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的儿科病例

我的儿科病例

我的儿科病例B.病例 1 王某某 男 3岁5个月 因运动功能落后3年而入院 现双下肢不能行走 站立时足尖点地 双手前臂内旋 抓物欠牢 腰软,能独坐片刻 双下肢肌力IV级 肌张力亢进 出生时有窒息缺氧史 CT显示 脑白质软化。

请问1 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2 该病最常见的护理问题是什么3 该病的护理注意事项是什么 答案1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小儿脑瘫2该病最常见的护理问题是1 有外伤的可能 与姿势异常有关 2 自理能力下降与躯体运动障碍有3 窒息的可能 与进食困难有关4 焦虑或自悲 与生活能力落后有关3该病的护理注意事项是 1 每次治疗前三十分钟 避免进食过多2 训练后注意体液补充 3 加强消毒隔离 避免交叉感染 4 体温升高或发生其他病症时 应暂停康复治疗 5 加强营养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品。

6 应用物理疗法治疗患儿时 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 防止电击伤。

7 加强安全防范措施 防止小儿在治疗中发生意外伤。

所有训练器械避免尖、锐、硬。

B.病例2:患儿,郭×,男,6个月。

咳嗽2天,1天来发烧38-39℃,伴喘憋而入院。

病后吃奶稍差,二便正常,母乳喂养,按常规添加辅食。

查体:急性病容,呼吸急促,T38.5℃,R64次/分,P180次/分,可见鼻扇及三凹征,口周发绀,两肺满布中小水泡音。

腹软,肝肋下3cm。

脊柱四肢无畸形。

神经系统正常。

化验:Hg:112g/L,WBC:21X109/L。

1. 此患儿最可能的医疗诊断是什么? 2. 列出4项主要的护理诊断 3. 采取什么护理措施?答案:1. 肺炎合并心力衰竭 2. 护理诊断、相关因素 1)气体交换受损:与肺部炎症有关2)体温过高:与肺部感染有关 3)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道分泌物过多及年幼不会主动排痰有关 4)心输出量减少:与肺炎致肺动脉压力增高和心衰有关护理措施1)环境调整:保持病室环境舒适,空气流通,适宜的温湿度,尽量使患儿安静。

2)面罩给氧,评估治疗效果和记录3)体位:经常抱起患儿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可给予超声雾化吸入、吸痰5)发热的护理:密切检测体温的变化,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

如头部冷湿敷、枕冰袋、温水擦浴、冷盐水灌肠。

也可以用25%安乃近溶液滴鼻或口服退热剂。

及时更换汗湿衣服,保持口腔和皮肤清 6)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问题并协助医生共同处理.7)药物治疗:遵医嘱给予抗炎、化痰、强心、利尿药。

减慢输液速度。

8)营养和水分的补充:继续母乳喂养,暂停辅食,并要多饮水。

精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9)健康教育:向患儿家长讲解本病的有关知识和护理要点,指导家长合理喂养。

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让家长了解呼吸道感染常用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及常见的不良反应,B.病例3:小葵 5 岁,被确诊为白血病,父母在医院陪伴小葵治疗,现家中有事需要离开两三天,父母请陪护帮忙照顾小葵,但小葵坚决不让父母离开。

请问小葵的表现是正常的吗?应如何处理此事?分析:小葵的表现属于分离性焦虑,是正常的。

虽然鼓励父母对患儿进行陪护,但在以家庭为中心的理念下,应帮助父母向小葵解释分离的原因,并采取其他措施帮助患儿缓解焦虑。

B.病例4:1岁小儿,持续高热7~8天,精神萎靡,时有烦躁不安,频繁咳嗽,喘憋。

左下肺叩诊稍浊,呼吸音降低,闻及小水泡音,血白细胞9×109/L。

胸部X线片示两肺纹理增多,左下肺大片状阴影,伴明显肺气肿。

请问:该患儿的护理诊断有哪些?答案1.交换受损:与肺部炎症2.呼吸道无效:与呼吸道分泌物过多、黏稠,患儿体弱、无力排痰有关。

3体温过高:与肺部感染有关4.并发症:心力衰竭B.病例5:患儿,4个月,睡眠时烦躁哭闹,诊断佝偻病,予维生素D30万IU肌注后抽搐3次,每次约20~60秒,发作后精神如常,体重6kg,体温37.9℃,有枕秃及颅骨软化,血钙1.68mmol/L。

(1)对该患儿的护理应首选什么措施?(2)该患儿抽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1)尽快给予葡萄糖酸钙(2)缺乏维生素DB.病例63个月婴儿,冬季出生,人工喂养,近日来夜啼,睡眠不安,头部多汗,查体可见枕秃,未见骨骼畸形,X线无异常。

(1)该患儿应考虑为佝偻病的哪一期?(2)若选用口服给药法,维生素D的治疗量应持续多久?答案(1)佝偻病早期(2)2个月B.病例7患儿,男,8岁,浮肿尿少4天,尿色如洗肉水样,伴头昏。

检查:神清,眼睑轻度浮肿,下肢非可凹性浮肿,心(-),肺(-),血压140/100mmHg;尿常规:蛋白(+)、RBC20~30/HP 。

(1)请做出临床诊断(2)列出主要护理诊断(3)列出护理措施答案:临床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

主要护理诊断:体液过多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有关;活动无耐力与水肿、血压升高有关;潜在并发症:高血压脑病;护理措施:强调休息的重要性;饮食管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健康教育B.病例8婴儿,男, 3个月,排稀水便每天约10余次,呕吐,尿少,前囟凹陷,精神萎靡,呼吸深快,口唇缨红,口腔黏膜干燥,未见口炎。

1对于该患儿的诊断是什么? 2.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哪些?答 1.该患儿可诊断为腹泻 2.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低血钾,低血钙,代谢性酸中毒B病例9 :8岁男孩,近1周来发热,兴奋多语,哭闹无常,口唇数个疙疹,颈软,心肺(一),脑脊液外观清亮,细胞数100×106, N 0.30,L 0.70,蛋白质480mg/L,糖3.6mmol/L,氯化物118 mmol/L,诊断考虑什么?有哪些护理诊断?应采取哪些主要护理措施?1、可能的诊断:病毒性脑炎。

2、主要护理断:(1)体温增高:与病毒血症及脑炎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不足及消耗过多有关。

(3)躯体移动障碍:与昏迷和肢体瘫痪有关。

3、主要护理措施:(1)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的内容为:①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②意识状态;③有无精神异常;④瞳孔的大小及对光反射;⑤有无惊厥。

及时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及时处理(2)作好抢救准备病室内应备齐一切抢救器材及药品。

(3)营养及液体供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且易被消化吸收的食物;如出现频繁呕吐,则暂禁食,给予静脉输液;如有意识障碍,宜用鼻饲或从静脉给全营养液;应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静脉输液者宜控制量和速度,以免加重脑水肿。

(4)如患儿出现高热应采取物理方法或药物降温,必要时遵医嘱用亚冬眠疗法降温,以保护脑细胞。

(5)如患儿出现昏迷则置患儿于侧卧位,将其头肩抬高20°~30°,防止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有利于上腔静脉血的回流,可降低颅内压力。

定时翻身拍背及使用气垫、气圈,预防坠积性肺炎及褥疮的发生。

此外,尚应注意眼、口腔及皮肤的护理。

(6)如出现惊厥,则用牙垫,以防唇、舌被咬伤。

B.病例10.:患儿、男、5岁。

因头痛、恶心、呕吐1天,抽搐4小时入院。

体查:T36.80C,浅昏迷,眼睑无浮肿,双瞳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迟钝,心、肺、腹无异常,双侧巴氏征阳性,脑脊液外观清,蛋白(+),白细胞10×106/L。

入院后给予安定、甘露醇及病毒唑治疗,次日患儿出现双眼睑轻度浮肿,追问病史,起病后尿少,尿液呈淡红,遂测血压150/105mmHg。

请问: 1、该患儿可能的临床诊断?1.可能的临床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并高血压脑病2.主要的护理诊断:体液过多、潜在并发症3.拟做的辅助检查:尿常规、血清抗链球菌抗体、血清补体4.主要护理措施:(1)指导休息:卧床休息2周;水肿消退、血压正常、肉眼血尿消失,下床轻微活动;离心尿≤RBC10个/HP,血沉正常上学,避免体育活动;尿常规正常后3月,或Addis 计数正常恢复正常活动。

(2)饮食护理:急性期限制钠、钾、蛋白质、水摄入。

低盐、高维生素,蛋白质1g/kg/日。

尿量增加、水肿消退、血压正常,恢复正常饮食。

(3)应用利尿降血药时观察药物效果及副作用,新鲜配制(放置4h后不能使用)、避光、准确控制液速及浓度。

(4)观察病情:观察尿量尿色,记者24小时出入水量,观察血压、呼吸、心率、脉搏变化。

B,病例11:1岁小儿,体重5.2kg,生后牛乳喂养,近半年来因迁延性腹泻改用米糊喂养。

近1周来,患儿精神差,拒食。

查体极度消瘦,,臀部脂肪消失,腹部脂肪消失,精神呆滞,面色苍白,皮肤多皱褶,血常规RBC2.5×1012, Hb74g/L,其可能诊断是什么?主要护理诊断是什么?应采取哪些护理措施?可能的诊断:重度营养不良中度贫血主要护理诊断: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潜在并发症、有感染的危险、活动无耐力1主要护理措施:(1)调整饮食、改善营养蛋白质与热量补充应按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原有食谱的基础上逐渐增加。

开始热能供给为167~250kJ(40~60kal)/(kg·d),蛋白质2g/(kg·d),一周后逐渐增至502~628kJ(120~150kal)/(kg·d),蛋白质3~4g/(kg·d)。

若患儿食欲和消化功能恢复,热能供给可达628~711kkJ(150~170kal)/(kg·d)。

待体重恢复后热能供给渐调整至生理需要量。

注意选择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适量脂肪、易于消化吸收的新鲜食物。

如患儿拒绝进食可采用硅胶管鼻饲或口饲法,待吸吮及吞咽能力增强后,再正常喂食,应按饮食计划耐心喂哺,不可过快,以免发生呕吐。

(2)预防感染与压疮对患儿实施保护性隔离,注意室内空气清新,温度适宜,减少探视,预防呼吸系统感染;做好皮肤、口腔护理,防止发生皮肤破溃及口腔炎的发生;经常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洗澡、勤换衣,勤晒被褥,保持被褥清洁、平整,对长期卧床的重症患儿,应经常协助患儿变换体位,防止压疮的发生。

(3)病情观察①加强巡视,防止自发性低血糖的发生主动巡视病房,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尤其要警惕清晨发生自发性低血糖症,若发现患儿突然出现面色灰白、神志不清、脉搏细慢、呼吸暂停应考虑低血糖,立即通知医生并遵医嘱静脉注射25%~50%葡萄糖溶液,静脉推注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

②生命体征的观察观察患儿的进食情况及体重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医生积极抢救。

③每周应测体重1~2次,定期测量身高,以评估营养状况的恢复情况。

④观察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恢复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