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精品课件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 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 ;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牛肉一吃完 ,就排成整齐的队伍。
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沙场秋点兵” ,这个“秋”字用得好。正当“秋高马壮”的 时候,“点兵”出征,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 。
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
1.点明地域和季节的句子是:
塞下秋来风景异
2.写边塞天气渐寒,北雁南飞的句子 :衡阳雁去无留意 3.边地战事吃紧,戒备森然的句子:
(由视觉的景物描写勾勒出边塞的悲凉的句子)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表现战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 立业的矛盾心情的句子: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5。.夜寒霜重,笛声凄然的句子 :羌管悠悠霜满地。 6.以互文的形式写出将士有家难回 ,功业难成,哀伤流泪的句子:
诵读诗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
1.听读
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2.自由朗读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3.指名学生朗读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
4.齐读
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初步感知
1.写的是何时何地的景色?哪个字统领了全部景色的特 点?
描写塞下秋景。
用一个“异”字统领了全部景色的特点。
合作交流
1.下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从哪些语句可以读出 ?
哀伤 ---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为什么会这样?词中哪句点明了原因?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这是全词的核心,作者揭示了自己和征夫们的的矛 盾心理:既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又为家国未定,功 业难成而不甘归退。
3.品析“浊酒 一杯家万里” 一句中“一杯 ”和“万里” 的妙处。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
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唐宋 八大家”之一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年),苏轼连续上书反对 王安石变法,无效果,苏轼乃自请外任。先在杭州任通 判,熙宁七年(1074年),又从杭州来到密州任知州 。他虽在地方任官,却一直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在 朝廷任职,以便大济于世。熙宁八年(1075年)冬, 密州久旱,密州知州苏轼到常山祭祀祈雨。回来的路 上,与同官梅户曹在铁沟会猎,随后写了这首出猎词 ,抒发自己的志向。
2.都写了哪些景物?异在哪? A、衡阳雁去无留意
“衡阳雁去”,实为“雁去衡阳”,“无留意”这是 突出边塞的异常苦寒——秋一到,雁就无留恋之情, 这是与家乡大“异” 的。
B。、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边声连角起”表明战事紧,“孤城闭”暗示 敌人强恶,戒备森严。再加上群山连绵,狼烟落 日,构成一幅边塞黄昏的苍凉景色。——这与内 地的繁华的景象迥然有“异”的。
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 称“济南二安”。
“破阵子”,是词牌名;“为陈 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词的题目 。陈同甫,是辛弃疾的挚友。题目 的意思是:我为陈同甫写下这首壮 烈的词寄送给他。
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188年。当时辛弃疾被免官闲居 信州(今江西上饶)。布衣陈亮“为人才气超 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 辛、陈两人才气相若,抱负相同,都是力主抗 金复国的志士,慷慨悲歌的词人。1188年,两 人鹅湖之会议论抗金大事,但抗金计划后来全 部落空。这首词写于鹅湖之会分手之后。
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一心想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可惜壮志难酬,白发已生!
赏析词句
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第一句,只六个字,却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 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让读者从那些动作中去体会人 物的内心活动,去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意味无穷。“挑灯 ”的动作又点出了夜景,那位壮士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 时,思潮汹涌,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吃酒。
诵读课文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 中,
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朗读指导
上阕:描写场面,朗读节奏要稍快,声音要洪
亮。
下阕:抒发豪情,朗读声调要高亢,气势豪迈
。
听我描述
我姑且施展一下少年时打猎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 起苍鹰。随从将士们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 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 的盛情厚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权那样威猛。
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 怜白发生!
这是一场反击战。那将军是爱国的,但也是追求功名的。一战获 胜,功成名就,既“了却君王天下事”,又“赢得生前身后名”,当 为“壮”也。
如果到此为止,那真够得上“壮词”。然而在那个被投降派把持 朝政的时代,并没有产生真正“壮词”的条件,以上所写,不过是词 人孜孜以求的理想而已。词人展开丰富的想象,化身为词里的将军, 刚攀上理想的高峰,忽然一落千丈,跌回冷酷的现实。
诵读课文
huī zhì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
, 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自读课文,结合文中注释,理解词义, 用自己的话描述词所描绘的画面。
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 片。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在人生中还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 凌驾于一切祸福之上的豁达胸怀!
----- 周国平
板书
江城子 ·
密州出猎
上阕:出猎→狂 下阕:请战→忠
赤胆忠 心
课堂检测
1.请你在上阕中找出表现苏轼豪迈气概的句子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2.表现太守年愈长而志弥坚的句子是哪句 ?“鬓微霜,又何妨!” 3.找出表现作者希望再展宏图为国立功的句子。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4”.找出表现作者必致强敌于死地的抱负的句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破阵子
·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历城 县人。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 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 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现存词六百 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 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 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弓矢西北瞄望,奋勇 射杀西夏军队!
赏析词句
1、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 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苏轼外任或谪居时期常常以“疏狂” “狂”“老狂”自况。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 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又言“聊发 ”,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流 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此中意味,需要特别体 会。
小结诗词
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指 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充满阳刚之美,成为历久弥珍的名篇 。
1.同样面对仕途的打击,相较于苏东坡而言:
柳宗元 太忧郁; 白居易 太伤感; 屈 原 太悲壮; 柳 永 太缠绵。
2.面对厄运,我们更乐于选择苏东坡的
潇洒飘逸 、超拔洒脱、乐观开朗、豪情满怀
词四首
1.渔家傲·秋思
作者简介
渔家傲·秋思:“渔家傲”是词牌名, “秋思”是词的标题,概括了词的主要内 容,表明这首词写的是秋日寂寞凄凉的思 绪。
一○三八年西夏昊称帝后,连年侵宋。由 于积贫积弱,边防空虚,宋军一败于延州,再 败于好水川,三败于定川寨。一○四○年,范 仲淹自越州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 西延安)。延州当西夏出入关要冲,战后城寨 焚掠殆尽,戍兵皆无壁垒,散处城中。此词即 作于知延州时。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天狼”,喻指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
队。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 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 志。
品读领悟
1.上阕描绘的是怎样的内容?你知道词 中哪个字写出了他当时的心情吗?
描绘出猎时的盛大场面。 1、狂在装备齐全,随从众多 2、狂在百姓倾城,观看狩猎 3、狂在自比孙郎,乘马射虎
2.上阕描绘这样盛大的出猎,目的 是什么?
上阕写出猎的盛况,表现了他英武的 身姿;进而又将自己与孙权相比,表达 了词人非凡的气概。同时也为下阕抒情 作了铺垫。
3.词的下片运用的两个典故“遣冯唐” 、“射天狼”,分别表达了词人怎样的 情怀?
“遣冯唐”表达了词人希望朝廷能够重用 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的情怀。“射天狼 ”表达了词人关心国家命运、报效国家的豪 情壮志。
3.上下阕分别写什么?
上阕侧重 --- 写 景 下阕则侧重--- 抒 情
品读赏析 “塞下”点明了地点 塞下秋来风景异 ,“秋来”点明了时 间,“异”字统领全 词。 这是用拟人手法写人的 衡阳雁去无留意 感受,突出边塞的异常
苦寒:雁尚且无留恋之
情,将士又何以忍受?
四 ,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 。烟落日孤城闭
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
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气宇轩昂,
何等威武。“千骑卷平冈”,一个“卷”字,
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
雄壮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行 猎,万人空巷。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 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