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互联网用户数据_2010年

中国互联网用户数据_2010年

中国网民总数达4.2亿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15日在京发布了《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已突破4亿关口,规模达4.2亿人,较2009年底增加3600万人。

我国网民达4.2亿手机网民2.77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7月15日在北京发布了《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4.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增至31.8%。

手机网民则增至2.77亿人,成为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

此外,随着商务应用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商业价值不断彰显,商务化程度迅速提高,也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

手机网民成增长主力《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经突破4亿关口,达到了4.2亿,较2009年底增加3600万人。

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与2009年底相比提高了2.9个百分点。

新增网民中,超过半数使用手机上网。

手机网民成为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

截至2010年6月底,手机网民用户达到2.77亿,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攀升至65.9%,相比2009年底增加了4334万人,增幅达18.6%,其中,近5000万网民只使用手机上网,占网民总数的比例提升至11.7%。

移动互联网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网民上网设备多样化程度加深,台式电脑仍居上网设备首位,占73.6%,手机上网攀升至65.9%,笔记本电脑上网的比例达到36.8%。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互联网发展研究部主任刘冰表示,手机在未来将逐渐赶超电脑成为主流上网方式,值得期待。

商务应用快速发展《报告》显示,2010年上半年,我国网民的互联网应用表现出商务化程度迅速提高、娱乐化倾向继续保持、沟通和信息工具价值加深的特点。

网络音乐、网络新闻和搜索引擎仍是使用率排名前三的网络应用。

商务类应用表现尤其突出。

网络购物、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的用户增长率均在30%左右,远超其他类网络应用。

目前用户规模分别达到1.42亿、1.28亿、1.22亿,其中网络购物的使用率已超过了论坛/BBS,而网络支付则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网络应用,互联网的商业价值不断凸显,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不过,网络商务应用仍然受到各种安全因素的困扰。

仅2010年上半年,就有近六成网民在使用互联网过程中遇到过病毒或木马攻击;超三成网民账号或密码被盗过;近九成的电子商务网站访问者担心假冒网站。

网络安全和信任问题已经成为网络商务深层次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互联网向商务交易型应用的发展,急需建立更加可信、可靠的网络环境。

网络视频用户止跌回升《报告》显示,2010年上半年,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到2.65亿,使用率从2009年末的62.6%上升到63.2%。

2010年上半年,网络视频新增用户2500万,增幅达10.4%。

《报告》认为,随着国家三网融合政策的部署和实施,中国网络视频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视频传输速率的提高,接入渠道的增多,将使网络视频获得更广泛的用户支持,成为大众视频消费的重要方式,快速提升了网络视频的媒体价值和商业价值。

同样是网络娱乐类应用,截至今年6月,网络文学使用率为44.8%,用户规模达1.88亿,较2009年底增长15.7%,是互联网娱乐类应用中用户规模增幅最大的一项。

随着3G时代手机网民的增长,以及用户对无线内容的庞大需求,拉动了手机网络文学的使用率,对网络文学用户规模增长起到推动作用。

一、基础数据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较2010年底增加277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6.2%,较2010年底提高1.9个百分点。

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3.18亿,较2010年底增加1494万人。

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为65.5%。

家庭电脑宽带上网网民规模达到3.90亿人,占家庭电脑上网网民的98.8%,较2010年底增加840万人。

农村网民规模为1.31亿,占整体网民的27.0%,较2010年底增长4.9%。

50岁以上各年龄段网民数量增长较为突出,整体占比从2010年底的5.8%攀升至7.2%。

低学历网民继续增加,初中及以下学历网民占比从2010年底的41.2%攀升至43.8%。

91.3%的网民在家上网,在网吧、单位和公共场所上网的网民分别为26.7%、33.0%和 14.8%。

网民使用台式电脑上网的比例为74.0%,使用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上网的网民分别为65.5%和46.2%。

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上升到18.7个小时,较2010年底增加0.4个小时。

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域名总数为786万个。

中国的网站数,即域名注册者在中国境内的网站数(包括在境内接入和境外接入)为183万个。

二、趋势与特点网民增长速度明显减缓2011年上半年,我国网民数量增加2770万人,半年增长率为6.1%,增长的绝对数量小于去年同期的3600万(2010年上半年)。

从2010年开始,网民增长率就开始降低,当前表现出更为明显的减缓态势,网民增长乏力。

微博用户数量爆发增长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11万迅速增长到1.95亿,半年新增微博用户1.32亿人,增长率高达208.9%,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从13.8%提升到40.2%。

手机微博的应用也成为亮点,手机网民使用微博的比例也从2010年底的15.5%上升至34.0%。

网吧上网比例大幅下降在网吧上网的网民比例为26.7%,与2010年底相比下降9个百分点。

在网吧上网的网民减少3376万。

商务应用保持平稳增长在经历了2009-2010年快速增长之后,商务类应用迎来了一段相对较为平缓的发展期。

目前,大部分商务类应用依然保持上升,如网络购物使用率提升至35.6%,半年新增用户1215万,用户半年增长率为7.6%;团购应用发展势头迅猛,用户已达到4220万人,使用率从4.1%提升到8.7%,用户半年增长率达到125.0%。

与此同时,网上银行和网上支付的用户使用率也小幅上升。

娱乐应用热度继续回落大部分娱乐类应用的使用率仍在下降。

截至2011年6月底,网络游戏和网络音乐的用户规模分别为3.11亿和3.82亿,使用率较2010年底分别下降2.3个和0.5个百分点。

网络视频用户规模为3.01亿,使用率与2010年底持平。

网络安全诚信问题严峻2011年上半年,遇到过病毒或木马攻击的网民为2.17亿人,占网民的 44.7%。

有过账号或密码被盗经历的网民达到1.21亿人,占24.9%,较2010年底增加3.1个百分点。

商务应用的发展也滋生了网上诈骗等问题,有8%的网民最近半年在网上遇到过消费欺诈,该群体网民规模达到3880万。

2010年中国网民社交网站应用研究报告BiaNews6月16日消息由中网咨询()和中国互联网E峰会组委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互联网E峰会在京隆重召开。

本届E峰会上中网咨询发布的《2010年中国网民社交网站应用研究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中国社交网站的用户规模达2.35亿人,活跃用户规模约为1.5亿人,年增用户人数5918万人,年增长率33.7%。

社交网站在网民中的使用率达51.4%,比2009年增加5.6个百分点。

社交网站用户中,男女性别比约为57:43,男性社交网站用户占比高出女性近14个百分点,社交网站用户的性别属性与网民总体的相近。

学历分布上,高中学历占38.3%,大专占14.4%,大学本科以上占比16.1%。

与2009年相比,国内社交网站用户中大专以上学历的用户占比减少了一半多,社交网络应用正在走向普及。

另外,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网络应用,与SNS用户的重合度较高,中网咨询的调查发现,21.2%的SNS用户使用微博,比网民总体高7.4%。

从用户构成角度来看,二者的共性在于,10-29岁年轻群体更喜欢使用;学历越高的网民越倾向于使用;学生群体喜欢使用。

除这些共性外,微博用户的个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女性用户更喜欢微博;10-19岁网民尤为喜欢微博;微博用户学历更高;微博用户中学生比例更高,有接近一半,49.5%是学生群体。

中网咨询报告显示,随着Web2.0应用的快速增长,庞大的用户资源和使用粘性使网络互动营销价值不断提升。

以社交网站平台、微博为载体的口碑营销、病毒式营销、微博营销是挖掘潜在消费者、培养品牌忠诚度的重要渠道,促进用户对品牌的偏好度、购买欲望、推荐率的提升。

以下是报告全文(下载):第一章社交网站研究介绍一、研究背景随着Web2.0的快速发展,论坛、博客、SNS、微博客等社交类网络应用快速成长,互联网的交互性、自媒体属性愈加凸显。

与Web1.0相比,Web2.0时代的网民更具自主性、互动性,网民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媒体受众,而是积极地参与到网络中,成为信息的制作者、发布者、传播者和分享者。

同时,网络对人们生活的渗透也更加广泛和深入,从获取信息、休闲娱乐到学习办公、交友聊天,乃至商品买卖,网络成为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场所。

在各种社交网络应用中,社交网站从2008年开始在国内兴起并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社交网站中,无论是现实人际关系的延伸还是新的人际关系的建立,社交网站成为人们人际活动的重要场所。

建立在各种人际关系纽带的基础上,社交网站同时也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情感、娱乐消遣的重要媒介。

随着社交网站的快速增长,社交网站营建了一个重要的市场环境。

其一,社交网站搭建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深度沟通的平台;其二,基于用户关系产生的内容,如提问、评价、评定等成为引导消费的重要因素,口碑营销、病毒式营销成为企业营销战略的重要环节;其三,社交网站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手机社交网站的快速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互联网增值服务市场空间。

但是,我国社交类网站的发展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产品服务和商业操作模式正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尚待解决。

为推进中国互联网社交类应用服务的健康发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撰写了中国网民社交网站应用研究报告,以期详细呈现中国社交网站发展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推动中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

二、研究范畴(一)产品研究范畴社交网站(SocialNetworkSite),广义的社交网站是指基于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一般都为用户提供自我表现、人际沟通等功能。

如交友网站、视频分享、博客、播客、微博客等。

狭义的社交网站,即国内的基于熟人关系以兴趣爱好吸引用户的SNS网站,其需要具备以下三个因素:第一,基于用户注册的真实信息建立起的线上人际沟通;第二,熟人关系基础,网站提供熟人关系推送服务主动推进用户间关系网络的拓展;第三,网站围绕用户使用兴趣提供产品和服务。

在本次报告是以狭义的社交网站作为研究范围,具体指以腾讯朋友、人人网、开心网、、搜狐白社会等SNS平台服务为代表的网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