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语文下册能力测试卷

五年级语文下册能力测试卷

2018年度第二学期胜山镇小五年级语文能力测试卷一、写出下列同音字。

(7分)
shāo: 树()()息()带()火mù: ( )布()地朝三()四仰()二、填空。

(20分)
1.知识犹如人体血液一样()。

人缺了血液,身体就会();人缺少知识,头脑就要()。

2.书籍是全世界的()。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

3.()不能淫,()不能移,()不能屈。

4.《将相和》中的“将”是指(),“相”是指()。

将、相和好是因为()。

课文一共写了()、()、()3个小故事。

课文中的蔺相如有着()的好品质。

5.《火烧赤壁》选自()写的《》。

请写出这部书中的两个主要人物:、。

三、写出与之相应的传统节日名。

(7分)
大年三十(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腊月初八()五月初五()八月十五()
七月初七()九月初九()
四、圈出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将正确的写在括号里。

(9分)
无微不致()攻无不刻()走头无路()实是求是()同干共苦()阴谋鬼计()以身作则()调兵遗将()振耳欲聋()
五、连线题。

(8分)
《我要做个好孩子》英国马克·吐温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国斯威夫特
《夏洛的网》美国怀特
《格列佛游记》黄蓓佳
六、照样子写词语。

(6分)
小心翼翼
..
娓娓
..动听
左.思右.想
七、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条理通顺的话。

(5分)
()他不慌不忙地活动了几下身子,习惯地压了压腿,然后弹跳了几下。

()刹那间,右腿一扬,左腿一翻,轻松地越过了横竿。

()“看,起跑了!”只见他迈出轻快的步子,直冲跳高架。

()跳高竿快升到我的头顶般高了,跳高运动员只剩下六(2)班的张大明了。

()当他快要接近跳高竿时,突然左腿在地上猛地一蹬,两手在身旁划了两个圆圈,一眨眼,身子就腾起,凌空在横竿上。

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_____________(20分)
许多年以前,有三个士兵从战场上归来。

他们又累又饿,来到了一个村庄。

由于连续的战争,村民们的收成很不好,他们赶紧把自己仅有的一点食物藏了起来,然后,到广场上去看那三个士兵。

他们哀叹缺衣少食,不能招待士兵们饱餐一顿。

士兵们窃窃私语了一会儿,一个士兵说:“你们没有东西给我们吃,不过我们却有让大家共同分享的东西:我们有一个诀窍,能用石头做汤。


村民们感到非常好(hào hǎo)奇。

不久他们就点起一堆火,架上了一口全村最大的锅。

士兵们往锅里放上了三块光滑的石头。

“这个,一会儿就能煮成美味的汤。

”第二个士兵说,“不过,要是放上点盐,再来点芹菜,它的味道就会更加鲜美。

”一听这话,一位村妇说:“太巧了!我正好想起来什么地方还剩下了一点呢。

”村民们一个个想起了什么东西。

不一会儿,萝卜、牛肉、奶酪纷纷添到了大锅里。

在大家坐下来准备喝汤的时候,有人推来了一桶酒。

村民欢聚在广场上,他们一边吃一边跳舞、唱歌,直到深夜。

第二天早晨,当三个士兵醒来时,发现村民们全都站在他们周围,还有一背包面包和奶酪。

“你们给了我们最宝贵的礼物:用石头做汤的诀窍,”一位长(zhǎnɡchánɡ)者说,“我们会永远牢记在心间的。


第三个士兵对众人说:“其实也没有什么诀窍。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只要人人都拿出一点东西来,就可以办成让大家分享的宴会。


1、给本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________”上。

(2分)
2、给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1分)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4分)
近义词:珍贵()秘诀()
反义词:否定()丰衣足食()
4、请你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5、村民对待三个士兵的态度前后有什么不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6、村民们给三个士兵吃的、喝的,为什么还要感谢他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说说你从短文得到什么启示?(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二)我敬爱的外公(12分)
在我外婆的衣架上,(端端正正、整整齐齐)地挂着一个洗得发白的邮包。

它看上去和普通邮包并没有两样,只不过用得时间过长。

深绿色已经褪尽了。

在这个平凡的邮包里曾装过不计其数的报刊、邮件。

外公就是挎着这个邮包,从机关到部队,从工厂到学校,走千家串万户,把信件、报刊、汇款、包裹送到人们手中。

我的外公年过五旬,一道道皱纹爬上他的额头,两鬓也添了许多白发。

但是他那乌黑发亮的眼睛,深嵌在慈祥的面庞上,却显得炯炯有神。

他身材不高,常穿一身褪了色的邮政制服,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位工作多年的老邮递员。

他平时对人很和蔼总是乐呵呵的人们都(亲切、关切)地叫他老郭每次他一下班我就缠住他外公外公叫个不停我外公十七岁就开始送信了,如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工龄。

多年来,他对工作认真负责。

夏季,烈日当头,外公顶着烈日挥汗如雨走街串巷;冬天,寒风凛冽,在漫长的雪地上留下他深深的足迹。

人们看到他总是热情地送来毛巾和热茶。

我的外公工作多年,对周围的一些地方了如指掌,不知有多少疑难的“死信”在他手中“复活”了。

一次,邮局收到一封来自美国的信,信上用的是早已不用的解放前的地址,邮局的工作人员试投多次,可总是找不到这个地方。

有的人认为这封“死信’是不能“复活”了。

外公看了看信封,说:“这封信一定是远隔重洋的人寻找失散多年的亲人,让我试一试!”
清晨,天刚蒙蒙亮,他就上路了,直到已是万家灯火的时候,他才回家。

一天,两天……一连半个多月,外公终于从小港码头一位搬运工人那里打听到了收信人的地址。

收信人是一位白发苍苍的年过八旬的老太太,几经搬迁,现在住在海云巷里。

写信人是老太太从未见过面的孙子。

老太太小心翼翼地接过信,感动得老泪纵横,说不出话来……半晌,老太太擦干了泪水,连声说:“谢谢,太谢谢了!同志,是您使我得知儿孙们还活着的(确切、正确)消息,我做梦也没想到今天还能和我的孙子联系上。

真是托共产党的福,托新社会的福啊!”
外公没有说什么,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背起邮包,又向另一家走去……
1.把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画掉。

3分
2.给第3自然段加标点。

3分
3.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2分
了如指掌:
小心翼翼:
4.画出描写外公外貌的语句。

1分
5.“不知有多少疑难的‘死信’在他手上‘复活’了。

”这句话中的“死信”是指_ _。

“复活”是指__ ___。

外公能使“死信”“复活”的原因是。

3分九、小练笔(6分)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想象诗句中的意境,结合《草原》这篇文章中对草原风光的描写,写一段主客惜别的情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