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_灯笼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灯笼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7.《灯笼果》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用清新、活泼、想象力的儿童化语言,介绍了灯笼果成熟后的样子,以及品尝灯笼果的过程。

课文语言生动形象、极富想象力,读起来朗朗上口,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灯笼果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纱、剥”等9个生字,学写“实、菊”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高低快慢的节奏美。

3.能抓住关键字词和丰富的想象,感受的灯笼果样子和味道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灯笼果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通过重点情境朗读第三自然段、“超级联想”游戏、小组合作圈词语和实物操作等方式使学生初步理解事物特点,基本理解关键词语,会说完整的事物特点的词语或句子。

2.会写两个生字,并能做到工整、正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灯笼果实物、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引出课题1.游戏:超级联想同学们,上课前小博士邀请我们玩一个小游戏——超级联想,请仔细听,认真看,祝你们挑战成功!第一题:一种动物毛茸茸红眼睛三角嘴(学生答出后出示兔子的图片)第二题:一种食物圆圆的旋转的彩色的甜甜的(出示棒棒糖的图片)方法指导:同学们真聪明,只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就很容易猜出来。

2.给小博士出难题。

我们给小博士也出一道题吧?出什么呢?给小博士戴上眼镜、耳塞。

师生讨论。

3.引出17课《灯笼果》。

贴灯笼果图片,板书课题,学生手指笔跟写。

【设计意图】开课阶段用关联词联想猜物品,来导入新课,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又可以为学习《灯笼果》这篇状物类文章做好铺垫。

给小博士出题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灯笼果更有兴趣。

提醒学生在学文的过程中要更认真、仔细,这样才能最终给小博士出难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课文,提问题。

要想抓住灯笼果的特点可不容易呢,我们先来读读课文吧,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你喜欢灯笼果吗?为什么?2.学生读完后老师评价。

3.你喜欢灯笼果吗?为什么?预设:长得象灯笼、味道有好几种水果的味道、有软软的纱衣、像珍珠和玛瑙……4.第一组词语练习。

同学们说的这么好,词语宝宝也迫不及待的要和同学们见面了。

同桌一起读词:晶莹透明剥开咬破细碎外壳棱角如果有不会的生字怎么办?方法指导:查字典、对照书中的拼音、请教别人都是认字好方法。

5.第二组词语练习,遮住量词,开火车读一件纱衣一片花瓣一朵野菊一盏灯笼6.第三组词语练习,发现了什么?注意读好儿化音。

籽儿苹果味儿鸭梨味儿葡萄味儿方法指导:如果那把词语分分类,会记得更快更牢。

7.第四组句子练习。

词语宝宝跑到句子里还会读吗?薄得透明的皮,包着细碎的籽儿,像一粒黄珍珠,更像一颗大玛瑙。

将“珍珠”字体升高,“更”和“大”字体变大,指导学生读出高低轻重。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第一学段的学生要有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所以在集中识字这部分,共分为五层来进行:1.集中自由读。

2.读好量词。

3.读好儿化音。

4.读好长句子。

这样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在学习生字的时候先分类,再积累识记,以便更快更扎实的识记生字。

三、精读课文,感悟文本(一)学习一、二自然段1.小灯笼果一蹦一跳的跑到哪里去了?指名读一、二自然段。

想一想:灯笼果的外壳有什么特点?评价学生的朗读。

2.灯笼果的外壳有什么特点?板贴:外壳预设:因为像灯笼。

评价:对啊,所以才叫灯笼果。

它穿着像灯笼一样的?纱衣。

它穿着纱衣。

评价:点红“纱衣”,齐读词语。

它有棱角。

评价:棱角长在哪里?纱衣上。

3.认识“纱”字。

点红“纱衣”,齐读,出示“纱”字卡片,怎样记住它?绞丝旁变红,通过偏旁记住,与丝线有关,纱衣又轻又薄。

4.认识灯笼果的纱衣。

出示图片,直观感受纱衣的轻薄软。

5.学习“棱角”。

纱衣上有什么?棱角什么样?6.朗读第二段。

读出纱衣的软和棱角的硬。

(二)重点学习第三自然段1.多么调皮可爱的小灯笼果,我们能找到它吗?出示第三段第一句。

指名读。

2.出示“剥”字卡片,指导读音,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剥”是指用刀去掉外皮或者壳,所以这个“剥”字里藏着刀(立刀旁)3.可是软软的纱衣怎么剥啊?变红“轻轻地剥开”,指名轻轻地读第一句话。

4.纱衣剥开后真的像可爱的花瓣吗?学生半信半疑。

一会儿我们就来亲自试一试!试之前先完成一个小任务。

5.出示二-四句话。

小组合作完成:读读这几句话,找出果实样子的词语,画下来。

6.板贴:果实,果实什么样?根据学生的回答,板贴:圆亮滚圆晶莹珍珠玛瑙7.哪些词有圆的意思?滚圆珍珠玛瑙(属于矿石,后天加工成圆形饰品)8.哪些词有亮的意思?晶莹珍珠玛瑙9.出示图片:灯笼果珍珠玛瑙灯笼果真的很像珍珠和玛瑙呀,滚圆晶莹。

出示词语:珍珠玛瑙发现了什么?都有王字旁,和玉石或珍贵的东西有关。

方法指导:其实果实只有两个特点,圆和亮,但是作者却用了这么多生动的词语,使我们就像真的看到了灯笼果一样,希望同学们也可以用生动的词语说句子。

)10.任务完成,让我们和小灯笼果来一次亲密接触吧!要求:必须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否则小灯笼果就要跑到老师手里了。

11.小灯笼果在和我们捉迷藏,快快找出,并轻轻放在桌子上。

12.引导学生边实物操作,边说。

摸一摸:外壳中软软的纱衣和硬硬的棱角。

剥一剥:轻轻剥开,纱衣真的像可爱的花瓣吗?看一看:果实的滚圆晶莹,像珍珠,像玛瑙。

13.手捧灯笼果,配乐有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

【设计意图】随文识字中共学习了“纱”和“剥”两个生字。

这两个字都是先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字形,然后结合图片或动作来加深对字的理解,最后将生字送回课文,通过朗读来体现对新生字的学习。

这样的设计即交给了学生随文识字的学习方法,又在课文的情境中更好的理解了新生字,将随文识字与课文学习很好地融为一体。

(三)学习四、五自然段1.小灯笼果到底什么味道呢?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2.自己都来尝一尝,到底是什么味道?指名说。

3.一颗小小的灯笼果却被尝出了千百种味道,真是太神奇了。

怪不得……齐读:怪不得舌尖美滋滋的,灯笼果好吃极了。

4.欣赏火龙果的各种图片:小灯笼果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不仅属于秋天,更属于田野,引出第五自然段,指名读。

5.全班齐读,将句子中加上分割符号,并把“秋天”和“田”升高,把“笼”变窄,引导学生读出停顿和高低快慢的节奏。

方法指导:如果同学们学会了这些朗读小技巧,再加上自己的真情实感,就可以读的更有感情了。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第一学段的学生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在结合上下文学习了灯笼果的样子和味道,并亲自动手剥开一颗属于自己的灯笼果,学生们此时将整节课的感情都凝聚在手心里这颗小小的灯笼果中,品尝到灯笼果不仅满足了学生们的胃口,更是将文中作者对灯笼果的喜爱之情一起内化于心,从而将整节课推向高潮,燃起阅读兴趣。

四、学以致用,词句训练1.课文学完了,还有一件事情没完成。

给小博士出题。

看板书总结,不论是外壳还是果实,都是从灯笼果的样子描写的,除此之外,还描写了它的味道。

板贴:样子味道方法指导:如果从一个食物的样子和味道等方面进行描写,就很容易抓住它的特点。

2.将小博士的墨镜和耳塞摘掉,指名说几句灯笼果特点的话。

3.小博士猜出答案。

【设计意图】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巩固本课所学的知识,抓住灯笼果样子和味道等特点,说一句完整、生动的话。

五、学写生字、掌握结构1.学写“菊”字。

怎样写才好看?菊是植物,所以是草字头。

这一片一片的小花瓣不就像这中间的“米”字吗?下半部分是半包围结构,“米”字太往里就站立不稳,我们一起把它拉出来,要写的半藏半露才好看。

老师田字格里范写“菊”。

2.“实”是本课的生字,师范写。

“实”原来指家中柜子里藏的宝贝,所以上面是宝盖头,下面是“头”,别忘记,最后一笔写成点。

3.在导学卡上描一个,写一个。

老师随机点评一份作业,其他同学同桌交流,锦旗评价。

【设计意图】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的要求是: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有的偏旁部首,注意间架结构。

写字环节中,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字形,通过小动画让学生记住“菊”字的“米”要拉出一点,半藏半露。

教师在学生充分表达怎样写好这两个字以后,紧扣课标要求,扎扎实实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让学生真正能从书写规范、间架结构合理和形体美等方面写好每一个字。

六、拓展阅读、分层布置1.出示一句话,指导学生朗读。

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2.这么好吃,又是什么水果呢?引出课后星级作业。

补充阅读《石榴》,了解石榴的成熟过程。

(一星)模仿《灯笼果》、《石榴》的写法,从样子、味道等方面试着写一写自己喜欢的水果。

(二星)【设计意图】增加阅读积累量,逐步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

【板书设计】17 灯笼果外壳板贴圆亮样子灯笼果图片果实滚圆晶莹味道珍珠玛瑙学情分析学生还是七八岁的孩子,活泼好动,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喜欢做游戏,喜欢比赛,喜欢想象,喜欢动手操作。

所以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不能太枯燥、单一。

所以集中识字在10分钟左右,阅读中穿插随文识字,阅读部分有男女生比赛朗读,有小组合作,有拿实物灯笼果熟悉课文的活动,学生喜欢,乐于接受,提高了学习效率。

上课的班级是我校二年级二班的学生,孩子们平时活泼好动、头脑灵活,有较好的学习习惯。

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字,积累了许多词语,所以在教学中,我采取小组合作读词,开火车读词等方式,锻炼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

大多数学生虽然朗读课文能做到正确、流利,但是还缺乏感情。

针对低年级特点,我在课文中将应该读高的词语升高,读重的词语变大,停顿的地方加斜线,帮助学生直观掌握朗读技巧,再加上创设情境,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朗读效果非常好,进步明显。

本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写字能力,所以教学中,让学生先描后写,同桌评价,从“正确”“工整”“端正”三方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写字意识。

学生进入二年级开始进行写话练习,但是一般能写两三句话,而且表达意思的完整程度和语言的生动性比较弱。

在整堂课引导学生进行词语积累和抓住事物特点的训练后,设计了星级课后作业,一星作业阅读短文《石榴》,二星作业根据《灯笼果》和《石榴》,尝试写一种水果的样子和味道,或其他方面,逐步锻炼学生的写话能力。

因为课前对学生情况掌握较好,预设比较全面,所以整堂课没有出现大的纰漏,比较得心应手。

效果分析整堂课进行的比较顺利,没有出现大的疏漏,与预设的情况基本一致。

第一部分游戏导入,学生积极参与,很快猜出了兔子和棒棒糖,我进行方法指导:同学们真聪明,只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就很容易猜出来。

为学生埋下了抓住事物特点的最初印象的种子。

反过来,要为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