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经济思想史-第二章重农主义

西方经济思想史-第二章重农主义

2017/3/5
第二章 重农学派的经济理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魁奈的经济学说 第三节 杜尔哥对重农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第一节 概述
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夜的社会经济状况 二、重农学派的形成 三、重农学派学说的特点
1
2017/3/5
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夜的社会经济状况
• 18世纪50—70年代的法国:这正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准备 时期。
• 魁奈认为,物质财富本身数量的扩大,就是农业中不断生产 出来的产品,通过这样的生产过程,除了补偿生产中耗费的 生产资料(即种子)、工人的生活资料和农场主的生活资料 外,还有剩余产品。“纯产品”表现为剩余农产品。
• 纯产品的生产过程:自然在协助劳动进行着新物质的创造, 因此纯产品应归为是自然力的产物,属于“自然的恩赐”
2
2017/3/5
二、重农学派的形成
2. 重农学派的创始人: • 弗朗斯瓦·魁奈(1694—1774)。在他的周围还出现了一批门
徒和追随者,结成一个有共同纲领和有组织的独立的学派。 这个学派的主要代表有维克多·里凯蒂·米拉波(1715—1789) 侯爵,还有杜邦·德·奈木尔(1739—1817)、麦西尔·德·拉·利 维埃(1720—1793)。 3. 重农学派的另一个代表人物: • 安·罗伯特·雅克·杜尔哥(1727—1781),他深信魁奈的观点 和主张,汲取并发展了魁奈的重农主义学说,但不参加他们 的派系活动。
业生产,经营商业和放债。 •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收入:划分为工资、利润、利息、地租。
第三节 杜尔哥对重农主义理论的进一步 发展
二、杜尔哥对重农主义理论的发展 (1)修正和发展魁奈关于社会阶级结构的学说
重农学派的三个阶级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地把生产阶级和不 生产阶级划分为两个对立的阶级,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 阶级关系。 - 生产阶级:划分为农业工人和农业资本家 - 不生产阶级:划分为工业工人和工业资本家 (2)对资本家和雇佣工人进行比较正确的说明 - 资本家:占有和投入资本,使别人从事劳动,而赚取利润。 - 雇用工人:一无所有,靠给别人劳动,只能挣得工资。
– 《经济表》的出发点是每年从土地上生产出来的总产品,是以一年收获 的终结为循环的开始。
– 把资本的整个生产过程,看做再生产过程,流通只是生产的一个环节, 为再生产服务,受生产制约。
– 把各阶级收入的来源,资本和所得的交换,再生产的消费和个人的消费, 以及农业与工业,即生产的两大部门之间的流通,看成是再生产过程的 要素。
- 生产阶级:从事农业的阶级,包括租地农业资 本家(农场主)和农业工人。 - 土地所有者阶级:包括地主及其从属人员,国 王、官僚、教会。 - 不生产阶级:工商业资本家和工人,不创造 “纯产品”。
四、资本理论 • 他认为资本是物质,是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投在农业上的资本才是生产的资本,而工业资 本是不生产资本,商业资本则是进行贱卖贵卖, 搞欺骗的资本。 • 他把农业资本划分为两个部分: -“年预付”,即每年预支付的资本。 -“原预付”,即几年预付一次的部分。
• 法国封建王朝并没有从经济困境中吸取教训,而是又采纳了 英国经济学家、银行家和冒险家约翰·罗(1671—1729)的建 议。但仍靠流通领域解决危难和发财致富的药方,只不过是 变了种的重商主义,同样逃脱不了可悲的下场。
• 法国社会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法国的新兴资产阶级代表, 纷纷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改善经济状况的要求,提出恢复 和振兴农业的设想。适应这种需要,重农学派继承和发展了 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立了比较完整的重农主义理论体系。
三、重农学派学说的特点
(1)“自然秩序”学说:重农学派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 • 基本观点
重农学派提出了人类社会和物质世界一样,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 移的客观规律,即他们所说的“自然秩序”。
• 理论主张 - 人身自由和财产私有是自然秩序所规定的人类基本自然权利。为 了实现这种权利,政府对于人民经济不要加以干预,而要施行自 由放任。 - 法国社会就由于人为的社会秩序违反了自然的社会秩序 - 只有强而有力的开明君主才可以充当社会良医。当社会处于亚健 康状态是,“开明君主”把自然秩序的概念灌输给人们;当社会处 于病态时,他进行医治,使社会回到自然秩序上来。
二、“纯产品”学说 • 显然,魁奈的只有农业才创造“纯产品”,
农业才是惟一生产部门的观点是片面的。 • 但魁奈确认剩余价值不是在流通过程而是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确定了剩余价值的 真正起源,由此为科学地研究资本主义生 产奠定了基础。
7
2017/3/5
三、社会阶级结构 • “纯产品”学说的基础上,把社会分为三个阶级:
2.著作:《租地农场主论》、《谷物论》、《人口论》、 《赋税论》 、《经济表》、《农业国经济统治的一般准 则》、《经济表的分析》
6
2017/3/5
二、“纯产品”学说
“纯产品”学说实际上是重农学派的剩余价值理论,是重农主 义理论体系的核心,也是重农学派政策主张的基石。
• 财富的真正源泉是农业,财富是由土地生产出来的生产品。 只有农业才能创造物质财富和使其数量不断扩大。
五、重农学派做出的具有长远价值的贡献
第一、将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并分析财富和商品 的流动规律,为经济学发展成为一个社会科学奠定 了基础。
第二、提出了收益递减规律 第三、最早分析了税收转嫁和税收归属问题。这在今
天仍然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第四、通过提倡自由放任,把经济学家的注意力吸
引到了分析政府在经济中的适当作用上来。
10
2017/3/5
第三节 杜尔哥对重农主义理论的进一步 发展
(3)工资理论 :工人之间自由竞争使工资降低到仅能维持生存的水 平。
(4)“纯产品”理论的发展 • 魁奈把“纯产品”根本不看成是劳动的产物,而是把他说成是自然
的恩赐。 • 杜尔哥把魁奈所说的“纯产品”,看成是农业劳动者生产出来的剩
余劳动生产物。 (5)资本的来源和用途 • 举出资本的五种使用方式:买进土地,租用土地,从事工业、制造
5
第二节 魁奈的经济学说
一、生平和著作 二、“纯产品”学说 三、社会阶级结构 四、资本理论 五、《经济表》 六、经济政策和主张
2017/3/5
一、生平和著作
1.生平:弗朗斯瓦·魁奈是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基人之一, 重农学派的创始人。曾做过法王路易十五的宫廷医师, 由于医学上的成就而被封为贵族。晚年研究经济问题。 拥护开明的专制制度,主张由开明君主实行自上而下的 改革,但反对革命的风暴。在政治经济学方面,是一个 革新家。他创立了完整的重农主义理论体系,并提出了 改善法国经济状况的纲领以及一整套政策、主张和措施。
8
2017/3/5
五、《经济表》
• 完成于1758年,在1766年进一步修改。 描述:一个理想的、自由竞争经济的商品与货币的循环流动。这 是对财富流动的第一次系统地分析,政治经济学史上的创见,后 来成了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 《经济表》的创见
– 运用抽象法,从前面所述的正确、合理的假定前提出发,对本质的问题 进行科学和集中的分析研究。
• 相反,尽管耕作手段十分原始,农业收成有时却很好。农业经常 提供经济剩余,这可以用来进行储蓄和投资,从而促进一个正在 崛起的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工业发展。
• 重农学派提倡自由放任,反对不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各种障 碍。他们无意之间推动了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他们强调 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摆脱了只有商业才能创造和增加财富的陈旧 观念;他们认为生产而不是交换才是财富的真正源泉。并主张富 人应该减少消费来增加资本积累。
第三节 杜尔哥对重农主义理论的进一步 发展
一、杜尔哥的生平和著作 1. 生平:安·罗伯特·雅克·杜尔哥(1727—1781)是法国重农
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早期研究神学,后从事政治 活动。他同意重农学派的理论观点,但他并不参加这个 学派的派系活动,不同意重农学派的一些政治主张,也 不赞成这 一学派的狭隘宗派精神。 2. 著作:《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 《关于商业的重要问题》、《市集与市场》
3
2017/3/5
(1)“自然秩序”:重农学派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 • 评论
- 自然秩序是重农主义体系的哲学基础,自然秩序实质上是 被理想化了的社会。 - 自然秩序的实质是个人的利益和公众利益的统一,而这种 统一又只能在自由体系之下得到实现。于是重农主义者就 从自然秩序引伸出经济自由主义。 - 重农学派“自然秩序”的思想,给政治经济学提出了认识 客观规律的任务。
(2)重视农业。 • 社会财富是从土地上生产出来的农产品,
农业是社会财富的真正源泉。 • 重农主义学说,重视农业,反对重商主
义,大力提倡经济自由,为资本主义大 农业的发展开辟道路。
4
2017/3/5
四、重农学派在当时如何成为一个有效的、 有用或正确的理论体系
• 工业革命以前,工业的主要特点是劳动生产率极其低下。这一点 在法国手工业经济中表现的极为明显。因此,在一个极其贫困的 国家,为贵族而进行的奢侈品生产很容易被看成是“非生产性 的”。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3卷,592~ 602页。
• 《魁奈经济著作选集》中关于“经济的分析” 的内容。
• 杜尔哥:《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
12
2017/3/5
复习题
名词解释 • 自然秩序 • 纯产品 • 阶级划分 • 资本划分 问答题 1.简论魁奈《经济表》的成就与缺陷。 2.杜尔哥在哪些方面发展了魁奈的经济理论?
六、魁奈的经济政策和主张
(1)发展大农业经济。
(2)整顿税收。
(3)改革贸易政策。提出了自由贸易的措施及主张。 - 对国内: - 对国外: - 魁奈是私有制的维护者
9
2017/3/5
五、《经济表》
• 《经济表》的缺点和错误 - 片面地把农业视为惟一的生产部门,把地租作为剩余价 值的惟一形态。 - 只把资本划分为“原预付”与“年预付”,没有不变资 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分,因此,不能正确地分析剩余价值 的来源。 - 没有把社会生产分为生产生产资料和生产消费资料的两 大部类,而是把社会生产分为农业和工业两个部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