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高考二轮复习备考方略——深入研究高效训练

2019年高考二轮复习备考方略——深入研究高效训练


21. 动态电路模型 22. 动态圆模型 23. 组合场模型 24. 复合场模型 25. 单棒模型 26. 双棒模型 27. 变压器模型
三、二轮备考策略
1、合理资源整合突破专题 2、深挖力拓创设高效课堂
二轮复习课基本课型
1、问题入手总结基础知识
二轮复习课基本课型
2、经典模型提升关键能力
板块模型
2019年高考二轮复习备考方略
一、高考考纲解读 二、高考试题分析 三、二轮备考策略
一、考纲解读
1、变化:
《考试大纲》总纲中一些重要变化
高考(性质、特点):按照招生章程和计划(增加招生 章程)、“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增加“美、劳”
考试大纲(性质、特点):《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
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
特点: 1、结构上:
一小一大,一易一难, 一熟一生,一力一电 2、内容上: 22基本上都是规定的学生实验内容,思维 难度不大。 23基本都不是规定学生实验的原始内容, 注重对已学的实验原理和方法的迁移和灵活 应用,但实验的设计难度与思维难度基本上 是稳中有降
1、突出考查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
突出探究性和应用性:
积累模型,增强综合性
1.匀变速直线运动 2.斜面 3.连接体 4.轻杆、轻绳模型 5.抛体和类抛体 6.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 7.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 8.椭圆模型 9.卫星模型 10.双星与多星模型
11.平衡 12.运动关联模型 13.超重与失重 14.机车启动 15.板块模型 16.传送带模型 17.弹簧模型 18.碰撞模型 19.人船模型 20.反冲模型
【说明】本题结合地球所处的近太空卫星目前的实际状况,将卫星轨道半 径逐渐变小的原因限制为一个因素进行设问,考查考生应用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功能关系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难度适中。
【换后】2017年,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根据
科学家们复原的过程,在两颗中子星合并前约100 s时,它们相距约400 km,
量、动能(必修1、 3-5)
15
质谱仪、信息(3-1) 平抛运动(必修2) 牛顿第二定律、胡克定律、
图像( 必修1)
16
理想变压器(3-2) 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 库仑定律(3-1)
动(3-1)
17
万有引力定律、信息 质能方程(3-5)
(必修2)
电磁感应(3-2)
18
曲线运动(必修2) 电磁阻尼、信息(3-2) 功能关系(必修2)
4、基础为起点,综合为落点
基本概念 基本规律 基本模型
加强基础知识考查并不意味着简单化,而是考查 对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知识相互联系及结构化的掌握 情况,呈现综合性
知识综合
综 合 性 能力综合
素养综合
逻辑推理能力+运用数 学图像解决问题的能力
匀变速直线规律+ 动能+动量
物理观念+ 科学思维
近五年全国一卷分析:实验题
18. (2017 全国理综 I .18)扫面隧道是微镜(STh)可以用来探测样品表面原子 尺度上的形貌。为了有效隔离外界振动对 STM 的扰动,在圆底盘周边沿其径 向对称的安装若干对紫铜薄板,并施加磁场来快速衰减其微小振动,如图所 示,无扰动时,按下列四种方案对紫铜薄板施加恒磁场;出现扰动后,对于紫 铜薄板上下及左右振动的衰减最有效的方案是
19
动态平衡(必修1) 平行导线间的安培力 电磁感应( 3-2)
( 3-1)
20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 场强及电场力做功、图 万有引力定律、信息
动(3-1)
像(3-1)
( 必修2)
21
追击相遇、图像(必 共点力动态平衡(必修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
修1)
1)
动(3-1)
试题特点: 1、聚焦主干知识 2、注重能力考查 3、理论联系实际 4、基础为起点,综合为落点
4、限时进行小题训练,提高学生高强度 下的分析与计算能力
②读数题解答的规范
a、有效数字是关键 b、读数范围有讲究
③开放性题解答的规范
多找主流,少找非主流
(2)、论述、计算题解答的规范
A. 计算题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设定符合“习惯”的字母 表示题干未设定的物理量。
B. 题中用到的公式、定理、定律要说明根据;题解要像 “诗” 一样分行写出,方程单列一行。
《考试大纲》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内
容与形式,对实施(原为“指导”)高考内容改革、规
范高考命题具有重要意义。《考试大纲》 (原为
“参照”)高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新增)、科学文
化素质的要求及
(,“并考虑中学教学实
际而”被删除)制定。
物理考试大纲变化
变化一: 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部分第一段第一句,由原来 的“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变为“根据 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 变化二: 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部分第二段中,由原来的 “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变为“注 意物理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生产劳动实践等方面的广泛应 用,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
24题注重基础、过程简单,但涉及面广。 关注学生对基本的物理思维、物理方法的 掌握情况,体现试卷的基础性。
特点:
1.回归物理本质,解决带有现实背 景的问题 2.解法虽然简单,但思想并不浅层
25题一般是整张试卷中最难的试题,或是单一物 体多过程,或是多个物体不同过程对比,或是逻 辑分析过程复杂,或是数学应用能力要求高,突 出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 物理问题的能力。
“写出必要的方程式”——要写原始式! ①要用字母表达的方程, 不要掺有数字的方程.
例如,要写“F一f=ma”, 不要写成“6.0一f=2.0a” ②要原始方程, 不要变形后的方程, 不要方程套方程。
例如,要写“F一f=ma, f=umg, v2=2as”
不要写成“v2 =2 F mg s ”
m
三、二轮备考策略
传送带模型
图象问题
二轮复习课基本课型
3、变式练习反馈教学效果
二轮复习课基本课型
4、总结思路与方法,构建知识网络
高效课堂 四个属性: 基础性
针对性
发展性
有效性
两个关注:
关注学生常见易错点
关注学生能力增长点
三、二轮备考策略
1、合理资源整合突破专题 2、深挖力拓创设高效课堂 3、精编试题习题保质保量
(18年1卷)
物理考试大纲变化
变化五:
题型示例部分例12由原来的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第20题
换成了2018年全国卷I的第20题。
【原题】目前,在地球周围有许多人造地球卫星绕着它运转,其中一些卫 星的轨道可近似为圆,且轨道半径逐渐变小。若卫星在轨道半径逐渐变小 的过程中,只受到地球引力和稀薄气体阻力的作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卫星的动能逐渐减小 B.由于地球引力做正功,引力势能一定减小 C.由于气体阻力做负功,地球引力做正功,机械能保持不变 D.卫星克服气体阻力做的功小于引力势能的减小
1、合理资源整合突破专题 2、深挖力拓创设高效课堂 3、精编试题习题保质保量 4、狠抓规范培养良好习惯 5、周密安排提升应试能力
2019高考第二轮复习计划
2、充分利用周三下午的理科综合测验进行模拟 A、认真准备、科学命题
B、集中批改、做好统计 C、有错必纠、高效讲评 3、安排周日自主理综模拟可能的考点: 运ຫໍສະໝຸດ 学问题、 动力学问题、 能量问题等
4、推陈出新,经典老题改编
三、二轮备考策略
1、合理资源整合突破专题 2、深挖力拓创设高效课堂 3、精编试题习题保质保量 4、狠抓规范培养良好习惯
(1) 、实验题解答的规范
①实验作图题解答的规范
a、要用工具作图 b、要用规范符号 c、要求连线到位
果设计问题情境,引导考生关注宇宙、关注科学,提高学习科学的兴趣,培
养科学精神。该题属于较难的试题。
一、高考考纲解读
1、变化:
2、不变:
1.考点内容不变
2018年和2019年的考试大纲中考点、考点级别、考点内容几乎 完全相同,均无大的变化。 现在正处于新旧高考交替的历史转折时期,考点内容的几乎不 变是为了保障新旧高考的平稳过渡,这就预示着高考命题也会 保持稳定的原则,所以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在考查方向上和难 度上会与2018年基本持平。
2.能力要求不变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 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 考查知识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 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二、高考真题分析
近三年全国一卷分析:选择题
·
16
17
18
14
电容器动态分析(3-1)爆炸模型及动量守恒定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动
律(3-5)
选定课题-确定方案-收集证据-处理证据 -发现规律-认识特点-具体应用
二、近三年全国一卷分析:计算题
16
17
18
24 安培力下的平衡问 机械能的概念和 运动规律、动量守
题(3-1)
功能关系(必修2)恒、能量守恒
25 结合弹簧的机械能 带电粒子在重力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 守恒定律(必修2) 场、电场的复合 的类平抛和磁场中 场中的运动(3-1)的匀速圆周(3-1)
【答案】A
物理考试大纲变化
变化三: 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部分第二段中,由原来的“以有 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变 为“以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 创新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变化四: 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部分第二段中,由原来的“促进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 培养目标的实现”变为“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