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同类型的晶体》教学设计

《不同类型的晶体》教学设计

课题:《不同类型的晶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以不同类型的晶体为例,认识物质的多样性与微观结构有关系。

2、认识不同的物质可以形成不同的晶体,不同类型的晶体结构,构成微粒不同,物质性质也不同。

能力与方法:
运用电脑演示三维空间结构,运用列表对比的方法,进行不同类型晶体的比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培养更高的思维能力,同时通过欣赏不同晶体及其微观结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类型晶体的构成粒子及作用,会判断晶体的类型和物理性质的比较【教学难点】理解晶体微观结构和物理性质的联系
【教学方法】观察法、问题讨论法
【教学过程】
【投影】几种类型晶体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物质都有规则的漂亮的几何外形,又有固定的熔沸点,大家知道为什么吗?是否固体都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呢?
【学生交流讨论】可能是答出的是内部结构,已经很不错了。

【板书】一、晶体
1、定义:具有规则几何外形和固定熔沸点的固体
【复习提问】构成晶体的微粒有哪些?他们是通过什么作用力结合成晶体的?
学生思考并回答
【讲述】:因此,根据构成晶体的微粒和微粒间作用方式的不同,我们把晶体分成了不同的类型。

【板书】
2、晶体的分类
离子晶体: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形成的晶体。

分子晶体:分子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形成的晶体。

原子晶体: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

【提出问题】1、同学们能否举例说明那些物质是由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形成的呢?
2、同学们能否举例说明那些物质是由分子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结合形成的呢?
3、我问前面学过哪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通过共价键形成的呢?
【归纳】
离子晶体:离子化合物
分子晶体:多数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氢化物、所有的酸、多数非金属单质
原子晶体:金刚石
【过渡】我们知道不同类型的晶体,其物理性质(熔沸点、硬度、导电性等)有差异,为什么呢?
【交流与讨论1】观察氯化钠晶体的结构模型,思考下列问题:
①NaCl晶体中是否存在单独的NaCl分子?
能说氯化钠的分子式为“NaCl”吗?
②每个Na+是否只与1个Cl—以离子键结合?
③NaCl晶体熔化时需克服什么作用力?
NaCl晶体的熔沸点高低与什么有关?
④NaCl晶体导电吗?为什么?
⑤熔融NaCl和NaCl溶液导电吗?
【学生活动】分析讨论,得出规律
【归纳】
晶体中不存在分子,“NaCl”不表示分子式
离子晶体的特点熔沸点较高、硬度较大
固体不导电,熔融态和水溶液中能导电
【交流与讨论2】观察干冰晶体的结构模型,思考下列问题:
①干冰晶体中是否存在单独的CO2分子?
能说干冰的分子式为“CO2”吗?
②干冰晶体中除了分子间作用力,还存在其他的作用力吗?
③干冰晶体汽化时需克服什么作用力?
干冰晶体分解时需克服什么作用力?
④干冰晶体的熔点高低取决于哪种作用力?
⑤HCl晶体、蔗糖晶体均属于分子晶体,它们在熔融状态下导电吗?溶于水呢?
【学生活动】分析讨论,得出规律
【归纳】
晶体中存在分子,“CO2”表示分子式
分子晶体的特点熔沸点较低、硬度较小
固体和熔融态不导电,水溶液中部分能导电
【问题探究1】以上我们看出不同的晶体结构,其物理性质各有特点。

大家还记得石英晶体的成份是什么吗?分析下列数据推测石英晶体类型是否为分子晶体?
【学生思考并回答】不属于分子晶体
【设疑】为什么干冰与石英晶体的熔沸点相差那么大呢?
【交流与讨论3】分析SiO2晶体的结构与干冰结构的差别,推测该类型晶体可能的物理性质?
①构成SiO 2的微粒是什么? 石英晶体属于什么晶体?
②SiO 2晶体中有无单个的SiO 2分子存在? ③每个Si 原子与几个O 原子以共价键结合? 每个O 原子与几个Si 原子以共价键结合? ④能否说二氧化硅的分子式为“SiO 2”呢?
化学式“SiO 2”中的1:2表示什么含义?
【解决问题】请同学解释为什么石英晶体的熔沸点比干冰高那么多? 【学生思考并回答】
【归纳】
晶体中不存在分子,“SiO 2”不表示分子式 原子晶体的特点 熔沸点很高、硬度很大
固体和熔融态不导电(晶体硅除外) 【投影】金刚石、晶体硅的结构模型,思考其晶体类型 【归纳】
常见的原子晶体: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金刚砂(SiC )
【问题探究2】请分析比较表中所列的几种晶体的熔点、沸点、硬度,指出它们各属于哪一类晶体。

你能归纳出四类晶体性质的一些特点吗? 【学生填空并交流答案】
【提问】钠、钨应属于什么类型晶体呢?
【讲述】晶体中除了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三种晶体外,还有金属晶体。

金属晶体有共同的物理性质,如金属光泽、能导电和传热,具有延展性等。

一般我们见到的由金属单质形成的晶体都属于金属晶体。

【归纳】
离子晶体:离子化合物
分子晶体:多数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氢化物、所有的酸、多数非金属单质
原子晶体:金刚石
金属晶体:金属单质
【过渡】通过问题探究2的讨论,我们知道不同类型的晶体熔沸点之间有规律,一般:熔沸点和硬度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熔沸点差别很大),因此若要比较不同物质的熔沸点,可以先判断该物质的晶体类型在进行判断。

那么如何判断物质的晶体类型呢?
【问题探究3】1、判断下列晶体所属的晶体类型?
蔗糖、冰、铁、BaSO4、金刚石、冰醋酸、尿素(CO(NH2)2)、水晶、Na2O、铜
属于金属晶体的有;属于原子晶体的有:属于离子晶体的有;属于分子晶体的有。

2、分析下列物质的物理性质,判断其晶体类型
A、碳化铝:黄色晶体,熔点2200℃,熔融态不导电;晶体
B、溴化铝:无色晶体,熔点98℃,熔融态不导电;晶体
C、五氟化钒:无色晶体,熔点19.5℃,易溶于乙醇、氯仿、丙酮中晶体
D、物质A:无色晶体,熔融时或溶于水中都能导电;晶体
E、氮化硅(Si3N4):一种新型的耐高温耐磨材料,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晶体【小结】判断晶体类型的一般方法
1、从组成上判断(仅限于中学范围):
①金属单质:金属晶体
②化合物中有无阴、阳离子或离子键?(有:离子晶体)
③是否属于“四种原子晶体”(金刚石、SiO2、SiC 、单晶硅)
④以上皆否定,则多数是分子晶体。

2、从性质上判断:
①熔沸点和硬度;(原子晶体:高;离子晶体:中;分子晶体:低)
②熔融状态的导电性:(导电的化合物就是离子晶体)
【整理与归纳】【整理与归纳】四种晶体的比较
【板书设计】
一、晶体
1、定义:具有规则几何外形和固定熔沸点的固体
2、晶体的分类
离子晶体: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形成的晶体。

分子晶体:分子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形成的晶体。

原子晶体: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

3、常见的晶体
离子晶体:离子化合物
分子晶体:多数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氢化物、所有的酸、多数非金属单质
原子晶体:金刚石、晶体硅、SiO2、金刚砂
4、不同类型晶体的特点
晶体中不存在分子,“NaCl”不表示分子式
①离子晶体的特点熔沸点较高、硬度较大
固体不导电,熔融态和水溶液中能导电
晶体中存在分子,“CO2”表示分子式
②分子晶体的特点熔沸点较低、硬度较小
固体和熔融态不导电,水溶液中部分能导电
晶体中不存在分子,“SiO2”不表示分子式
③原子晶体的特点熔沸点很高、硬度很大
固体和熔融态不导电(晶体硅除外)
④金属晶体的特点:具有金属光泽、导电、导热和延展性
二、判断晶体类型的一般方法
1、从组成上判断(仅限于中学范围):
①金属单质:金属晶体
②化合物中有无阴、阳离子或离子键?(有:离子晶体)
③是否属于“四种原子晶体”(金刚石、SiO2、SiC 、单晶硅)
④以上皆否定,则多数是分子晶体。

2、从性质上判断:
①熔沸点和硬度;(原子晶体:高;离子晶体:中;分子晶体:低)
②熔融状态的导电性:(导电的化合物就是离子晶体)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了四种不同类型的晶体,以其中的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为主介绍了晶体构成微粒,分析了几种常见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的空间结构,了解晶体
中存在的微粒间的作用力,并联系晶体的物理性质加深了学生关于“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体现其结构”的认识。

在这节课中融合以前学习过的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一节,体现知识的联系和相互关系,也起到了复习巩固的作用。

同学们观察、讨论了大量的模型,有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所以应该发挥教学用具的作用,对于理论性强的课尽量避免以为枯燥的讲解。

通过最后设计的问题探究3中的两道典型习题的训练,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体系的理解及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而课题内容较多、容量较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突出重点,恰当处理难点。

所以在时间分配上,对于晶体的概念、金属晶体应简捷,不宜过多阐述,重点讲解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有关内容。

在深度把握上重点让学生了解晶体结构与晶体物理性质(熔沸点、硬度和导电性)的关系,对于晶体微粒间的排列方式等不宜过多涉及,避免加重学生的负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