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教学中有效人际互动的实现

网络教学中有效人际互动的实现

网络教学中有效人际互动的实现【摘要】“互动”既是网络教学的基本特征又是其关键所在。

本文就互动的特点、必要性进行介绍,并详细分析了在网络教学中有效地实现人际互动的条件以及实施策略,借以提高网络教学者和学习者对互动的重视程度。

【关键词】人际互动;网络教学
网络教学环境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面对面交流的环境,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让学习者借助网络通讯技术进行有效的学习已成为网络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就网络教学有效互动的实现进行探索。

1网络教学中的互动
互动即交互,指人与人或群体与群体之间发生的交互动作或反应的过程[1]。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构成互动主客体的不同, 互动有三种主要形式: 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互动、学习者与教学者的互动、学习者与学习者的互动。

1.1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互动
在网络教学中,学习者可以借助计算机,利用各种网络资源,通过信息查询、网页浏览或阅读、下载网上信息或使用网络学习软件来进行学习。

1.2学习者与教学者的互动
学习者和教学者之间的互动包括教师与单个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教师与群体学生之间的互动。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可以通
过电子邮件或其他方式向教师提出疑问,教师就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予以回答;教师也可以通过交互界面向许多学生提出同一问题,通过交互空间师生展开讨论与协商,最后取得一致意见。

1.3学习者与学习者的互动
学习者之间可利用电子白板、视频会议或在线聊天工具来进行同步交互学习,也可以通过bbs或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异步交流活动。

2网络教学中有效互动的必要性
2.1互动可以很大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互动与学生的学习质量之间存在某种联系。

学生的学习过程由两个阶段组成--获得信息阶段和通过讨论、批判性分析和应用等方式将信息加工成内在知识的阶段,第二阶段是通过互动来完成的。

与单向传授知识的教学不同,互动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学习的学生吸收的信息量大,信息在头脑中保存的时间长,主动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提取和应用。

2.2互动可以弥补非面对面网络教学的不足
网络教育中,教师和学生不管是心理空间还是地理空间都是相对脱节的, 它必然导致教学的针对性差甚至枯燥。

交互式网络教学的实施, 使师生虽处异地, 但教与学可以同时进行, 实时得到反馈。

2.3互动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在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频繁的互动能激发所有参与者
的学习自发性。

3影响网络教学有效互动的因素
网络教学中影响有效互动活动的主要因素包括:
3.1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使用程度
落后的计算机及网络设备、教师对技术的掌握不够娴熟都会使网络技术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给教师了解学生和管理课堂讨论带来一定的困难。

3.2学习者的认知心理因素以及情感因素
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当前的认知水平、认知需要与学习动机,直接影响到学习者对交互活动的参与程度。

学习者有时也会因缺乏兴趣或遇到困难不知所措导致信心不足而主动放弃。

3.3教师的类型
学生们通常喜欢在教学中经常提问或让学生直接参与的教师;也喜欢使用幽默语言的教师,这两类教师有助于网络教学有效互动的实现。

4网络教学中构建有效人际互动的条件以及策略
4.1网络教学中构建有效人际互动的条件
首先,要有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才能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文本、声音、图像、图形、视频等),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并具有交互性。

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对网络教学提供支持。

如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通过多媒体技术和仿真技术相结合生成逼真的视、
听、触觉一体化的虚拟环境,使用户以自然的方式感知虚拟环境中的客体并进行体验和交互,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由此可知,在一些新型技术的支持下,网络教学过程中的人与人、人与资源之间的交互将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学生也会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

其次,要有先进的网络技术,尤其是网络应用技术、网络传输技术等。

流媒体技术把连续的影像和声音信息经过压缩处理后放到网站服务器让用户一边下载一边观看收听。

流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得窄带网上的音频、视频以及交互式多媒体播放、现场直播等成为可能,从而成为实现网络多媒体广播的重要手段。

目前网络上的一些如p2p、blog、wiki等应用技术正在改变着网络教学的应用模式,并使得有利于知识自由获取的、以各种非正式方式进行的、动态信息化的按需学习成为可能。

p2p技术(peer to peer)。

p2p技术可以使个人pc直接连接到其他用户的计算机上交换文件。

随着p2p技术的兴起,基于p2p思想的非正规化学习系统开始出现,它使得学习和沟通能够在网上随时发生,并能融入到实际的工作和生活当中。

这种随机、自由、及时的知识交流方案不仅使学习交互可以发生在每位网络用户身边。

wiki技术。

wiki站点可以允许多人协作参与和共同维护,每个人都可以在wiki网页上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者对合作完成的任务主题进行扩展或深入研讨。

wiki一般都有一个明确的共同关注主题,对协作的内容有着高度的相关性要求,任何协作参与者都应当
遵从。

因此,wiki最适合的应用就是共同进行电子文档的写作或者是文章、书籍的写作等。

由于以上技术的出现,更加丰富了网络教学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支持下,网络教学中的交互将变得更加顺利有效。

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保障之下,我们的教学才将取得高效的成果。

4.2网络教学中构建有效人际互动的策略
(1)把握学生学习心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网络环境中互动与交流活动的有效进行既受学习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也受网络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在网络学习互动活动中,学习者当前的认知水平、认知需要与学习动机,直接影响到学习者进行交互活动的参与程度。

在网络教学设计中,让学习者获得新颖详实、满足认知需要的学习内容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必要因素。

(2)建立灵活多样的交互方式
有效人际交互的构建可以使用实时的同步的交互方式,也可以使用非实时的异步的交互方式。

当前网络上可用来实现同步交互的方式有:双向视频会议系统;网络在线聊天;共享白板;bbs和网络论坛;博客或微博。

异步交互尽管看起来缺少“人情味”,但是却能支持学习者的自由学习。

目前,网络教学上可实现非实时交互的方式有:电子邮件;ftp文件传输。

(3)加强网络教学中的情感互动
情感互动是通过创设师生、生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的情境,使
学习者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情感上的满足,从而激发并保持积极的学习情感[2]。

在网络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营造出一种民主、自由的氛围,向学习者提供尽可能多的展示才华的机会,让学习者的成果能及时得到教师或学习伙伴的认可。

这样,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会保持相对积极和稳定的情感情绪状态,乐于和教师或学习伙伴进行交流,并对教学内容保持一定强度的学习动机,从而促进整个网络教学的质量。

为了使网络教学中情感互动能及时、有效地进行,需要建立和完善促进网络情感互动的机制。

在进行网络课程的开发时应对情感互动作相对独立的设计,提出情感互动的目标,明确规定互动的主题、类型、方式等,甚至对互动的时间与频率都提出基本的要求,将情感互动真正作为网络教学中的一个要素整合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只有这样,网络教学中的情感互动才能够真正产生并持续下去。

【参考文献】
[1]李宝敏.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互动活动理论的探讨与研究[j].上海教育,2001(18).
[2]胡卫星,李美凤.网络教学交互活动的设计与实施[j].开放教育研究,2002(6).
[责任编辑:王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