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工安全生产心得体会3
我们每一名矿工一定都是父母和妻儿最牵挂的人。
他们牵挂着我们能否一次又一次的平安升井,牵挂着我们能否一天又一天的平安归来,他们牵挂的共同点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的安全。
小时候
小时候,我最牵挂的是父亲。
牵挂父亲并非他的矿工身份,因为那会儿父亲从不告诉我井下是什么样子,有多么危险。
对父亲的牵挂,只是“牵挂”他的那个旧提包。
父亲上班时总会带着一个显得很旧的提包,下班后提包只要变得鼓鼓的,里面就一定装着肉饼、面包或是其它美食。
美食的诱惑对年幼的我是巨大的,每天下午我都会陪着母亲在院门口等候着父亲下班回家,像母亲那样守望着街口,希望尽快看到父亲的身影。
当时父亲告诉我提包里的美食都是花钱买的,直到后来我才知道其实都是矿上免费提供的班中餐,父亲舍不得吃,留给了我。
上小学后,母亲或许是为了想让我好好读书,她告诉我父亲赚钱多么的不容易,在井下工作多么的危险和辛苦,还说父亲的一名工友前不久在井下出了事,受了很严重的伤。
打这以后,对父亲的牵挂,从“美食”变成了“安全”。
只要父亲一去上班,我的心里就会莫名的忐忑不安。
有一天,我把母亲的话告诉了父亲,没想到他先是呵斥母亲,“不要什么事都给孩子说,会给孩子造成负担。
”转而又温和地对
我说:“我在矿上是名班长,懂得多,绝不会出事。
”虽然那会儿还小,但我明白这是他在宽我的心,井下一定很危险。
此后,我对父亲的牵挂变得更加强烈。
工作后
工作后,家里人最牵挂的人由父亲变成了我,因为父亲刚刚退休,而我追随父亲的脚步,成为了一名矿工。
记得参加工作的头一天,父亲唠叨了一个晚上,大概就是教育我在井下要遵章守纪,注意安全,跟着师傅好好学。
然而正式上班仅一天,我便体会到当了一辈子矿工的父亲所承受的劳苦。
当天忙了一个班,好不容易熬到点准备收工,却不巧赶上“猴车”出了故障,只得一路爬坡,最后延点了半个多小时才升井。
疲惫不堪的我回到更衣室,当我打开手机时,发现竟然有十几个未接电话,而且都是父亲打的。
给父亲回拨过去,电话那头立马接通,没等我开口他便抢先问我为什么才上井,话语很急切,明显能感觉得出对我的牵挂。
随后的一段日子里,我慢慢习惯了按时上班、准时回家;习惯了下了班还未进家门就能透过窗户看到父母牵挂的目光;习惯了推开房门就能看到一桌子可口的饭菜;也习惯了父亲利用晚饭时间给我上“安全教育课”,这时的父亲总会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给我讲井下的隐患危险源和一些安全知识,还经常把他身边发生的一些安全事故讲给我听。
回想起小时候父亲对井下的一切守口如瓶,到如今滔滔不绝地给我讲。
我明白,小时候说了是怕我牵挂,现在告诉我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