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一、基层法院法官职业道德建设的设想基层法院法官队伍可以说仍不属于特别专业。
如何使这支队伍的职业道德素质进一步提高,把它打造成为一支高素质的法官队伍,是当前法院队伍建设一个重要目标。
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灌输法官职业道德意识在法官职业道德建设中,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法官灌输正确的法官职业道德意识。
法官职业道德是指从事审判职业的法官,在履行审判职业的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
从当前法官队伍现状及现实的需要,法官职业道德应确立以下几个方面行为规范和道德规则。
1.公正。
公正是法官职业道德追求的核心。
是法官职业道德的灵魂。
因为,法官是社会矛盾和纠纷的终局裁判者。
社会通过法官对法律的具体适用,才能使旨在创设一种公正的社会秩序的法律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实现。
法官追求的司法公正包括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和效率公正三个方面。
当事人诉讼的目的最主要是追求一个公平公正的裁判结果。
这就要求法官在审判每一件案都要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正确地适用实体法确保案件质量。
重实体、轻程序是长期以来一些法官执法不公正的主要原因之一。
司法公正还要体现在程序公正上。
实际上,实体公正是相对的,而程序公正则是绝对的。
只有程序公正才能确保实体公正。
程序公正是人民看得见、用得着的。
一个案件即使裁判结果公正,而程序不公也会使当事人对裁判结果表示怀疑,影响诉讼的社会效果。
“迟到的公正就是不公正”,这已成为人们所共识。
因此,司法公正也体现在效率上。
超审限审理案件,就会耗费更多的精力、财力,给事人增加讼累等,且增加诉讼成本。
即使诉讼结果合法、公正,也影响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2.廉洁。
廉洁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证,是法官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
法官的廉洁与否直接关系到公众对法官的判断能力的信任与否,也会影响公众对司法制度的信任感。
因此,法官必须廉洁自律,经得住金钱的诱惑,自觉抵住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做到贫贱不能移。
3.刚正不阿。
法官居中裁判,在审理每件案中很难使双方当事人都感到满意。
在执法中法官可能会受到来自权势的压力和左右。
故法官要有法律至上的理念,要忠于事实和法律,不畏权势,敢于排除各种干扰,公正判决和执行每一件案。
4、文明。
法官的职业特点和性质,决定了对法官的职业道德要求比其他职业高。
且社会公民对法官职业道德的要求,期望也远远超出普通的道德标准。
一些学者推崇西方一位哲人的话:如果社会追求完人的话,那么法官就应该是完人。
这个观点,我非常赞同。
作为一名法官,在平时的生活和社交中要注意自己的身份地位,节制有度,举止庄重,不卑不亢,一身正气。
在庭审中法官的举出尤其重要,着装要整齐,态度要严肃,在接待当事人及执法过程中对待当事人语言要文明,循循善诱。
不能用文明忌语及粗俗的语言。
切忌有“冷、硬、横、蛮”等现象。
在执法过程中耍特权,耍威风更要杜绝。
(二)从基层法院法官队伍的现状出发有的放矢地加强法官职业道德教育。
1.加强教育培训。
法官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法官应当具有深厚的法学理论知识,有丰富的社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能通过严谨的逻辑思维,熟练运用法律依法调节社会关系。
而目前基层法院的法官队伍的业务素质及职业道德素质,与新形势的要求差距较大。
大力加强法官的培训尤显重要。
要强化干警参加不同层次针对性强的培训班,不断拓宽法官的知识面、更新知识及更新陈旧的观念。
2.把法律规范和道德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职业道德修养。
法官职业道德教育要制定法官职业道德规范和相应的惩戒制度。
即制度建设。
对那些道德败坏、违法违纪的法官要依照有关制度规定进行严厉的惩戒,以达到警醒其他干警的作用。
但仅靠法律和制度规范远远不够,还需要依靠道德约束。
法律和制度具有强制性,是他律。
而道德是自律。
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双管齐下,相得益彰,才能使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根植于法官的心中,进而提高法官的职业道德素质。
人民法庭远离院机关,院机关对法庭的约束相对较弱,这就要求法庭的法官必须有很强的正确的法律道德意识,否则法庭的工作往往是被动的甚至出现违法乱纪现象。
3.加强法官职业责任感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贯穿于审判和执行的每个环节中。
基层法院的法官长期生活、工作在条件较为艰苦的地方,有的法院法官的待遇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办案经费奇缺,有的法院连工资也不能正常发,更谈不上报销办案差旅费。
边远山区的法庭法官还要翻山越岭走村串寨进行巡回办案。
基层法院的现实,要求基层法院法官必须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如果没有这种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公正与效率”是很难实现的。
法官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应与时俱进,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充实和丰富。
尽管基层法院法官职业道德建设任务艰巨,但只要我们从法院实际出发,锲而不舍,扎扎实实工作,基层法院法官的职业道德素质一定会提高,实现“德化于本身,德化于本职,德化于社会”的目标。
2010年12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以下简称《法官职业道德准则》)、《法官行为规范》,这两个文件成为我国法官职业道德的基础规范性文件。
一、法官职业道德的核心内涵《法官职业道德准则》第二条规定,法官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公正、廉洁、为民。
基本要求是忠诚司法事业、保证司法公正、确保司法廉洁、坚持司法为民、维护司法形象。
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曾经说过“一名优秀的法官,不仅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深厚扎实的法律素养,而且还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和情操。
在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新时期,我们该如何把握法官职业道德的核心内涵,才能体现时代发展要求和司法实践需要,才能体现秉承的人民司法优良传统。
根据《法官职业道德准则》,我认为法官职业道德的核心内涵应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忠诚。
法官是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特殊职业群体,作为一名法官,惟有忠于法律,忠于职守,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才能在法官岗位上捍卫法律的尊严,这是法官首先应具备的品质。
第二,公正司法。
法官是是非曲直的裁决者,公正是人民法院工作的生命线,法官必须依法行使审判权,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法官处于中立、超然的地位,保障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第三,廉洁自律。
没有清正廉洁,就没有司法公正。
法官应当严格遵守最高人民法院“八不准”、《法官法》相关条文、最高人民法院的五个严禁等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接受院党组和人民的监督。
法官严格遵守审判纪律和廉政规定,不能接受当事人的贿赂或吃请,不能私自与当事人接触,不能从事营利性活动,不能隐弃证据,徇私枉法、枉法裁判,不为金钱所诱,不为人情所惑,慎用权力,廉洁司法。
第四,为民司法。
法官的审判权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服务。
法官要提升个人修养素质,办案要态度谦和、语言文明,充分运用司法手段,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法官职业道德的核心内涵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忠诚、廉洁、公正、为民”,忠诚是法官职业道德的灵魂,廉洁是法官职业道德的基础,公正是法官职业道德的核心。
二、法官职业道德的社会意义第一,加强法官职业道德建设是人民法院充分履职尽责的客观需要。
一名业务不熟、专业不精、技能不强的法官是无法保障人民法院履行宪法和法律职责的。
要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清正廉明、品德高尚的法官队伍,必须加强法官职业道德建设。
通过大力加强法官职业道德建设,教育引导广大法官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理念,坚守公正司法,这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条件。
第二,加强法官职业道德建设是保持法官队伍廉政建设的现实需要。
由于法官有独立审判的权力,使得法官成为某些人腐蚀的重点对象。
当前社会出现了部分法官利用权力枉法裁判、索贿、贪污、挪用等违法违纪行为现象,这种现象危害整个法院系统的社会公信力和权威。
廉政方面出现的问题,深层次的原因在于道德信念,腐败总是从自我修养的腐化、职业道德的丧失开始的。
第三,加强法官职业道德建设体现了人民法院司法为民的思想。
法官不仅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同时肩负着解决社会矛盾、协调各方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职能。
法官只有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在公正司法、为民司法上更好地履职尽责。
第四,加强法官的职业道德建设才能保持人民法官良好形象。
法官作为法律的实施者和维护者,代表国家进行惩罚犯罪、解决纷争,只有树立良好的形象,才能保证司法的权威。
因此,必须加强法官道德建设,改变法官的不良职业形象,这样群众的满意度,司法的权威和公信力才能得到有效树立和维护。
三、现阶段法官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危机(一)存在难以保障法官忠诚的危机。
忠诚是法官职业道德的灵魂,如果灵魂都没有了,还谈何忠诚?依照《法官法》对法官的任职条件的规定,还是体现了我国法官任职门槛较低,亦没有形成完善的法官准入制度。
在法官的任职条件中对法律工作经验的要求不高,对道德修养的要求也不具体。
整个法官队伍人员(司法警察转干做法官,部队干部转业当法官,工人转干当法官,刚毕业大学生匆匆上岗做法官)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法官队伍对国家、对法律的忠诚度。
只有懂法的人才会信仰法律,信仰公正司法,保持忠诚于法律的心。
(二)存在难以保障司法公正的危机。
近年虽然有《法官行为规范》等法律法规对法官行为的监督,但是还是有违背浅析如何加强法官职业道德建设。
法官是代表国家行使国家审判权,是维护公平与正义的最后裁决者。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的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法官职业化进程也在不断推进,法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作用也逐渐体现,当然在法官职业道德建设的司法实践中亦出现了诸多问题。
文章从法官职业道德的内涵出发,分析了法官职业道德建设的社会意义以及遇到的问题,并结合司法实践,尝试提出健全和完善法官职业道德建设的建议。
当事人意愿进行强制调解;私自单独会见当事人或委托代理人;滥用职权、徇私枉法;干预他人独立审判;擅自隐匿证据或泄露他人隐私或商业秘密的现象发生。
这些行为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司法的质量和权威。
(三)存在难以保障廉洁的危机。
近年来出现的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案、辽宁高院、广东高院的院长贪腐案,可以看出处在社会转型期的法院系统,在廉政建设方面令人担忧。
因受各种利益的诱惑,某些法官利用手中的权力,在履行职责时谋取个人私利,私自接受利害关系人的款待、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纵容家庭成员收受贿赂等行为。
(四)存在难以保障司法效率的危机。
司法实践中存在某些法官在办理案件时无故拖延,超出审理期限未结案贻误工作,工作马虎大意、不认真完成本职工作,影响案件的正常审判。
法官应当严格遵守法定办案时限,提高审判执行效率,及时化解纠纷,注重节约司法资源,杜绝玩忽职守、拖延办案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