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关于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课程 (1)目标;(2)内容;(3) 性质 实施;(4)评价;(5)资源
课堂 (1)思考;(2)民主;(3) 文化 创新;(4)关爱;(5)特质
从传统的听评课走向课堂观察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 二、为什么开展课堂观察 三、怎样开展课堂观察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的含义
课堂观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 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 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 的专业活动。作为专业活动的观察与一般的观 察活动相比,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 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 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 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的分析、研究。
把“听课”叫做“观课”
“ 听 ”指向声音,“观”强调用多种感官收 集课堂信息。“听”可以不包含“ 观”,而 “ 观 ”却包含“ 听 ”。我们坐在教室里,实 际上并不只是动用我们的耳朵,听教师或者学生说 话,而是要动用我们所有的感官,观察教师和学生 的动作、行为、表情,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
把“评课”叫做“议课”
1、观课者说什么? (1)、从优点中发现优点的成因 ① 明显优点的成因 ② 不易被人发现的优点揭秘
(2)、从问题中寻找形成问题的原因 ① 课堂为何缺乏生机? ② 学生为何不配合? ③ 作业为何效果差? ④ 活动为何不活跃? ⑤ 公开课为何表演多? ⑥ 小组合作为何没有效?
2、观察者怎么说? (1)、实话实说 (2)、心理零距离 (3)、开门见山说本质 (4)、发掘亮点重激励 (5)、肯定当中谈希望 (6)、放大倾向以引导 (7)、简练概括说关键 (8)、评课需要灵活性
观察者从不同的角度报告并交流课堂观察的结果及简要结论
协商得出几点结论和行为改进建议(成功之处;个人特色;改进建议)
被观察者说什么? 课前说:1.教学内容及分析
2.学生学情分析 3.目标、重难点及解决策略 4.教学设计、创新与困惑 课后说:1.教学目标达成度 2.教学行为有效性 3.预设与生成
课堂观察的程序
三步曲
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
程序一:课前会议 (15分钟)
被观察者说课: 1、本课的内容主题是什么?在该课程中的关系与地位怎样? 2、介绍一下本班学生的情况,包括学优生与学困生座位在哪里? 3、你想让学生明白什么?难点在哪里?你准备如何解决? 4、介绍一下本课的大致结构,包括创新点与困惑。 5、你将如何、何时知道学生是否掌握了你打算让其掌握的东西? (对有经验教师而言)
观察者提问与被观察者进一步说明 双方就上述问题商议,确定观察点。
程序二:课中观察 (40分钟)
课前会议后,独立或合作开发观察或记录工具,体现课堂观察具有任务导 向或问题解决的性质。
提前进入课堂
明确观察任务
选择观察位置
如实做好记录
避免影响教学
程序三:课后会议 (30分钟)
被观察者进行课后反思: 1、这节课是怎样获得成功的?学习目标达成了吗? 2、谈谈各种主要教学行为(如活动或情景创设、讲解、对话、指导和 资源利用等)的有效性? 3、谈谈有无偏离自己的教案。如有,请继续说说有何不同?为什么?
“ 评”是对课的好坏下结论,作判断; “议”不是为了下结论,是围绕观课所收 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是对 话和反思,谋求的是课堂教学的改进和教 师专业素质的发展。
在教室的前方、侧面观课
不站在这个位置,就看不到孩子们学习 的样子,看不到他们的动作、行为,也看不 到教师与孩子之间的交互作用。不站在这个 位置上,观课者就不能在时刻发生变化的课 堂时空里与教师或者与学生产生共鸣。
(一)观察位置的选择
(二)观察工具的使用
(三)观察过程的进行
课后反思:2012年3月6日,第2节课
(一)胡老师课后反思
课堂观察框架
课堂观察:4维度20视角68个观察点
维度
视角
学生 (1)准备;(2)倾听;(3) 学习 互动;(4)自主;(5)达成
教师 (1)环节;(2)呈示;(3) 教学 对话;(4)指导;(5)机智
教研能力、教学水平、教学质量
全面提高
三、怎样开展课堂观察
带着研究光,带着问题意识
观课是一种研究性、反思性的活动。必须带着 研究的目光、带着问题意识去观察和捕捉课堂中发 生的大小事件和事件与事件的关系。然后把自己所 看到的一部分带到教师集体中交流研讨,从而补充、 更新自己以及教师集体的“实践性学识”。只有这 样,教师的专业性才能真正提高。
案例
胡阿芳老师<<家 >>课堂观察基
本步骤
课前会议:2012年3月5日 (一)胡老师说课 (二)胡老师与观察者的交流
吴:教师对教材的解读 毛:教学流程与目标的达成 杨:学生参与度 李:教师语言评价 双:朗读指导的有效性
(三)胡老师与观察者讨论观察点
课中观察:2012年3月6日,第1节课
任务取向
是学校规定的任务之一,要完成。 认为“多做就多会”。 评课保持沉默,是他人的事。
不合而作
听课是为了评课,即“评课专业户”。 听课是为了模仿,即“仿课专业户”。 听课是为了听课,即“听课任务户”。
最大的问题:去专业
课堂观察的意义
1.改善学生课堂学习 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形成学校合作文化
二、为什么开展课堂观察
目前学校听评课现状
形式化 任务式 随意性
简单处理
听课随意:听课前,听评课者没有做充分准备,也没有与上 课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 单方关注:只关注教师的行为分析。
简单类推:据一节推门听到的课或精心打造的好课类推。 随意评课: 无充分准备,泛泛而谈,蜻蜓点水 。若有教研 员或专家出席活动,话语权便由他们把持,评课成了“一 言堂”,多数人当看客、当听众。
观课团队 携手作战
每人都有观察任务。有的跟踪学生,记录 他们的发言、动作、行为和表情,以及他们与 周围学生或者与教师的交互作用,有的观察老 师,还有的则观察课堂的整体状况。
课后,观察者在研讨会上交流彼此的观察 和感想,共同分析学生的反应,反思教师的应 对方式,探讨在某种情况下可以采取的教学策 略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