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科学的萌芽和发展

自然科学的萌芽和发展

编著《人体构造》一书,指出人的心脏有四个房室,为血液循环理论奠定基础
哈维
1628年
编著《心血运动论》,指出血液在体内循环不息,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是血液循环的原动力,猜想在动脉和静脉之间有血管网。
马尔比基
1661年
观察到毛细血管,证实哈维的猜想是正确的
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物理学
学科领域
代表人物
年代
成就或观点
古代的自然科学
代表
成就或观点
西方
赫拉克利特
万物的本原是火,世界上的一切物质都是由火衍生而来的,最后又都复归火。
德谟克利特
主张世界上的万物都是由原子组成的
阿基米德
发现杠杆原理,提出力矩的概念,发明了阿基米德螺旋提水器
发现浮力定律:物体在液体中所获得的浮力,等于它所排出的液体的重量
中国
四大发明
指南针,北宋时期开始应用于航海
拉瓦锡
18世纪后半叶
提出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证明空气是混合物,提出燃烧奥秘:燃烧只是物质和氧进行化学反应的现象,根本不存在燃素说。
道尔顿
19世纪中期
提出同种元素的原子是一样的,不同元素的原子不一样,原子有重量,不可再分
门捷列夫
1869年
提出元素周期律:按原子量递增顺序把所有元素排成几行,再把各行中性质类似的元素上下对起来
光学
牛顿
17世纪后半叶
创立光的微粒说,解释了光的直线传播
惠更斯
1690年
创立了光的波动说
麦克斯韦
1860年
提出光是电磁波的假设
赫兹
1888年用ຫໍສະໝຸດ 验证实电磁波的存在,巩固了光的波动说
爱因斯坦
1909年
证明了黑体辐射,即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
电磁学
奥斯特
1820年
发现电流的磁效应
法拉第
1831年
提出电磁感应定律
力学
开普勒
17世纪初
提出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牛顿
17世纪后半叶
提出万有引力定律、牛顿运动三大定律
热学
焦耳
18世纪中叶
提出热力学第一定律:系统内能的变化等于吸收的热量+外界对他做的功
克劳修斯
1850年
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由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不引起其他变化是不可能的
能斯特
1912年
提出热力学第三定律:不可能使一个物体冷却到绝对温度的零度
麦克斯韦
1864年
提出涡旋电场和位移电流概念,统一了电场和磁场,预言电磁波的存在
相对论
爱因斯坦
20世纪初
提出时间和空间是相对的,在高速体系中,不同的观测者在不同的参照系观察的情况不同,推动了量子力学的诞生
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化学和生物学
学科
代表人物
年代
成就或观点
化学
普利亚斯特
1774年
加热氧化汞发现氧气
造纸术,蔡伦发明。
印刷术,毕昇在宋朝年间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火药,唐代开始发明火药,通过丝绸之路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墨子
通过小孔成像实验指出,光是直线传播的,物体通过小孔所形成的像是倒像
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代表人物
年代
成就或观点
哥白尼
16世纪中期
推翻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创立日心说:太阳是宇宙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绕太阳旋转
生物学
罗伯特·胡克
1665年
用显微镜观察软木片时,发现许多小室,他把小室称为细胞
布朗
19世纪30年代
在兰科植物叶片表皮细胞中发现细胞核
施来登、施旺
1838年
提出细胞学说:所有生物组织都由细胞组成;所有的细胞来源于细胞分裂或细胞融合;卵和精子都是细胞;单细胞可以不断分裂形成组织。
达尔文
19世纪中叶
著有《物种起源》一书,提出物种是可变的,生物是进化的;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罗伯特·胡克
列文虎克
17世纪中期
对显微镜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胡克在显微镜中加入粗动和微动调焦机构、照明系统和承载标本的工作台,成为现代显微镜的基本组成部分。列文虎克制成单组元放大镜式的高倍显微镜。
阿贝
19世纪70年代
奠定显微镜成像的理论基础,为科学界发现细菌和微生物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维萨里
1543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