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生命的缺憾
谢谢主席,大家好!
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言:要探索人生的意义,就一定要体会生命的价值。
的确,正本清源,生命的完整是指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不断追求和实现,而生命的遗憾即是由于一个生命的价值无法继续实现带来的缺失和遗憾。
今天我们讨论死亡是生命的完整还是遗憾的标准就在于死亡到底是促进了还是阻碍的生命价值的实现。
首先,从个人角度来看,死亡阻碍了个体本身生命的延续和价值的实现。
一方面,生命本身蕴含着无限的可能和机遇,于是使人对生命价值产生无穷的设想和憧憬,另一方面由于死亡的存在,每个人的生命注定是有限的,这种有限与无限的矛盾使得死亡成为了世世代代多少生命永恒的缺憾!年轻的我们也许还无法真切的体验这一点,于是台湾仁德医护学校首创死亡体验课程,让学生体验写遗嘱、穿寿衣、拍遗照、入殓、封棺、掩埋的过程。
学生们均表示,躺下棺木那一刻,想到很多事情还没做完,感觉非常的遗憾,开始重新审视生命。
陆游在临死前“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沉重感叹透过历史的尘埃仍在我们耳边回荡,康熙王朝片尾曲“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的豪迈呼唤至今还记忆犹新,古今中外多少仁人志士壮志未酬,多少生命终结于死亡这样的缺憾!
其次,从社会角度来看,死亡是生命的缺憾还体现在对他人的影响上。
人具有社会属性,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死亡不可避免的也成为了我们的亲人、朋友、爱人的生命的缺憾。
最后,从价值角度来看。
我们今天说死亡是生命的缺憾绝不是鼓吹死亡的可怕和恐怖,而是希望大家认识到生命的可贵。
正是由于生命如此短暂,死亡随时有可能降临使得青春、爱情、梦想、憧憬、希望种种美好付之一炬,我们才更要珍惜生命,在有限的生命中书写无限的精彩!当明天早晨,生命中新的一束阳光温暖地照在你的脸上时,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把握住它,享受生命的美好!
综上,我方坚持认为,死亡是生命的缺憾,谢谢!
生命的本质是机体内同化、异化过程这一对矛盾的不断运动;而死亡则是这一对矛盾的终止。
比较婉转的说法:风去楼空、天妒英才,
天子死:崩,也叫“驾崩”、
雅称:辞世、与世长辞、辞去人世、呜呼哀哉
未成年人死:夭、夭折
敬爱的人死了(褒义词):逝世、去世、长逝、溘然长逝
一命呜呼
如果是生命的缺憾,那是不是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缺憾,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完整的生命多惨啊!
人终有一死
当你解答了生命的一切奥秘,你就渴望死亡,因为它不过是生命的另一个奥秘。
生和死是勇敢的两种最高贵的表现。
——纪伯伦
痛苦和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
抛弃它们就是抛弃生命本身。
——哈夫洛克·埃利斯
人生有一道难题,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阴等于一寸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