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预防和减少建筑中几种裂缝的技术措施(word版)

预防和减少建筑中几种裂缝的技术措施(word版)

预防和减少建筑中几种裂缝的技术措施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预防和减少建筑中几种裂缝的技术措施温馨提示:该文件为本公司员工进行生产和各项管理工作共同的技术依据,通过对具体的工作环节进行规范、约束,以确保生产、管理活动的正常、有序、优质进行。

本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1、裂缝的调查概况:通过对大量砖混结构的民用住宅、框架结构的办公楼等多种建筑的调查发现, 多数建筑都存在着不同形式的裂缝, 这些裂缝一旦出现便很难弥补, 但许多裂缝是有规律可循的。

我对这些裂缝进行了总结, 其调查结果如下:(1)不管是什么结构的建筑, 几乎都存在抹灰开裂的现象, 大部分是因为温度变化引起的, 仅仅是轻重程度的不同而已。

(2)抹灰表面龟裂, 裂缝多而无规律, 裂缝较细但面积较大, 严重的引起墙面空鼓, 若要返工成本较大。

(3)在框架结构中, 填充墙体与梁柱接触面间容易出现水平和垂直裂缝, 这些裂缝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不加以预防, 裂缝一旦出现就很难补救。

(4)墙体使用新型材料尤其是大块板型材料, 例如GRC墙板、钢丝网架聚苯乙烯夹心板(俗称得乐板、舒乐板等), 不同板块之间经常出现规则的竖向裂缝。

(5)在门、窗洞口出现形状为“八”字形的裂缝, 裂缝沿约45°方向开裂, 框架结构和砖混结构均有发生, 而砖混结构多发生于顶层两端的房间, 而且裂缝一般较宽, 这种裂缝不仅仅是抹灰的开裂, 而是砌体的开裂, 出现后有时伴有渗漏现象, 危害较大, 一般是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 是较为典型的温度裂缝, 较难处理和避免。

2、裂缝对建筑的影响及社会影响分析2.1对建筑物的影响分析:通常情况下, 这些裂缝不会危及到结构的安全, 危害性较小, 但对建筑物将产生下列影响:(1)贯穿墙体的裂缝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及抗震性能, 尤其以砖混结构的建筑为甚。

(2)发生于外墙的裂缝, 当开裂较为严重时, 往往造成墙面的渗漏并且给内装饰带来污染和损伤, 影响表观和使用。

(3)当裂缝尤其是温度裂缝到达一定程度时, 会造成窗口变形, 影响正常的使用。

(4)外抹灰开裂后, 不仅影响外观和使用寿命, 一旦外抹灰进水, 冬季冻胀致使外抹灰层脱落, 将影响到周围行人的安全。

2.2社会影响分析随着国家对工程质量的越来越重视和人们质量意识的提高, 特别是住房体制的改革, 住宅建设资金将由个人出资, 因此人们对工程的质量问题的关心程度将会越来越高。

这也对工程的建设者们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并力求克服建筑通病的发生。

由于人们对建筑结构还不太了解, 所以用户对于裂缝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 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观感:墙体的裂缝对人的观感影响很大, 给人的感觉造成较大冲击, 使人感到极不舒服, 影响情绪, 同时给工程的交工带来极大麻烦。

(2)不安全感:尽管这些裂缝一般不会危及到结构安全, 但是由于多数人对结构情况不了解, 而担心是否安全, 造成心理上的不安全感, 同时外墙抹灰层的开裂脱落也的确存在着不安全因素, 因此对用户的解释工作甚难做好。

(3)影响使用:裂缝严重时将会造成渗漏、门窗变形等, 不仅影响到使用, 而且也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3、原因分析及技术措施3.1墙面抹灰龟裂墙面抹灰完成后有时墙面会出现大面积细而密的呈龟裂状的裂纹, 这种裂纹细而深度浅时危害不大, 可不做处理, 但开裂较深而形成裂缝时往往伴随着空鼓、脱落现象的发生, 一旦出现大面积空鼓、脱落, 唯一的办法是返工重做, 但返工重做部分就象在墙面打了一块“补丁”, 很难恢复原貌, 易在返工面周围出现收缩裂缝, 返工的效果既不经济也不美观, 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抹灰砂浆配比不合适, 水泥用量过大致使水化热大, 干缩严重从而造成龟裂。

(2)基层处理不干净或处理不当, 从而导致抹灰砂浆失水过快而引发龟裂的发生。

(3)基层表面平整度达不到要求, 尤其是垂直度超标, 造成抹灰层厚薄不均或抹灰层过厚, 从而造成表面龟裂的发生, 这也是引发龟裂现象较常出现的原因之一。

(4)中高级抹灰应该分层施工, 有时施工时为了赶进度或为了省工图方便, 从而抹灰基层、中层、面层分层不当, 分层厚度不当, 压不密实, 从而引发龟裂。

(5)与施工环境有关, 抹灰环境通风良好而且干燥, 通常又疏于养护致使砂浆失水较快从而导致严重龟裂, 这是龟裂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

(6)为了使抹灰尽快成活或使表面当时美观便于交活, 有时操作人员在表层抹光后或压光同时外罩一层纯水泥膏, 这层水泥膏风干后薄而脆, 不仅引发表面的龟裂而且最易受益匪浅, 是应该坚决予以杜绝的。

(7)填充墙体使用新型材料如钢丝网架聚苯乙烯夹心板, 这种板材几乎没有吸水性, 当疏于养护时导致抹灰砂浆失水迅速而发生龟裂现象。

(8)用户急于入住新楼, 盲目要求加快施工速度, 入住后使用不当也可能引发龟裂现象。

以上是导致龟裂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 处理这种裂缝应该侧重于“防”而非“治”, 即防患于未然, 如处理得当, 施工方法科学合理, 这种裂缝是完全可以杜绝的。

分析出原因之后, 预防的方法便不难找出:1、严格按配比拌制砂浆, 尤其要控制水泥用量, 水的用量也要控制, 拌制砂浆前要进行试配, 使砂浆的和易性与保水性达到最佳。

搅制设备要用专用的砂浆搅拌机, 杜绝使用混凝土搅拌机(滚筒式)拌制砂浆。

2、抹灰的基层要处理, 方法得当。

对于砖砌体来讲, 一定要提前1-2天用清水浇透, 至表面出现水光, 然后阴干, 手摸时有潮湿感时再进行抹灰。

加气混凝土砌块与粉煤灰砌块则不需用水浇透, 只要在砌体上适当浇水, 然后阴干半天左右再进行抹灰。

3、在砌体施工时要严把砌体施工质量关, 控制好砌体表面的平整度,尤其要控制好砌体的垂直度, 这样便能有效控制抹灰的厚度, 杜绝出现抹灰厚度不均匀, 这样可以大大减少龟裂情况的发生。

4、抹灰应分层进行, 严格控制抹灰的总厚度和分层的厚度, 中级抹灰平均总厚度宜控制在20mm内, 高级抹灰宜控制在25mm内, 外墙抹灰宜控制在20mm内。

分层应该合理, 一般情况下中级抹灰分工层较为合理。

无论混合砂浆还是水泥砂浆, 厚度以13mm为宜, 面层5mm为宜, 抹完底子灰后待六至七成干,表面发白, 手压有坚实感, 但能留下手纹时即可进行面层抹灰。

5、抹灰的施工环境对于裂缝的出现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如果环境干燥而且通风良好且又疏于养护时则最易出现龟裂, 因此抹灰应该营造一个比较潮湿的环境。

在高温干燥的气候条件下施工应该将门窗敞口进行封闭, 必要时在地面上定期适量浇水, 或定期在抹灰表面(八成干后)喷雾, 天气异常酷热时, 最好用薄膜将抹灰面封死进行养护, 效果较为理想。

对于象GRC板、钢丝网架聚苯乙烯夹心板这种吸水较差的新型建材, 则在施工抹灰前宜在基层刷一道界面剂, 成活后喷雾或封闭进行养护, 否则极易出现龟裂现象。

6、用户使用不当也是出现干裂的原因之一, 我施工的一栋办公楼, 业主急于元旦入住而盲目催工期, 入住后将空调温度调至最高, 结果在一周内寺面出现了较多的龟裂现象, 所以在施工中我们不应强调工期的提前, 应该按照合理的工期计划有组织的进行施工, 大幅度的缩短工期是不宜提倡的。

综上所述, 龟裂是在施工中经常出现的通病之一。

这种裂缝对于美观影响最大, 因此在施工中我们应该非常注意, 只要我们在施工中严格按规范施工, 提前预防, 这各裂缝是可以避免的。

3.2不同材料间裂缝的防治在长期的施工实践中我发现在不同建筑材料间极易出现规则的裂缝, 尤其是框架结构的工程在框架与填充墙之间这种裂缝经常出现。

尤其是近几年国家对新型建材的大力推广, 许多新型建材层出不穷, 如果对这些建材的特点把握不准, 技术措施使用不当, 那么这种裂缝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目前在东营地区最常用的填充墙材料是加气混凝土砌块、粉煤灰砌块、GRC墙板以及钢丝网架聚苯乙烯夹心板。

这种裂缝的特点是沿与梁柱触面之间出现, 裂缝较宽而深, 并且对称出现, 伴随这种裂缝的出现, 如果梁宽大于墙体宽度则在梁底最易出现空鼓现象, 严重时可引起梁底抹灰局部的脱落, 很难全面预防。

对于板块式拼装的填充材料在不同的板块之间也往往出现竖向裂缝。

对于这种裂缝出现人们往往采取在裂缝表面粘贴韧性材料, 如牛皮纸、绷带等方法, 由于这种方法成本低廉、施工简单而往往被大量采用, 但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 在表面喷漆之后粘贴的韧性材料无法遮盖若隐若现, 与周围墙面差别明显, 影响美观而且这种方法也无法长期掩盖裂缝, 因此是不可取的。

3.2.1裂缝出现的原因:1、对材料的性能和特点把握不准或很难把握。

如加气混凝土砌块吸水后膨胀较大, 失水后何种缩小, 导致这种裂缝出现。

2、施工原因:组砌不合理, 砂浆的饱满度小于85%, 或者由于拉结钢筋漏放甚至不放, 浇水过多, 施工一次砌体高度过大, 砂浆标号低, 都可导致裂缝的频频出现。

3、设计原因。

4、温度的影响:由于各种材料之间的膨胀系数的差别, 必然引起结构热胀冷缩及内外胀缩不一致的变形, 因此也必然会将抹灰拉裂。

3.2.2预防措施1、对于加气混凝土和粉煤灰砌块而言出釜时含水率较高, 以后砌块会因逐渐干燥造成体积的不稳定, 因此对于这种类型的建材我们应该提前组织材料入场, 杜绝边进料边砌筑的施工方法, 材料入场后不要随意堆放, 堆放时底部应垫起并防潮, 雨天还要覆盖以防吸水过大而引起体积的膨胀。

2、砌块在组砌时不应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和减少工序, 将填充墙一次性砌至梁底, 用砂浆塞实数值下缝隙后即进行墙面抹灰。

这种施工方法不仅加大了砌体自重, 不便施工, 而且会使砌体失水体积收缩而出现水平及垂直裂缝。

要消除砌块体积收缩产生的裂缝, 应降低砌筑时砌块的含水率, 施工时砌块的含水率控制在15%以下, 严禁提前大量的浇水, 要在砌筑之前适量浇水, 这样既保证砂浆有良好的硬化条件, 又可使砌体不致含水率过高。

填充墙施工至接近梁底时要保留小于一皮砌块高度的空隙, 使砌体充分的收缩变形, 抹灰前1-2天用侧砖或立砖斜砌顶紧。

3、在组砌砌块时, 施工人员往往只注意水平缝砂浆的饱满度而忽视立缝砂浆的饱满度, 尤其是柱与砌块之间的砂浆不饱满, 饱满的立缝能阻止砌体变形, 减缓裂缝的出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