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检验执行能力的四大标准

检验执行能力的四大标准

执行的方向 管理中的目标计划必须明确、准确,能够量化的尽量用数据来说话。因为由于每个执行人的 职业素养、基本素质、过往经验、认识水平、行业认知等内在原因的影响,对于目标计划的 理解会千差万别,因而管理者要使用“目标计划看板”和“策略计划看板”,并通过循环辅 导来强化与理解,避免以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话来传达指示,以免让员工的工作定位模糊, 保证每个员工都朝着“正确的方向,用正பைடு நூலகம்的方法做事”。
执行的方法 一个系统的方法能节约大量的人力与财力,能大大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在工作中,全体 员工不但要严格按照工作的相关规定和要求执行好,落实好,而且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应 有主动的创新意识,要能运用最切实际的方法来达到工作目标,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运用最好 的方法完成工作。
我们日常生活常说的一句话是:做事要讲方式,同样适用于企业管理。在制定计划时,策略 计划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寻求达成目标的最直接、最高效、最节省的方法和方式。南辕北辙 的故事是执行要讲方法的反证:即使在目标一致,目的想同,资源调配相同,执行能力也相 同的前提下,如果不讲究做事的方法,所产生的结果也可能“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一般来说,检验执行是否到位的标准包括了:执行力度、执行速度、执行的方法和执行方向 四大标准。
执行的力度 通俗地说就是所调配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范围,这并不是说执行时能够调配的各种资 源越多越好,而是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根据实际的情况将资源调配与目标计划、与企业的战 略规划协调并统一起来。比如说,50 万的项目,非要调用 100 万的资源,那么只是一种资 源浪费,而不能说是执行力提升了。
西方司法的一个原则是“迟到的正义即为邪恶”,对于正义的申张和犯罪的惩罚都必须准时、 及时,如果一个人犯了死罪的人,一直到其死亡后才执行死刑,这样的判决又怎么能体现公 正与正义呢?反之,一个被误判为有罪的人,如果只能通过“盖棺论定”来平反昭雪,绝对 是司法的悲剧。
这样的论断同样适用于企业管理,速度与时间是衡量目标计划执行效率的关键因素。一个本 来约定 3 个月完成的项目,却拖到了 5 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而导致不能按合同约定交货,轻则 客户会对怀疑公司的执行能力,严重的则属于违背商业规则,破坏合约,甚至于要担负法律 责任。
执行的速度 工作做得好坏与否,时间限定是一个重要的标准,项目的实施也好,企业的管理也好,工作 完成都是有一定时间限制的,超过了时间,即便完成了工作也没有多大的意义,拖延工时不 但会损害公司的利益,也破坏了自身形象。当然,执行速度还会返回头来考验计划阶段的行 动计划分配效果,如果有多一半的员工都未能按时完成计划,就需要从计划的制定和任务的 分配上来自查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