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认识区域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特点:具有一定的界线、地域范围、形状和面积,有明确的区域特征。
3.划分目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对区域开发利用。
判断1.甘肃省的干湿区域是按照降水量多少划分的。
( × )2.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界线是明确的。
( × )3.区域空间尺度越小,表达的区域特征越详细。
( √ )二、区域的类型判断1.干湿区域是根据单一指标划分的。
( √ )2.文化区的划分指标是文字。
( × )3.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是地貌、气候等自然要素特征。
( √ )4.凡是有山川河流阻隔的区域,都会形成方言。
( × )三、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区域内部各部分、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任何一个区域内部都有其相对一致性。
2.差异性:自然和人文现象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是地球表层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3.开放性:区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区域有着各种联系,使区域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
判断1.青藏高原海拔高,导致太阳辐射强,是区域整体性的表现。
( √ )2.区域内部是不存在差异性的。
( × )3.区域存在开放性特征是经济全球化的必要条件。
( √ )探究点一区域的含义和类型下图为“甘肃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和“甘肃省干湿区划分图”。
1.说出甘肃省年降水量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规律?答案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2.分析导致甘肃省年降水量在空间上分布不均的原因。
答案甘肃省东南部位于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年降水量较多;而西北部位于非季风区,随着距离海洋越来越远,加上地形的阻隔,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3.同一干湿区内部和不同干湿区之间降水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
答案同一干湿区内部,降水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不同干湿区之间,降水特征具有差异性。
例如,甘肃省划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湿润区内部降水量在800 mm以上,这个特定的性质是其他三个干湿区都不具备的。
区域的含义与类型根据下列我国几个区域性质来判断区域类型,回答1~2题。
①我国北方方言区②四川盆地③上海自由贸易区④西部经济地带1.上述区域属于按自然要素划分的是()A.①B.②C.③D.④2.上述区域中尺度最小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 1.B 2.C解析第1题,四川盆地是根据自然要素(地形)划分的区域类型,其他区域类型是根据人文要素划分的。
第2题,上海自由贸易区为上海市的一个区域,在四个选项中是尺度最小的区域。
荔枝原产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环境,冬季不耐低温霜冻。
下图为“广东省荔枝生产适宜区(Ⅲ)、次适宜区(Ⅱ)、不适宜区(Ⅰ)区划图”。
读图回答3~4题。
3.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A.气候B.土壤C.市场D.水源4.Ⅰ区被划为荔枝生产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A.光照弱B.降水少C.多大风D.低温冻害答案 3.A 4.D解析第3题,由材料“亚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环境,冬季不耐低温霜冻”可知,南部地区水热条件好,适宜荔枝种植;北部地区水热条件差,不适宜荔枝种植,所以划分指标为气候。
第4题,由材料可知,对荔枝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为气温。
读图可知,Ⅰ区位于广东北部山区,冬季气温较低,低温冻害会影响荔枝生产,故选D。
探究点二区域的特征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下图为“青藏高原地区地理环境整体性示意图”。
1.青藏高原“高”“寒”自然特征的成因是什么?举例说明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地势高,气温低。
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冰川冻土广布;植被稀少且以耐寒的高原和高山草甸为主;动物耐寒性好且种类少。
2.自然环境对当地的工农业生产、人口、城市分布有什么影响?答案自然环境制约着当地的工农业生产、人口和城市分布,该区以高寒农牧业为主,人口和城市及农业区集中在热量相对充足的河谷地带等。
区域的特征、含义及其实践意义表现为A区域内部、B区域内部各自的地理要素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表现为A、B两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表现为A、B两区域之间的联系性,可互通有无南方水田农业区与北我国的“西气东江苏省可以划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
读图完成5~6题。
5.该图主要反映区域间的()A.整体性B.差异性C.相似性D.开放性6.下列有关图中三大区域划分,叙述正确的是()A.是按照自然要素差异划分的空间单位B.其区域界线是模糊的C.三大区域之间存在人员、物资、信息等的交流D.三大区域是独立存在发展变化的答案 5.B 6.C解析第5题,图中内容显示的是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的面积、人口、城镇化水平等特征的差异,反映了区域间的差异性。
第6题,三大区域是按照人文要素划分的;三大区域之间的界线是明确的;区域之间存在着人员、物资、信息等的交流,并不是独立存在发展变化的。
我国“十三五”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
据此回答7~8题。
7.以上划分是按()A.单一指标划分的B.自然指标划分的C.综合指标划分的D.地理位置划分的8.关于所划分功能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各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B.各区域内部的特征完全一致C.各区域间都有十分明确的界线D.各区域开发政策和措施完全一样答案7.C8.A解析第7题,四类主体功能区的划分结合了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等因素,是依据综合指标划分的;是人为划定的,不是自然形成的;地理位置差异只是划分指标中的一个要素,选C。
第8题,区域是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各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A正确;各区域内部的特征具有相似性,但并不完全一致,B错;各区域间不一定有十分明确的界线,C错;各区域开发政策和措施因地制宜,不完全一样,D错。
读“某区域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中,区域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特点是()A.河流、明确的B.湖泊、模糊的C.交通线、模糊的D.山脉、明确的2.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是()A.化学工业B.建材工业C.电子工业D.纺织工业答案 1.D 2.C解析第1题,图示区域中的界线是县界,属于行政区的界线,是明确的。
该界线基本与河流的分水岭一致,因此是依据海拔较高的山脉划分的,故选D。
第2题,该区域存在高等院校,科技力量雄厚,加之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因此适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电子工业),故选C。
读“我国某区划图”,完成3~4题。
3.该区划图的划分依据最可能为()A.地形B.热量C.植被D.水分4.图中Ⅰ范围较小的原因是()A.受地形限制B.受纬度位置限制C.受人口分布限制D.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答案 3.B 4.B解析第3题,Ⅴ区域大致与我国寒温带的范围相吻合,Ⅰ区域大致与我国热带范围相吻合,可知该图的划分依据最可能为热量,B对。
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我国受纬度位置限制,热带地区范围较小,B正确。
读“我国某区域自然要素特征联系示意图”,回答5~7题。
5.该区域最可能位于我国的()A.青藏高寒区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北方地区D.南方地区6.该区域自然要素特征联系示意图体现的区域特征是()A.整体性B.差异性C.开放性D.稳定性7.该区域与我国东部地区交换自然资源、劳动力、资金、信息等要素,这说明() A.该区域与其他区域有联系,但其内部没有联系B.该区域劳动力、矿产资源丰富C.区域间相互联系,体现了区域的开放性特征D.说明区域间实现了经济全球化答案 5.B 6.A7.C解析第5题,该区域的显著特点是深居内陆和气候干旱,且由该区域的典型农业“绿洲农业”可知,该区域最可能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第6题,区域具有整体性、差异性和开放性特征,图中各自然要素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体现了整体性特征。
第7题,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我国东部地区交换各种要素属区域间联系,体现了区域的开放性特征。
2019年江苏圆满完成南水北调8.44亿立方米调水出省任务,2020年将确保完成7.03亿立方米的调水出省任务和保障省内用水不受影响。
据此完成8~9题。
8.我国南方水资源丰富,而北方严重缺水,这反映了区域的()A.整体性B.差异性C.动态性D.开放性9.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体现了区域的()A.整体性B.差异性C.动态性D.开放性答案8.B9.D解析第8题,我国南方和北方的气候不同,降水量差异较大。
南方降水多,北方降水少。
南、北方水资源差别大,体现了区域的差异性。
第9题,要素在不同区域之间的流动,体现了区域的开放性。
2019年1月9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山东省调整济南市、莱芜市行政区划,撤销莱芜市,将其所辖区域划归济南市管辖,设立济南市莱芜区和钢城区。
读图回答10~11题。
10.山东省撤销莱芜市,设立济南市莱芜区和钢城区说明()A.区域没有明确的范围,难以度量B.区域即行政区,可以随时调整C.此前济南、莱芜之间的融合度高D.区域之间一定具有明确的界线11.此次行政区划调整的主要影响是()A.济南市的服务功能增加B.济南市的示范带动作用增强C.济南市的服务功能减少D.济南市的经济中心明显西移答案10.C11.B解析第10题,原莱芜市紧邻济南市东南部,地域相连,人缘相亲,风俗相近,经济联系紧密,人员往来频繁。
尤其是近年来,山东省大力推进济莱协作区建设,已初步形成融合发展、一体发展的良好格局,C对。
第11题,此次行政区划调整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济南市城市空间布局,推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省会城市的示范带动作用,构建与京津冀地区多元互补、协调联动、合作共赢的产业体系和发展格局,B对。
美墨边境墙是美国为阻止非法移民而沿美国、墨西哥国界线修建的隔离墙,始建于2006年。
2017年特朗普就职美国总统后,宣布继续修缮、扩建美墨边境墙。
下图为“美墨边境附近地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12~13题。
12.从2006年到2017年,原有美墨边境墙的位置一直是稳定不变的,这直接反映了() A.国家界线的明确性B.区域内部的相对性C.区域之间的差异性D.区域之间的连续性13.美国农业实现了地区的专门化生产,甲处所属农业带为()A.亚热带作物带B.玉米带C.畜牧业和灌溉农业带D.乳畜带答案12.A13.C解析第12题,从2006年到2017年,原有美墨边境墙的位置一直是稳定不变的,由此可体现出国家界线的明确性,A正确。
第13题,甲地位于美国西部的高原山地,受地形阻挡,降水少,属干旱、半干旱区,不利于农作物生长,需灌溉才能发展农业,草原面积广,地广人稀,是美国的畜牧业和灌溉农业带,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