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团队推荐表国家级教学团队

团队推荐表国家级教学团队

(1) “并行计算”相关课程体系
如下图所示,“并行计算”相关课程体系分为三个层次:
1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算法加强型课程”,包括“算法基础”(强化了“数据结构”中的算法内容和“算法设计”中的基本内容),“图论”和“代数结构”(强化了“离散数学”中的图论和代数的内容),“算法的数学基础”(简化了的具体数学等内容)。
③以“并行计算”为核心,设置了相关的算法加强型课程和计算扩展型课程。
④将“课堂讲授”与“上机实践”融为一体;将“基础理论”与“学科前沿”融为一体;将“基础教学”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融为一体。
(4)教材建设
90年代中期以来,我们酝酿和筹划并行计算课程的配套系列教材建设工作,根据并行计算的课程体系,规划出版了并行计算课程的系列教材——《并行计算系列丛书》。
②知识结构良好:团队成员坚持教学科研相结合,专业蕴含了算法基础、离散数学、具体数学、并行算法、并行机体系结构和并行程序设计等领域。每门课程都配备至少两位教员,以便轮流执教。通过在职培养和短期出国进修,进一步扩充团队成员的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
(2)专业特色
①定位于全国高校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②面向全国普通高校中计算机本科专业。
6.安徽省减灾防灾智能信息决策支持系统,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主要学习、工作简历
起止时间
学习工作单位
所学专业/所从事学科领域
1956.9–1961.7
西安交大
无线电系计算机专业
1961.9–1965.8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字142部队
军用数字指挥仪
1965.8–1973.8
学科门类(二级类):电气信息类
2009年国家级教学团队推荐表
(本科)
团队名称:
并行计算相关课程教学团队
团队带头人:
陈国良
所在院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推荐部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制
二○○九年四月
填 表 说 明
1. 本表用钢笔填写,也可直接打印,不要以剪贴代填。字迹要求清楚、工整。
2. 推荐表由推荐部门通知拟推荐的教学团队填写。所填内容必须真实、可靠,如发现虚假信息,将取消该团队参评国家级教学团队的资格。
②《并行算法的设计与分析(修订版)》教材,是以并行计算模型为主线,探讨了计算机科学中诸多常用的数值和非数值计算问题的并行算法设计及其分析方法,加强了学科发展趋势的论述,充分吸收了学术界的最新成果。该教材为“八.五”规划教材(1991)、“十一.五”规划教材,获得1995年国家优秀教材一等奖,1997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50/20
代数结构(本科)
孙广中
2007年9月-12月
60
代数结构(本科)
孙广中, 周智
2006年9月-12月
60
代数结构(本科)
周智
2005年9月-12月
60
算法基础(本科,计算机)
顾乃杰
2008年9月-12月
60/30
算法基础(本科,计算机)
顾乃杰
2007年9月-12月
60/30
算法基础(本科,计算机)
移动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
glchen
获奖情况(省部级以上)
1.2008年获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2.2003年获教育部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3.2001年获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
4.并行算法类教学基地建设,2001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年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5.《并行计算-结构·算法·编程》,2001年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
顾乃杰
2006年9月-12月
60/30
算法基础(本科,计算机)
顾乃杰
2005年9月-12月
60/30
算法基础(本科,信息安全)
徐云
2008年9月-12月
60/30
算法基础(本科,信息安全)
徐云
2007年9月-12月
60/30
算法基础(本科,信息安全)
徐云
2006年9月-12月
60/30
图论(本科)
许胤龙
(3) 2006年中国科技大学与教育部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成立了“高性能计算课程教学资源研发基地”。该基地以并行计算系列课程及其教材为建设目标,致力于在高性能计算的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合作开发。
4.团队带动了并行计算系列教材建设
团队结合并行计算相关课程的教学出版了“并行计算系列丛书”:《并行计算——结构?算法?编程》、《并行算法的设计与分析》、《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并行算法实践》。先后获得1995年国家优秀教材一等奖,1997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年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
太原785厂设计所
军用数字指挥仪
1981.1–1983.2
美国普度大学电气工程系
访问学者/并行算法
1973.8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计算机系
2.成员情况:成员人数7
姓 名
孙广中
年 龄
30
参加工作时间
2003
最终学历(学位)
博士
专 业
计算机
高校教龄
6
职 称
讲师
职 务
院士学术助理
姓 名
徐云
年 龄
48
参加工作时间
3. 表格中所涉及的项目、奖励、教材,截止时间是2008年12月31日。
4. 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
5. 各级单位意见务必加盖公章,否则推荐无效。
一、团队基本情况简介
1.“并行计算”相关课程教学团队的发展历程
90年代中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就开展了“并行计算”相关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围绕着“并行计算”相关课程的教学,团队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10余年的历史。
二、团队成员情况
1.带头人情况:
姓 名
陈国良
出生年月
1938.6.3
参加工作时间
1961.9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民 族

性 别

最终学历(学位)
大学毕业
授予单位
西安交大
授予时间
1961.7
高校教龄
35年
职 称
教授,中科院院士
行政职务
软件学院院长
联系地址、邮编
合肥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系,230027
办公电话
“并行计算”国家精品课程
8万
教育部
2003年-
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
8万
教育部高教社
2003年-2004年
高性能计算课程教学资源研发基地
5万
教育部高教社
2006年-2010年
“算法基础”安徽省精品课程
1万
安徽省
2006年-
5.教学改革特色:(团队设置特色、专业特色、课程特色,切实可行的创新性改革措施、实验教学或实践性教学、资源建设、网络教学等)
5.团队促进了并行计算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
(1) 在全国正式形成和开设了并行计算课程,通过国家教指委认证后各个高等学校都可开设该课程,完成了课程从少数研究型大学到多数普通院校的普及,为并行计算学科在国内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2) 并行计算的受益者除了计算机专业和计算数学专业的学生外,广大的计算应用型,如计算物理、计算化学等专业方向的学生也从该课程中受益。
① 《并行计算——结构?算法?编程》教材,是以并行计算为主题,探讨了并行计算的硬件平台(并行计算机)、并行计算的理论基础(并行算法)和并行计算的软件支撑(并行程序设计),强调了融并行计算机结构、并行算法设计和并行编程为一体,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该教材为“九.五”规划教材(1996),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1999),教育部高教社首批百门精品教材(2003),“十一.五”规划教材(2007),2001年获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
26
职 称
教授
职 务
姓 名
许胤龙
年 龄
45
参加工作时间
1984
最终学历(学位)
博士
专 业
计算机
高校教龄
25
职 称
教授
职 务
高性能计算中心常务副主任
姓 名
郑启龙
年 龄
39
参加工作时间
1994
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 业
计算机
高校教龄
15
职 称
副教授
职 务
高性能计算中心系统运行部主任
姓 名
吴俊敏
年 龄
35
3.团队创建了全国并行计算教育与培养基地,在全国推广并行计算课程
(1) 90年中期后,随着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合肥)的成立,教学团队逐渐形成了全国并行计算教育、培训和人才培养基地。基地建设的成果先后获得2001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年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 教学团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课程推广和培训活动。2004年以来先后在太原、大连、深圳和苏州等地举行课程讲习班,使得并行计算系列课程的教学成果逐步推广和辐射到全国各主要地区。
并行算法的设计与分析
陈国良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第一版)
2002(第二版)
“八.五”规划教材(1992),“十一.五”规划教材(2006),1995年国家优秀教材一等奖,1997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
陈国良、吴俊敏、章锋、章隆兵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
并行算法实践
陈国良、安虹、陈崚、郑启龙、单久龙
1983
最终学历(学位)
博士
专 业
计算机Βιβλιοθήκη 高校教龄26职 称
副教授
职 务
高性能计算中心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