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工20春《高层建筑结构》大作业题目及要求(参考答案)

大工20春《高层建筑结构》大作业题目及要求(参考答案)

大连理工大学《高层建筑结构》大作业
学习中心:
姓 名:
学 号:
题目二:底部剪力法计算。

钢筋混凝土5层框架经质量集中后计算简图如下图所示,各层高均为3m ,
集中于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分别为:
1500kN G =,2550kN G =,3580kN G =,4600kN G =,5450kN G =。

结构阻尼比0.05ξ=,自振周期为10.55s T =,Ⅰ1类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 )。

按底部剪力法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震时的水平地震作用及地震剪力。

3580kN
=2550kN
=1500kN
=(a )计算简图4600kN
=5450kN
=
答:查《建筑设计抗震规范》表5.1.4-1、5.1.4-2知,8度多遇地震,αmax=0.24,Ⅰ1类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取s 25.0g =T
∵05.0,25.1555.025.01g ==<=<=ξs T s T s T g
∴0.19.02==ηγ,
12.024.00.155.025.09.0max 211≈⨯⨯⎪⎭⎫ ⎝⎛=⎪⎪⎭⎫ ⎝⎛=αηαγT T g
查《建筑设计抗震规范》表5.2.1知,35.025.04.14.155.01=⨯=>=g T s T 取114.007.055.008.007.008.01=+⨯=+=T n δ
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KN G F EX 69.259%85)500550580600450(114.0eq 1=⨯++++⨯==α 各楼层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
⎤⎢⎢⎣⎡-=∑j j n EX i i i H G F H G F δ1 (i=1,2,3,…,n) KN H G i i 239701545012600958065503500=⨯+⨯+⨯+⨯+⨯=∑
()KN F F 40.1423970114.0169.25935001=⎥⎦
⎤⎢⎣⎡-⨯⨯⨯= ()KN F F 68.3123970114.0169.25965502=⎥⎦
⎤⎢⎣⎡-⨯⨯⨯= ()KN F F 11.5023970114.0169.25995803=⎥⎦
⎤⎢⎣⎡-⨯⨯⨯= ()KN F F 11.6923970114.0169.259126004=⎥⎦
⎤⎢⎣⎡-⨯⨯⨯= ()KN F F 79.6423970114.0169.259154505=⎥⎦
⎤⎢⎣⎡-⨯⨯⨯= 各楼层地震监利:
KN F F F F F V F F F F F 09.230543211=++++=
KN F F F F V F F F F 69.21554322=+++=
KN F F F V F F F 01.1845433=++=
KN F F V F F 9.133544=+=
KN F V F 79.6455==
题目四:试述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及效应的步骤。

为什么不能直接将各振型的效应相加?
答:
(1)计算步骤:a.将质量集中在楼层位置,n个楼层为n个质点,有n个振
型。

b.在组合前分别计算每个振型的水平地震作用及其效应(弯矩、轴力、剪力、位移等)。

c.进行内力与位移的振型组合。

得到的等效地震力是振
(2)因为采用了反应谱,由各振型的地震影响系数j
动过程中的最大值,其产生的内力和位移也是最大值,实际上各振型的内力和位移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一般并不相同,因此,不能简单的将各振型的内力和位移直接相加,而是通过概率统计将各个振型的内力和位移组合起来,即振型组合。

题目五:如何保证框架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如何进行节点设计?
答:节点抗震设计原则:
(1)点的承载力不应低于其连接件的承载力
(2)多遇地震时,节点应在弹性范围内工作
(3)罕遇地震时,节点承载力的降低不得危及竖向荷载的传递
(4)节点配筋不应使施工过分困难。

框架柱抗震设计原则:
(1)柱弱梁,使柱尽量不要出现塑性铰
(2)在弯曲破坏发生前不发生剪切破坏,使柱有足够的抗剪能力
(3)控制柱的轴压比不要太大
(4)加强约束,配置必要地约束箍筋。

梁抗震设计原则:
(1)形成塑性铰后仍有抗剪承载力
(2)梁纵筋去附后,塑性铰区段应有较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
(3)妥善解决梁纵筋锚固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