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手机渠道运作模式

手机渠道运作模式


O7年后开始恢复并转向发展
• 2010年TCL通讯凭借其突破性的业绩增长及优秀的企业综合实力首 次荣获“2010年香港杰出企业奖”。同时,TCL通讯因不断提升的 产品竞争力,其手机产品ALCATEL OT-808获得被誉为工业设计中 国“奥斯卡”的红星奖以及权威的原创产品大赛“红棉奖”,同时 ALCATEL OT-806也获颁“红棉奖”。
国产手机的优势与劣势
优势:
• 政府的扶持及有利的政策 • 国产手机的市场定位 ——抓住了中低端价位市场 • 本土优势和研究成本低廉
劣势:
• 技术力量薄弱 • 只重规模不重技术的库存问题 • 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弱化的渠道优势
国产手机的希望
• 加大技术力量的投入 • 完善产业链 • 规范产业发展 • 改革制度
MOBO 858
从辉煌顶峰跌进低谷
• 2005年无疑是TCL成长史上最冷的寒冬,曾经是TCL集团最大利润支 柱的手机也成为企业寒冬里的“北极”。从2003年净利润7.82亿港 元到2005年一个季度亏损4.6亿港元,从连续数年国产手机的王者之 尊到2006年一季度跌出市场占有率排行前十,短短一年多的时间, TCL手机就从辉煌的顶峰跌进了痛苦之渊……
TCL集团简介
TCL即The Creative Life 三个英文单词首字 母的缩写,意为创意感动生活。是TCL集 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简称,该公司创立于 1981年,是中国最大的、全球性规模经营 的消费类电子企业集团之一,旗下拥有三 家上市公司:TCL集团、TCL多媒体科技、 TCL通讯科技。TCL已形成多媒体、通讯、 家电和部品四大产业集团,以及房地产及 投资业务群,物流及服务业务群。
1981年 TTK家庭电器有限公司成立
1985年 创办TCL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TCL发展历程
开始推行企业 产权制度改革
TCL集团整体上市
TCL的前身TTK家 庭电器有限公司成立
推出TCL王牌 大屏幕彩电
TCL集团成立
并购汤姆逊彩电、 阿尔卡特手机业务
1981
1985
1992
1996
1997
不同价位产品分析
ZDC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上,1001-2000 元价位产品获得34.1%的关注比例,为用户关注主流,其次为2001-3000 元中高端机型,关注比例为25.7%。整体来看,1000-4000元之间智能机 型为用户关注的集中地带,累计占比76.7%。
从走势来看,2012年1-3月,1001-2000元中端智能机型关注度呈现上升 走势,其中2月份用户关注度最高,达到35.2%,3月小幅下降0.7%。3月 受诸多高端机型价格调整的影响,4001-5000元机型关注度达到13.2%, 较1月大幅增长7.7个百分点。2001-3000元价位机型关注度走势相对平稳。
不同操作系统产品分析
ZDC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上,Android操 作系统机型累计获得71.1%的关注比例,成为最受用户关注的操作系统。 Symbian系统机型关注度仅为9.6%,盛况不再。微软与合作厂商尽管在 不断推进WP7系统机型的上市,但目前来看,该操作系统机型带来的用 户关注度仍不太乐观,累计仅为3.8%。
TCL国际化发展历程
第三阶段
2003年至今: 兼并重组,进军欧美市场,形成 TCL跨国战略
第二阶段
1998-2003年: 从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切入,培养 TCL品牌、销售网络和经营能力 ,形成国际化战略
第一阶段
90年代初到1997年: 以OEM、ODM形式为国外企业代工 生产制造,形成海外业务基本模式
1999
2004
2007
2008
开发我国第一部 免提式按键电话
兼并香港陆氏 公司彩电项目
进军越南,试水国际化 发布“创意感动生活” 新品牌战略 TCL移动通信 成为中国女子 有限公司成立 网球队的赞助商
初创TCL品牌
业务重组,形成 4+2业务模式
国际化主要成果
建立了主导产业的全球业务架构 提高了产品自主技术创新能力 推进了“鹰之重生”文化创新, 重塑企业精神 优化了资产结构,提升了企业运 作效率
• TCL推出蒙宝欧的本意 是,顺沿“科技美学化” 的品牌印记和价值主张, 从外观的多样化和美学 化入手迎合女性,通过 国际设计名家对世界流 行时尚的把握和精心打 造,树立一个拥有高知 名度及高额溢价资产的 女性高端手机品牌.一 MOBO 3199 夜之间,蒙宝欧品牌响 彻大江南北。
MOBO 828
ZDC统计数据显 示,2012年第一 季度中国智能手 机市场上,三星、 HTC、诺基亚位 居用户关注前三 甲,其中三星关 注比例超两成, 用户关注度最高。 HTC获得16.2% 的关注比例,领 先诺基亚近4个 百分点。摩托罗 拉以11.4%的关 注比例紧随诺基 亚。其他上榜品 牌关注比例均在 10%以下。
2011年开始,无论是什么价位段的手机,“智能”成为了不少消费者的 新要求。2012年1月,在不同类型的手机产品中,智能手机的关注比例高 达87.3%,领先优势较大。此外,在运营商和手机制造商的不断努力下, 3G手机越来越多,其关注份额也越来越高,智能和3G产品成为了市场上 的绝对主流。
品牌关注比例分析
营销渠道
洋品牌的营销渠道
(以摩托罗拉的营销渠道模式为例)
TCL的营销渠道
• 混合式包销
TCL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代理分销
厂商
一级代理
全国销售商 二级代理 (批发商) 零售商、零售
大区销售商
省级销售商
零售商 最 终 用 户




目前我国手机市场竞争状况分析
目前我国手机市场竞争状况分析
• • • • 1.行业背景 2.品牌关注格局分析 3.产品关注比例分析 4.产品特征分析
行业背景
• 2010年,智能手机成为整个业界关注的焦点。
• 2011年上半年国内市场不同类型手机用户关注排 序依次为:智能手机、3G手机、普通2G手机。用 户对手机的功能需求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主要 关注点由基本的通信功能转移到娱乐型、时尚化、 智能机和3G手机方面,其中智能机和3G手机已 经成为用户的首选。
TCL手机发展史
• TCL所倡导的,是手机与美学的结合 • 主打高端手机、女性手机、宝石手机 • TCL手机的市场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 个阶段: 切入→超越→领跑→提升→低谷→恢复→ 上升
市场切入: 1999年--2000年
• TCL手机进入市场直接切入中高端市场,开发2000-3000元的手机。 • TCL手机最初走中高端路线的市场定位为TCL市场拓展开了一个好头: 1.占据战略制高点,便于以后产品线向下延伸。 2.中高端市场利润丰厚,扩大企业生存空间,保持发展后劲。 3.易于建立良好的品质形象. • 推广上: 1、利用国产手机整体形象出台集体造势,并以国产手机领先地位自 居。 2、针对外资品牌采取产品质量擂台赛,不断宣传聘请众多科研人才 进行研发等形式,提升国产手机品质形象,改善消费者习惯认知。 3、借用TCL企业自身品牌多年来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的高知名度和 美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造势。
1999年3月,经过万明坚的屡次进谏, 李东生批准万明坚从生产电话的TCL通 讯设备公司出来,自立门户做手机。第 一年,TCL手机亏损了2000多万人民币。
TCL 9910
局部超越: 2000年――2001年
• 在跟随摩托罗拉经典产品V998的基础 上,推出了国产第一部高档手机999D, 镶钻面板,更进一步提出了“宝石+手机” 的概念。 • 定位采用了跟随摩托罗拉V998的策略,
产品关注比例分析
ZDC统计数据显示,苹果 iPhone 4S(16GB)以3.6%的 关注比例成为本季度最受用 户关注的智能手机产品。三 星 I9100 (16GB)、三星 S5830分居第二、三位。从 产品数量来看,HTC共有四 款产品入围,为上榜数量最 多的品牌,其次是三星,有 三款产品上榜。苹果、摩托 罗拉各有两款产品上榜。去 年8月份发布的小米手机以 1.6%的关注比例排在第八位 。从操作系统看,搭载 Android系统的机型已经成 为智能手机市场的绝对主力, 十五大产品中,共有十二款 Android系统机型。
定位于成功人士,故核心概念跟随了摩 托罗拉,但又与V998相比有所超越,与 中国人目标消费群的心理需求更接近, 用钻石体现成功,抓住中国消费者追逐 富贵、互相攀比的心理文化特征。用钻
TCL 999D
石将抽象的成功更具象化,更利于传播。
国产领跑:2001--2002年
• 市场定位的方法:抢占第一的定位 • 这只是局部领域(国产手机中)的领 跑,强化作为国产手机领头羊的角色。 • 提出打造“中国手机新形象”聘请国 际影星金喜善出任品牌形象代言人, 名导张艺谋执导广告片,开始新一轮 广告攻势,目标是作国产手机老大, 做国产手机第一品牌。 • 在策略上继续延续演绎尊贵典雅装饰 性手机的路子,同时也进行了一些有 益的尝试,在手机外观设计上,突出 具有中国文化特色,提出TCL新的时尚 标准。丰满“中国手机新形象”的定 位。
从1-3月走势来看,4.0英寸以上超大屏智能手机用户关注度上升走势明显, 3月达到30.5%,较1月增长4.4个百分点。3.3-4.0英寸大屏手机关注度走势 较为平稳,3月为55.6%,较1月下降0.8%。ZDC认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 发展,追求大屏幕手机的用户会越来越多,屏幕大小的界定或将被再次改写。
与2011年第四季度相比,本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品牌关注格局发生了 明显变化。最受关注的十五大品牌中,十大品牌关注比例及排名产生 变动,其中国产品牌占据六个席位。本季度,第一阵营变化最为明显 的是,HTC以16.2%的关注比例取代诺基亚位居亚军,诺基亚退居第 三位。OPPO则凭借Find系列智能手机首次跻身智能手机品牌榜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