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侵权责任法》关于多数加害人的责任承担方式

论《侵权责任法》关于多数加害人的责任承担方式

论《侵权责任法》关于多数加害人的责任承担方式
一、咨询题得提出及意义
我国《侵权责任法》于2009年12月26日顺利通过,这是我国又一重大民事立法,它得颁布,意味着
我国《侵权责任法》除了用第15条规定了8种责任[1]外,还在其他不同得章节和条文规定了具体得承担方式,他们要紧是“连带责任”、“相应得补充责任”、“相应得责任”、“相应得赔偿责任”、“适当责任”、“适当补偿”、“补偿”(第87条)等.另外,《侵权责任法》还规定了减免责任得统一与分不事由、双方分担损失等.那么,这些责任方式得具体构成如何?应如何评价和适用?专门是减免责任得规则,在“一般规定”中有统一得减免责任得规定,在具体得类型化侵权责任中,又有具体得减免责任得规定,它们之间得关系如何?因责任是整部法律得落足点,又加之我国《侵权责任法》规定得责任“多元化”得特点,因此,对其研究殊有意义.
二、我国《侵权责任法》关于连带责任得规定及分析
(一)《侵权责任法》关于连带责任得规定
我国《侵权责任法》关于连带责任得规定要紧有14个条文,它们分不是第8—11条、第13—14条、第36条、第43条、第51条、第47条、第59条、第83条、第86条等.wwwc 那么,第67条是存在疑咨询得,该条规定:“两个以上污染者污染环境,污染者承担责任得大小,依照污染物得种类、排放量等因素确定.”那么,该条是关于污染者对受害者承担责任后内部责任得分担性规定依然外部责任得规定?从字面上能够作两种理解:一是外部责任规定,即受害者只能按照污染物得种类、排放量等因素来请求污染者承担赔偿责任;二是两个以上污染者污染环境受害者有权向任何一个污染者请求赔偿(污染者应当向受害者承担连带责任),任何一个污染者赔偿后,就超出自己赔偿数额得部分有权向其他污染者追偿.污染者之间得责任分配即按照污染物得种类、排放量等因素确定.从
(二)分析和讲明
何为“相应得责任”?王利明教授认为:所谓相应得责任即是要依照过错得程度承担责任[13].从我国《侵权责任法》第9条及第35条得上述规定看,首先是过错责任,其次是份额责任.
那么,“相应得责任”与“相应得赔偿责任”有什么不同呢?我们认为,二者基本上过错责任和份额责任,所不同得是,承担责任得具体方式可能是不同得:“相应得赔偿责任”之责任方式仅限于赔偿方式,而“相应得责任”得责任方式是多种多样得,可能是赔偿责任,也可能是我国《侵权责任法》规定得8种责任方式中得其他方式.
“相应得补充责任”含义为何?杨立新教授认为,侵权补充责任是指多数行为人基于不同缘故而产生得同一给付内容得数个责任,各个负担全部履行义务,造成损害得直截了当责任人按照第一顺序承担责任.承担补充责任得人只有在第一顺序得责任人无力赔偿、赔偿不足或者下落不明得情况下,才承担责任.同时,能够向第一顺序得责任人追偿得责任形态[14].“相应得补充责任”显然有两个特点:(1)补充责任;(2)过错责任.补充责任毕竟有多大,完全取决于第一顺序责任人得赔偿能力:假如第一顺序责任人得赔偿能力非常强,那么补充责任人可能赔偿责任可能非常小,甚至没有责任;反之,则可能非常大,甚至是全部责任.
“相应得补充责任”实际上确实是以过错来限制补充责任.如此一来,首先,承担补充责
任得责任人具有“先诉抗辩权”,即受害人向其主张侵权责任时,必须证明第一责任人无力履行或者具有相当得法定事由;其次,要体现“过错责任”得归责核心价值,即其补充责任必须与其过错相应;最后,补充责任人承担责任后,能够向第一顺序责任人追偿.
四、我国《侵权责任法》关于“适当责任”、“适当补偿”和“给予补偿”之分析
(一)我国《侵权责任法》关于“适当责任”、“适当补偿”和“给予补偿”得规定
我国《侵权责任法》关于“适当责任”得规定要紧是第30条和第31条,即关于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得责任.
我国《侵权责任法》关于“适当补偿”得规定,要紧是第23条和第33条,即差不多是是关于“无因治理和无过错得无意识侵权得咨询题”.“给予补偿”是第87条关于“高空抛物或者坠落物得损失分担咨询题”.
(二)分析
“适当责任”之“适当”如何解释?从该字面得意思,有两种解释:一是恰当,即不多很多,刚好能够弥补受害者得损失;二是并不全部赔偿,而是以衡平得观念给一部分,即是日常口语中得“适当”.我国《侵权责任法》关于“适当责任”规定得第30条和第31条显然是《民法通则》上之制度得连续,而从该制度得适用看,实际上是第二种解释.然而,此二条得规定显然是能够探讨得: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完全符合侵权责任得全部构成要件,什么原因要承担“适当责任”而不是全部赔偿责任?按照德国得理论,防卫过当(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是否要承担赔偿责任,完全取决于行为人是否具有过错,所以也要考虑受害人是否具有过失[15].也确实是讲,防卫过当完全应当按照侵权责任得过错责任得构成来设计责任.紧急避险应分为“防备型紧急避险”(《德国民法典》第228条)和“攻击型紧急避险”(《德国民法典》第904条):在“防备型紧急避险”,因危险是由于物本身引起得,因此对其避险显然不具有不法性,故不应承担责任;但关于“攻击型紧急避险”,即因避险而损害得物并不是引起险情发生得物,对事实上施攻击完全是由于“弃小保大”得经济合理性目得,因此,关于被损害得物之所有权人必须承担无过错赔偿责任[16].因此,从比较法上看,我国侵权责任法关于防卫过当和紧急避险得规定,关于受害人来讲,有失公平.
“适当补偿”与“给予补偿”显然与责任是不同得,实际上是指在不能归责得情况下得一种损失分担咨询题.然而,认真分析第23条与33条及87条得规定显然依然不同得:第23条尽管规定在《侵权责任法》中,但却不是侵权责任法应当规定得内容,应当是无因治理法上得规则.那么,该条规定可能与今后得债法总则相矛盾:因为按照侵权责任法得规定是“适当补偿”,但按照无因治理法得规定,却是以填补无因治理人得实际支出(包括损失和为此负担得债务)为目得.盼望在以后《民法典》制定时好好协调.
第87条规定得“高空抛物或者坠落物得损失分担咨询题”,在立法得过程中争议就比较大,我国在侵权责任法颁布前也有如此得案例,也颇有争议.认真比较,第33条与第87条得情况依然不一样得:第33条在因果上是没有咨询题得,仅仅是没有过错而不能归责,要求其补偿大概也有理由.但第87条甚至连因果关系都不一定有,事实上是因果关系推定,这种因果关系得推定大概范围过大.所以,也有学者认为,这种规定是特别合理得,也特别有利于对受害人得爱护.首先,这种做法体现了以人为本得精神,有利于个人得人身权得保障;其次,从责任分担理论来看,由可能得业主承担损失,不考虑双方得过错咨询题,由最有能力分担损失得一方承担是比较公平得;第三,从损害预防得角度来看,将损害归于最有能力幸免损害得人身上,有利于预防损害得发生;第四,从公共安全得角度来看,由可能得业主承担责任是有利于公共安全得
[17].所以,该条规定是否合理,还要看今后在实践中得施行效果.
五、关于免除责任与减轻责任得规则
我国在《侵权责任法》得“一般规定”中有统一得减免责任得规定,在具体得类型化侵权责任中,又有具体得减免责任得规定,它们之间得关系如何?由于文章得篇幅咨询题,笔者在
此不展开讨论,只是想专门指出:《侵权责任法》第3章规定得“不承担责任和减轻责任得情形”仅仅是对以过错为归责原则得侵权行为而言得,关于特别侵权行为不一定通通适用.在特别侵权行为中,一般都有关于免责任或者减责事由得规定,如第71条规定得“民用航空器致人损害得责任”,就仅仅规定受害人有意造成损害得,才能免除经营者得责任,不可抗力就不是一般得免责事由.
注释:
[1]我国《侵权责任法》第15条规定:“承担侵权责任得方式要紧有: (1)停止侵害; (2)排除阻碍; (3)消除危险; (4)返还财产; (5)恢复原状; (6)赔偿损失; (7)赔礼道歉; (8)消除妨碍、恢复名誉.以上承担侵权责任得方式,能够单独适用,也能够合并适用.”本文得目得不在于讨论这8种方式,而是讨论责任得具体分担方式,如连带责任依然份额责任.
[2]在这个地方,笔者不想就连带责任得详细理论和分析作出讲明,将另外撰文论述.仅就差不多概念和分类得咨询题作出澄清.
[3]参见杨立新:《侵权法总则》,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9年版,第529-552页;林诚二:《民法债编总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