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能有效聚集土地、资金、科技、人才等要素,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载体。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
随着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发展,将会不断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企业增强、对***的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省市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精神,结合***实际,坚持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作为农业现代化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基础设施,优化规划布局,整合土地资源,创新园区管理,加快科技进步和品牌建设,成功建成两家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分别是***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伊山镇现代农业产业园。
***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位于侍庄、南岗等乡镇,核心区面积1万亩,辐射区面积5万亩,以建设“科技园区、生态园区、高效园区、人文园区”为目标,通过对原有产业基地进行整合规划,建立种植养殖、成果展示、良种育苗、科技超市、农资超市、农技培训、农产品加工、流通网络平台、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具有产业带动功能的优质农产品基地和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目前已建成核心区8000亩,辐射带动3.5万亩,核心区设施蔬菜亩均产值3.8万元,亩均年收益8320元。
连淮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占地面积450亩,总投资3亿元,一期建设面积126亩,建有交易服务大厅2000m2 、钢架结构交易大棚30000m2、配套服务用房2000m2、商铺27000m2等主体工程,被认定为“省级农副产品重点批发市场”,并正式投入运营,二期工程正在加快建设。
园区积极引进高新品种和种养技术,已拥有种植类新技术6项,养殖类新技术4项。
园区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完善,配套5000吨冷库、农产品加工、储藏、物流设施技术先进;15000平方米的生态餐厅,30000平方米的垂钓中心,功能齐全。
***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管委会以现代农业的经营理念对入园企业、合作组织等各类载体进行有效的管理,引领带动园区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以***县兴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为投资主体,加强园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为入园企业和合作组织提供服务,目前共有入园企业7家、各类专业合作组织6家。
2010年,入园主体***县兴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累计实现销售26826万元,利润1616万元,园区年实现销售73958万元,利润约9213万元。
伊山镇现代农业产业园,位于伊山镇王圩、山西、披甲墩、官路口等村,核心区3200亩,日光温室大棚320栋,钢架大棚2200个,水产养殖180亩,总投资3250万元,配套建有办公室300㎡、蔬菜市场1000㎡、农资超市150㎡、科普展示厅100㎡和200亩现代化良种育苗基地。
园区内已经建成720亩花卉、果林基地和2300亩紫苏、西瓜、甜瓜、番茄等特色果蔬基地。
其中紫苏作为调味品全部出口韩国、日本,花卉苗圃供应南京、苏州等大中城市。
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在园区内设立南农大专家工作站,建立完整的试验、示范和推广体系,进行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推广工作。
2010年,园区建设主体设施蔬菜亩均产值16000元,实现利润8200元。
伊山镇成立高效农业发展指挥部,设立现代农业产业园办公室,实行“园区+公司(合作组织)+市场”的运作模式,现有入园企业5家、各类专业合作组织3家。
今年我们还将争创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2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其中以***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基础,今年继续扩大规模,确保完成核心区面积1.1万亩,辐射区5万亩,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年内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另外***县芦蒿产业园区和城东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年内确保通过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认定。
***县芦蒿产业园位于陡沟乡、龙苴镇,以特色蔬菜芦蒿为主导产业,重点建设日光温室芦蒿园区,其中核心区面积8000亩,已建有日光温室3050栋,大中小拱棚13300个,年生产无公害优质芦蒿8000万公斤以上,2010年被省农委授予“江苏省芦蒿产业基地”称号。
2010年芦蒿生产实现亩均收益1.2万元,其中核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到8100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1.8倍。
***县城东现代农业产业园,位于沂北乡、东王集乡境内324省道两侧,规划总面积2万亩,其中核心区面积6000亩,拟建成设施蔬菜生产区、设施葡萄生产区、设施草莓生产区、果蔬采摘区等一系列功能区。
目前已建成面积5000亩,主要以钢架大棚为主。
主要种植葡萄、草莓、西瓜、西红柿等,亩均效益8000元以上。
二、我县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主要做法(一)注重园区规划。
坚持规划先行,找准园区定位,科学规划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一是注重了规划的科学性。
在园区规划实施过程中,都经过了实地调研,分析了产业发展的优势,明确了产业发展的方向,使园区规划更加科学。
二是注重规划的整体性。
制定规划时积极听取基层意见,在品种确定、园区规模等方面,充分考虑当地干群的想法,使规划更加突出地方特色。
三是注重规划的前瞻性。
注重将近期发展目标与长远发展需求相结合,超前规划、科学布局,有计划、分年度地进行了阶段分布规划,确保了园区建设的前瞻性和可持续性。
(二)突出建设重点。
坚持重点突出、内容明确,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
一是突出了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有效整合各类涉农项目,加强农业产业园区水、电、路、沟、渠和通讯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
二是突出了重点特色产业,按照“一村一品”的原则,确立了园区发展的特色产业,突出发展重点。
三是突出了特色优势品牌,坚持以优势特色品牌作支撑,重点围绕特色优势品牌做大规模,做强产业。
(三)保障措施有力。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
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县政府还专门出台《关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意见》,大力推进全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
二是强化科技支撑。
建立专家服务站和科技超市,积极推广应用新品种和新技术,增强园区农产品的竞争力。
三是强化机制建设。
在投入机制上,坚持整合政府项目资金,引进企业资金,发挥农户主体作用,多渠道地增加建设投入,保障园区建设。
在利益联接机制上,规范土地流转机制,采取农户将土地转包、租赁、入股等方式,推动土地依法、有序流转,既解决了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土地问题,又保障了广大农户的合法权益。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纵观我县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现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周边县区相比还处在相对落后的阶段,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总体规划、统一要求、合理布局和准确定位园区功能等方面,达不到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的园区建设总体要求;二是农民参与积极性还不高,阻碍了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的进程。
二是园区配套的水、电、路、桥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不能及时到位,制约了农业产业园区健康快速发展;三是配套服务滞后,乡镇的涉农部门对园区的服务跟不上,导致园区企业发展迟缓;四是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链条;五是园区科技含量还不高,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参与程度还较低,缺乏科技人才,生产经营方式粗放,没有很好地发挥示范带动和引导作用。
四、对策与建议(一)加大农业产业园区的组织领导和规划引导力度。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离不开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提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上来,是园区建设成功的保障。
立足当地资源特点及产业基础、人才、科技及区位优势,高起点、高标准做好农业园区规划,突出地域特色,选准主导产业;提高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档次,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物质装备;合理划定相应的功能区,满足生产、加工、流通、观光休闲等不同的功能需求。
(二)大力推进土地流转,着力提高土地规模经营效益。
土地流转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环节。
要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必须充分利用财政、行政及市场等多种手段促进土地流转,进而实现农业规模经营。
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抓好园区土地流转服务,优先安排土地流转补贴资金,健全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机制等措施,激励农民主动参与土地流转,推动土地流转与集中,推动园区内土地向企业流转,从而促使园区规模化、集约化水平跃上新的台阶。
(三)集中力量加大园区项目扶持力度。
整合财政资金,相对集中投入园区建设。
凡是国家、省、市的农业投资项目,包括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农业机械化示范推广、标准化生产示范、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基地建设、科技示范推广等项目,优先安排在园区实施。
新农村建设资金优先用于园区及附近的村庄的环境卫生整治和生产生活条件改善,营造园区优美的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打造乡村旅游产业链。
通过积极引导和重点倾斜,实现重大项目进园区、科技成果进园区、科技人才进园区,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园区经营组织化程度。
资金投入是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园区内的生产设施、加工设备、冷藏保鲜设备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必须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工商资本、外资和民间资本等入园投资开发,解决农业园区建设的资金需求。
充分利用农业园区的产业集聚效应,营造适宜创业、适宜发展的良好环境,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保障路、水、电等设施的配套建设。
坚持用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和投资环境吸引投资,用活用好县政府《关于鼓励农业投资的若干政策意见》,多渠道、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大力引进实力雄厚,新品种、新技术开发和市场开拓能力强、有影响力的企业入驻园区。
(五)创新园区管理机制,强化服务意识。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呼唤先进的工业化园区管理运作模式,园区规划的落实、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策划包装、土地流转等公共服务必须通过专业的园区管理机构来实现。
要按照“市场引路、政府引导、创新引领”的原则,建立健全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管理机构,组织和协调好园区的各项工作,为园区建设提供优质服务,确保园区建设各项工作的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