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复试题库综合地质学

最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复试题库综合地质学

矿物的光学性质有:颜色、条痕、光泽和透明度矿物的力学性质有:节理,断口和硬度。

区域变质岩主要类型:板岩,片岩,片麻岩,千枚岩,麻粒岩,榴辉岩。

根据褶皱平面上长宽比:穹隆构造:长/宽<3/1的背斜构造;构造盆地:长/宽<1/3的向斜构造;短轴褶皱:长/宽<1/3-10/1之间;线状褶皱:长/宽超过10/1.岩层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褶皱组成要素:即褶皱面在空间中某些特定位置的几何要素,并给予特定的描述术语。

如褶皱的核、翼、顶、槽、脊、枢纽、轴面、轴、转折端等等。

动力变质岩可分为:碎裂岩系和糜棱岩系|劈理按结构可分为板劈理和破劈理。

陆源碎屑岩成分:碎屑,填隙物杂基胶结物。

断层组成要素:断层面断层线断层盘侵入岩原生流动构造:流面和流线?伸展构造主要构造形式:地堑地垒断陷盆地裂谷。

变质岩中大型线理:石香肠构造、窗棂构造、杆状构造、压力影构造线理的产状:倾伏向倾伏角和侧伏向侧伏角根据轴面产状,褶皱分为直立褶皱,倒转褶皱,斜立,平卧,翻卷。

不连续劈理分为:褶劈理和间隔劈理。

名词解释:似斑状结构:岩浆岩的一种结构,与板状结构相似,根据颗粒大小分为斑晶和基质,但基质通常为显晶质,与斑晶在同一条件下形成。

|花岗岩:花岗岩属于酸性(SiO2>66%岩浆岩中的侵入岩,这是此类中最常见的一种岩石,多为浅肉红色、浅灰色、灰白色等。

中粗粒、细粒结构,块状构造粒序层理:粒序层理又称递变层理,指岩石的颗粒从底部到顶部由粗变细的一种层理。

推覆构造:由(逆)冲断层及其上盘推覆体和下盘组合而成的整体构造。

冲断层总体倾斜平缓。

粘土:是未固结的泥质岩类,是现代风化的产物,主要有高岭石粘土,蒙脱石粘土,伊利石粘土。

侧伏角:当线状构造包含于某一倾斜平面内时,此线与该平面走向线所夹的锐角称为此线在那个平面的侧伏角。

流面:岩浆流动过程中云母等片状、板状矿物或扁平状捕虏体、析离体,呈面状定向排列而成的面状构造流面常发育于侵入岩体的边缘或顶部,一般平行于岩体与围岩的接触面斜卧褶皱:轴面倾角和枢纽倾伏角均为10-80度,切二者倾向基本一致倾斜角度大致相等。

糜棱岩:颗粒很细且呈条带状分布的动力变质岩。

纵弯褶皱:岩层受顺层挤压力形成的褶皱,称为纵弯褶皱,水平运动是造成这种作用的地质条件。

窗棱构造:窗棂构造(mullion stueture) 是强硬岩层组成的形似一排棂柱的半圆柱状大型线状构造。

是强烈褶皱岩层中一种大型线理,有时表面被磨光并蒙上一层应力矿物外膜。

[1]柱状节理:柱状节理(columnar joint )几组不同方向的节理将岩石切割成多边形柱状体,柱体垂直于火山岩的基底面。

沉积间断:指在沉积过程中出现的中断、不连续现象。

沉积间断不同于地层缺失,它仅包含一个短暂停止沉积的时间间隔,一般在恢复沉积以前很少或未发生过侵蚀作用。

脊线:褶皱最高点的连线:拉分盆地:拉分盆地是走滑断层系中局部拉伸形成的断陷盆地。

流纹构造:流纹构造是指由不同颜色、成分的条带、条纹定向排列及拉长气孔表现出来的一种流动构造,常见于酸性喷岀岩中。

褶皱枢纽:褶皱枢纽又称枢纽线。

是同一褶皱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联线,即褶皱轴面与同一褶皱面的交线。

化石层序律:“含有相同化石的地层的时代相同,不同时代的地层所含的化石不同”。

利用这条规律,可以根据所含化石的面貌鉴别岩石的年龄。

简述张节理和剪节理的区别?根据节理的力学性质,可将节理分为剪节理和张节理两类.(一)剪节理剪节理是由剪应力产生的破裂面,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剪节理产状较稳定,沿走向和倾向延伸较远.(2)剪节理较平直光滑,有时具有因剪切滑动而留下的檫痕.剪节理未被矿物充填时是平直闭合风,如被充填,脉宽较为均匀,脉壁较为平直.(3 )发育于砾岩和砂岩等岩石中的剪节理,一般穿切砾石和胶结物.(4)典型的剪节理常常组成共轭“X”型竭力系.“X”型节理发育良好时,则将岩石切成棱形、棋盘格式(图10-3 ).剪节理往往成等距排列.(5)主剪裂面由羽状微裂面组成.羽状微裂面与主剪裂面交角一般为10-15度,相当于内摩擦角的一半.图10—4是剪切实验形成的两组羽列节理A和B.A组微剪裂面与主剪裂面MN夹角为a,指示本盘错动方向;B 组微剪裂面与MN夹角为丫角.(二)张节理张节理是由张应力产生的破裂面,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张节理产状不甚稳定,延伸不远.单条节理短而弯曲,节理常侧列产出(图10—5)(2)张节理面粗糙不平,无擦痕.(3)在胶结不太坚实的砾岩或砂岩中的张节理常常绕砾石或粗砂粒而过,如切穿砾石,破裂面也凹凸不平.(4)张节理多开口,一般被矿脉充填.脉宽变化较大,脉壁不平直.(5)张节理有时呈不规则的树枝状,各种网络状,有时也追踪“ X”型共轭剪节理形成锯齿状张节理(图10 —6)、单列或共轭雁列式张节理(图10—7),有时也呈反射状或同心圆状组合形式.褶皱形态分类的原则和类型:岩层在形成时,一般是水平的。

岩层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因受力而发生弯曲,一个弯曲称褶曲,如果发生的是一系列波状的弯曲变形,就叫褶皱。

一般依据褶皱的位态或其在空间的产状和褶皱的形态进行几何分类。

1、位态分类或产状分类根据单个褶皱的枢纽及轴面的产状分为:①直立水平褶皱,轴面近于直立(倾角80°〜90° ),枢纽近于水平(0 °〜10° );②直立倾伏褶皱,轴面近于直立,枢纽倾伏角10°〜70°;③倾竖褶皱,轴面和枢纽均近于直立;④斜歪水平褶皱,轴面倾斜(倾角20°〜80° ),枢纽近水平;⑤斜歪倾伏褶皱,轴面倾斜,枢纽倾伏;⑥平卧褶皱,轴面和枢纽均近于水平;⑦斜卧褶皱,轴面和枢纽的倾向和倾角基本一致,轴面倾角20°〜80°。

2、形态分类以在与褶皱轴相垂直的正交剖面上的形态进行划分。

根据组成褶皱的岩层厚度变化或各层的曲率变化,利用层的等斜线型式来表示。

等斜线即同一翼的相邻褶皱面上其切线倾角相等的切点的联线。

据此可分为3个类型:1型,等斜线在背形中成正扇形向内弧收敛,即内弧的曲率比外弧的大。

根据其收敛的程度和层的厚度变化可进一步分为3个亚类:IA型褶皱的等斜线强烈收敛,褶皱层的厚度在转折端比翼部的薄,也称顶薄褶皱;IH型是理想的平行褶皱,等斜线垂直层面,上下层面互相平行,褶皱层厚度在各处相等,也称等厚褶皱;IC型褶皱的等斜线略微收敛,层的厚度在转折端比翼部的略厚。

2型,等斜线互相平行,层的厚度在转折端明显大于翼部,但在平行轴面方向上测量的视厚度则各处相等。

这类褶皱各层的曲率相同,各层形态相似,故称相似褶皱。

3型,等斜线在背形中呈反扇形向外弧收敛,层的厚度在转折端明显大于翼部,也称顶厚褶皱。

3、根据组成褶皱的各褶皱面之间的几何关系分类①协调褶皱,各褶皱面的弯曲形态一致或作有规律的变化,如平行褶皱和相似褶皱;②不协调褶皱,各褶皱面的弯曲形态彼此有明显的不同,层的厚度变化很不规则。

断层两盘的相对运动方向的确定方法:断层在一定阶段的活动性质常常具有相对稳定性,这种运动总会在断层面上或其两盘留下一定的痕迹,这些遗迹或伴生现象就成为分析判断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的主要依据。

但同时断层运动是复杂的,一条断层常常经历了多次脉冲式滑动,因此,在分析并确定两盘相对运动时,应充分考虑其复杂多变性。

I、根据两盘地层的新老关系分析两盘中地层的相对新老,有助于判断两盘的相对运动。

对于走向断层,上升盘一般岀露老岩层,或老岩层岀露盘常为上升盘。

但是,如果地层倒转,或断层倾角小于岩层倾角,则老岩层岀露盘是下降盘如果两盘中地层变形复杂,为一套强烈压紧的褶皱,那么,就不能简单地根据两盘直接接触的地层新老而判定相对运动。

如果横断层切过褶皱,对背斜来说,上升盘核部变宽,下降盘核部变窄,对于向斜,情况刚好相反。

2、牵引构造断层两盘紧邻断层的岩层,常常发生明显的弧形弯曲而形成牵引褶皱,并且以褶皱的弧形弯曲的突岀方向指示本盘的运动方向。

一般说来,变形越强烈,牵引褶皱越紧闭。

为了准确进行判断,应在平面上和剖面上同时进行观察,并结合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的其他特征,做出断层两盘相对运动向的适当结论。

3、擦痕和阶步擦痕和阶步是断层两盘相对错动在断层面上因磨擦等作用而留下的痕迹。

擦痕表现为一组比较均匀的平行细纹。

在硬而脆的岩石中,擦面常被磨光和重结晶,有时附以铁质、硅质或碳酸盐质等薄膜,以致光滑如镜称为磨擦镜面。

擦痕有时表现为一端粗而深,一端细而浅。

由粗而深端向细而浅端一般指示对盘运动方向。

如用手指顺擦痕轻轻抚摸,可以感觉到顺一个方向比较光滑,相反方向比较粗糙,感觉光滑的方向指示对盘运动方向。

在断层滑面上带有与擦痕直交的微细陡坎,这种微细陡坎称为阶步,阶步的陡坎一般面向对盘的运动方向。

在断层滑动面上有时可看到一片片纤维状矿物晶体,如纤维状石英、纤维状方解石以及绿帘石、叶腊石等等。

它们是在两盘错动过程中,在相邻两盘逐渐分开时生长的纤维状晶体,这类纤维状结晶称为擦抹晶体,许多擦痕实质上就是十分细微的擦抹晶体。

当断层面暴露时,各纤维晶体常被横向张裂隙拉断而形成一系列微小阶梯状断口,陡坎指示对盘运动方向。

阶步有正阶步和反阶步之分。

一般说,在野外区分正阶步和反阶步可依据以下两点判别:第一,正阶步的眉峰带常成弧形弯转,而反阶步的眉峰常常成棱角直切;笫二,如果阶步有擦抹矿物或在眉峰部位有压碎现象则常是正阶步。

4、羽状节理在断层两盘相对运动过程中,在断层一盘或两盘的岩石中常常产生羽状排列的张节理和剪节理。

这些派生节理与主断层斜交,交角的大小因派生节理的力学性质不同而有差异。

羽状张节理与主断层常成45°相交,羽状张节理与主断层所交锐角指示节理所在盘的运动方向。

断层派生的节理除羽状张节理外,还可能有两组剪节理,一组与断层面成小角度相交,交角一般在15°以下,即内摩擦角的一半;另一组与断层成大角度相交或直交。

小角度相交的一组节理,与断层所交锐角指示本盘运动方向。

断层派生的两组剪节理产状较不稳定,或枝断层两盘错动而破坏,所以不易用来判断断层两盘的相对运动。

5、断层两侧小褶皱由于断层两盘的相对错动,断层两侧岩层有时形成复杂的紧闭小褶皱。

这些小褶皱轴面与主断层常成小角度相交,所交锐角指示对盘运动方向。

6、断层角砾岩如果断层切割并挫碎某一标志性岩层或矿层,根据该层角砾在断层面上的分布可以推断断层两盘相对位移方向。

有时断层角砾成规律性排列,这些角砾变形的XY面与断层所夹锐角指示对盘运动方向.根据断层面产状和两盘相对滑动;可以确定断层的性质。

区分三大类岩石的主要标志:岩浆岩:是由地壳内部上升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岀地表冷凝而成的,又称火成岩。

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幔上部的软流层,那里温度高达1300C,压力约数千个大气压,使岩浆具有极大的活动性和能量,按其活动又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