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
李力
通过近几节近代史课程的学习,老师对红军长征的过程以及长征精神作了详细的讲解,让我对红军长征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红军长征过程中那些英勇无畏,历经艰险,百折不挠和对革命的无比忠诚和对党的坚定信念深深感染了我。
这些精神都值得我学习。
红军长征对于党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战略举措。
毛泽东在陕北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中,有一个精辟的评价:长征是历史记录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从这一点生发开来,我们便可看到长征之所以被载入史册的历史意义。
长征胜利,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序幕如果把长征放到中国革命全局去考察,就可看到,长征是中国革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由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是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转变到抗日战争中兴起的关键,是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
有人说:“长征简直是将革命划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的一条分界线。
”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14年以后,中国共产党就取得了全国胜利,把国民党赶下大海。
这样,长征在性质上就由走投无路的撤退,变成走向胜利的序幕。
长征造就了中国革命的领导骨干正像1919年的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了理论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一样,红军长征所造就的中国革命领导骨干,为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胜利作了政治上和干部上的重要准备。
30万红军,经过25000里长征,剩下25000人。
这25000人,是经过千锤百炼的中国革命的精英,是具有丰富斗争经验的党和红军的骨干。
中国革命就在这批骨干的带头冲锋陷阵下,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就推翻了国民党政府。
长征是锤炼一代中国革命骨干的熔炉。
在长征途中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同时,长征还为毛泽东创造了一个千锤百炼的领导班子。
应该说,在长征路上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选择毛泽东为领袖,是正确的历史性选择。
毛泽东领导地位的确立也不是偶然的,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西方学者评述说:红军长征“是历史的史诗之一,并给予一次锻炼,使共产党人更为坚强,使他们为未来的胜利做了准备”。
这个准备既包括干部上的准备,也包括政治上的准备。
有了这些准备,也就为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胜利奠定了基础。
长征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真理。
撒播下革命的种子1935年11月5日,毛泽东率红一、三军团到达陕北象鼻子湾,出发时拥有8万之众的中央红军,此时只剩8000多人。
但是,毛泽东从这些经历了无数苦难而衣衫褴褛的战士身上,不仅看到了长征对于中国革命的现实意义,还敏锐地意识到了长征对于人类社会的精神意义,他发表了著名的演讲: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
它将被载入史册。
星星之火已经燎原,昔日的8000多人现在已经红透中国,红遍了全世界。
红军长征显示了共产主义运动无比顽强的生命力长征是中共党史、中国现代史上最壮丽的一页。
红军长征显示了共产主义运动无比顽强的生命力长征是中共党史、中国现代史上最壮丽的一页,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闻之令人感喟的史诗般的壮举。
长征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的内涵长征精神实际上是无数革命先辈用理想、信念、热血直至生命编织而成的,是留给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精神财富。
实际上,在对民族精神的弘扬过程中,长征精神又成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忧国忧民精神的充分体现,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境界。
长征精神,成为了个人积极向上乃至中华民族整体奋进的一种精神,成为了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新发展。
在某种意义上讲,弘扬长征精神,就是弘扬民族精神。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将革命先辈的精神用在建设我们祖国上,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