原 子 中 不 一 定 含 有 中 子。

3、( )决定原子种类。

在原子中,由于质子(原子核)与电子所带电荷数( ),但电性( ),所以整个原子( )。

质子数 = ( ) 正电荷总数 = ( )二、 相 对 原 子 质 量1.定 义: 国 际 上 以 一 种 碳 原 子(碳12) 质 量 的( )作 为 标 准, 其 他 原 子 的 质 量 跟 它 比 较 所 得 的 值, 就 是 这 种 原 子 的( ) 标准:(碳12) 质 量 的1/12 :1.993×10-2 6 Kg × 1/12 =( ) 原子 ( ) ( )1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 ) 不带电( ) 1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2、公式:3、实质:是一个比值(或倍数),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