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绿化景观工程质量控制重点和难点

绿化景观工程质量控制重点和难点

绿化景观工程质量控制重点和难点
根据我司多年对市政工程监理的经验,本市政景观工程质量容易出现的通病如下:
(一)园建工程
1.1园路不均匀沉降
1.2园路不平顺
1.3混凝土路面横向裂缝
1.4沥青路面烂边、平石啃边
1.5沥青路面骨料松散、脱落
1.6彩色沥青路面起砂、变色
1.7块状面层沉降、开裂、松动
1.8块状面层纹理、色差变化大
1.9石材铺装面层翘曲、起拱
1.10铺装缝隙间距不一,对缝不齐
1.11木质铺装开裂、变形、起翘
1.12木质铺装接缝不齐
1.13卵石面层易脱落
1.14嵌草铺装面层松动、沉降
1.15路缘石不平顺、不稳固
1.16台阶下沉、变形
1.17检查井盖与周围铺装不协调
1.18铺装面层污染严重
1.19路面及铺装地面积水
1.20混凝土构筑物表面蜂窝、麻面、裂缝1.21立面饰面板材空鼓、脱落
1.22石材立面面层泛碱、锈斑、水斑
1.23钢构件锈蚀
1.24钢构件漏焊、虚焊、咬边或焊缝不饱满1.25塑石假山龙骨塌陷、断裂
1.26塑石假山开裂、脱落、变色
1.27景石安装不稳固
1.28驳岸沉陷、倾斜、倒塌
1.29人工湖底、驳岸渗漏
1.30水岸设计不符合安全要求
(二)绿化工程
2.1种植土中含建筑垃圾及砾石
2.2绿化种植地表层不平整
2.3理化性质差的种植土未改良
2.4土壤表层板结
2.5盐碱地土壤改良效果不好
2.6地形塑造不自然
2.7绿化带土壤流失
2.8种植土沉降严重
2.9种植穴(槽)偏小偏浅
2.10苗木种植过深或过浅
2.11种植穴(槽)积水
2.12苗木种植点与地下管线的安全距离不足2.13大规格苗木在吊装或运输时受损
2.14苗木土球松散
2.15种植时苗木未拆除土球包装
2.16苗木修剪不当
2.17地被种植过于稀疏
2.18水生植物种植后长势不良
2.19植物景观层次不明显
2.20绿化种植未适地适树
2.21种植苗木支撑不当
2.22苗木种植后萎蔫
2.23大树移植后烂根
2.24大树定植后假活
2.25施肥后苗木烧根、烧叶
2.26建植草坪出苗不均匀
2.27草块脱落
2.28草块带土厚度不足
2.29草块铺设间距过大
2.30修剪创口未处理致病菌感染
2.31使用易受病虫危害的苗木
2.32苗木携带检疫性有害生物
2.33水生植物易发生病虫害
2.34容器式垂直绿化基质下坠
2.35布袋式垂直绿化植物脱落
2.36悬挂式绿化容器固定不牢固
2.37垂直绿化滴灌系统堵塞
2.38垂直绿墙给水不均匀
2.39基质配制不符合种植屋面绿化要求2.40室内垂直绿化补光不合理
2.41垂直绿化植物发生病虫害
2.42种植屋面漏水
2.43种植屋面积水
2.44屋顶绿化植物长势不良
(三)给排水工程和电气工程
3.1喷灌系统给水栓设置不当
3.2检查井口易堵塞、松动
3.3检查井/雨水口位置设置不当
3.4检查井变形、沉降
3.5检查井踏步(爬梯)设置不合理3.6埋地排水管错口、断裂、漏水
3.7室外电线电缆导管积水
3.8弱电信号受强电信号干扰
3.9配电箱开孔不齐、未封堵
3.10配电箱接地不规范
3.11水下照明未采用安全电压供电
3.12景观照明灯短路
3.13景观照明灯易漏电
3.14灯具基座接口管线外漏
3.15雷电频发区室外金属构件防雷接地有缺陷(四)边坡生态修复工程
4.1坡面不稳固或不平顺
4.2反坡处理后空洞或崩塌
4.3坡面黄土裸露,植物长势不良
4.4坡面排水设施设置不当
4.5锚杆固网脱落
4.6铁丝网下坠
4.7坡面空洞或铁丝网外露
4.8种植槽板漏浆、锚筋外露
4.9基质喷播厚度不均匀
4.10无纺布覆盖搭接不牢
4.11植生袋码砌不稳固
4.12格构梁内基材填充不足
针对以上通病,我公司计划采取的控制措施如下:
第一节路基质量控制
路基工程质量控制内容有:路基填方工程质量控制:特殊路基填方工程质量控制;路堑土石挖方工程质量控制。

1.原材料质量控制
原材料质量控制在路基填筑前,承包人将料场的填料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规定的方法进行颗粒分析,含水量与密实度、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有机质含量、承载比(CBR)试验和击实试验等,完成上述试验后,经监理组验证试验、平行试验确定符合规范要求后,此料场方可使用。

2.试验路段
(1)用路堤填料铺筑长度不小于100m的试验路段。

(2)现场试验要进行到达能有效地使该种填料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为止。

在此过程中,监理人员应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旁站,试验时应记录压实设备的类型、最佳组合方式、碾压遍数及碾压速度、工序、每层材料的松铺厚度、材料的含水量等。

承包人将试验结果报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检测后批准,此结果作为该种填料施工控制的依据。

3.路基施工
(1) 清理场地
a.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树木、灌木丛等均应在施工前砍伐或移植,砍伐的树木应堆放在路基用地之外。

b.用地范围内的垃圾、有机物残渣及原地面以下至少100~300mm内的草皮、农作物的根系和表土应予以清除,并且堆放在弃土场内。

场地清理完成后,应全面进行填前碾压,使其密度达到规定的要求。

c.路基用地范围及取土场范围内的树根应全部挖除,并将路基用地范围内的坑穴填平夯实。

(2) 要求承包人做好路基施工中的纵横排水工作,以杜绝因排水不良引起的土质松软,强度降低,边坡坍塌,堤身沉陷或滑动以及产生冻害等。

(3) 路堤填方采用水平分层摊铺,监理人员要根据试验路段确定的松铺系数,绘制出土方分层碾压示意图,来严格控制最大松铺厚度不超过30cm,特别要注意检查土方路堤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小于8cm。

填筑施工时,即按照横断面全宽分成水平层次逐层向上填筑。

如原地面不平,应由最低处分层填起,找平层应在路基高度的2/3处以下完成,路基宽度应比设计宽度宽30㎝,以保证路基边坡压实,每三层要测一次高程、宽度和中线偏位,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控制路线偏位和一边多填一边少填的现象发生。

(4) 山坡路堤,地面横坡不陡于1:5且基底符合JTJ033--95规范中5.1节规定要求时,路堤可直接修筑在天然的土基上。

地面横坡陡于1:5时,原地面应挖成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lm),并用小型夯实机加以夯实。

填筑应由最低一层台阶填起,并分层夯实,然后逐台向上填筑,所有台阶填完之后,即可按一般填土进行。

4.填石路堤质量控制
(1) 对填石路段主要控制其石料的最大粒径不超过层厚的2/3。

填石路堤采用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压实厚度应根据试验确定,但不得大于50cm。

(2) 逐层填筑时严格要求承包人安排好石料运输路线,专人指挥,按水平分层填筑,先低后高,先两侧后中央卸料,并用大型推土机摊平。

个别不平处应配合人工用细石块、石屑找平。

(3) 当石块级配差、粒径较大、填层较厚、石块间的空隙较大时,可于每层表面的空隙里扫入石渣、石屑、中、粗砂,再以压力水将砂冲入下部,反复数次,使空隙填满。

(4) 监理应特别注意检查填石路堤路床顶面以下50cm范围内应填筑符合路床要求的土并分层压实,填料最大粒径不得大于lOcm。

(5) 填石路堤(包括分层填筑岩块及倾填爆破石块)的紧密程度在规定深度范围内,以通过12t以上振动压路机进行压实试验,当压实层顶面稳定,不再下沉(无轮迹)时,可判为密实状态。

从而确定碾压遍数,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实施。

(6) 对填石路段监理组采用全过程旁站,从而达到有效地控制压实遍数(压实遍数由试验段确定)确保工程质量。

5.土方开挖质量控制
(1).土方开挖应按图纸要求自上而下的进行开挖,不得乱挖或超挖。

无论工程量多大,土层多深,均严禁用爆破法施工或掏洞取土。

(2).开挖中如发现土层性质有变化时,应修改施工方案及挖方边坡,并及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3).如果在指定的弃土场不能满足弃方要求时,应尽早重新选择弃土位置并相应修改施工方案报监监理工程师批准。

(4).沿溪及山坡和其他按图纸规定不能横向弃置废方的开挖路段,必须严格在指定的弃土场弃方。

(5).施工中必须注意对图纸未示出的地下管道、缆线、文物古迹和其他结构物的保护。

开挖中一旦发现上述结构物应立即报告监理工程师,且应停止作业并保护现场听候处理。

(6).居民区附近的开挖应采取有效措施,以保护居民区房屋及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