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海油气田开采工程设施

近海油气田开采工程设施


内部可储油
耐腐蚀、可抗冰
单位名称-序号
26
3.1 全海式
3.1.3 人工岛 (续) 人工岛的主要缺点是:
不适用于深水,随水深增加费用增加较快
如果用砂、石和土作材料,离岸越远费用 增加越快
离岸很近的油气田最好采用人工岛采油, 管输到岸上处理厂进行油气水处理的方式
单位名称-序号
27
,油气田开采的工程设施有所不同。渤海油田全海式 开发的主要工程单元有:
井口平台若干 + 中心(生活动力)平台(规模较小的 油田没有)
FPSO(或FSO) + 塔式软刚臂单点系泊装置
海底管线 + 海底电缆
单位名称-序号
42
4.1.1 浮式生产系统
PL19-3油田
单位名称-序号
43
4 海上油气田开发的主要工程单元

单位名称-序号
34
3 海上油气田开采工程模式
3.3 陆上处理方式(管输上岸)
陆上处理方式就是:海上井口平台采出来的油气水的混合物直 接由海底管线输送到陆上的处理厂进行处理,生产出来的商用 原油直接在当地销售,或在输油码头装船销售。海总的SZ36-1 油田、JZ20-2气田、平湖气田、崖13-1气田、东方1-1气田、涠 洲油田群和将要开发的荔湾3-1气田都是采用这种方式。此种开 采模式的主要优点是:
深水天然气珠海高栏终端 荔湾天然气 中心平台
PY34-1
开发工程包括:与哈斯基合作的LW3-1及 LH29-1(在评价)、LH34-2 (在评价) 气田;自营的PY34-1/PY35-1/PY35-2气 田;今后潜在的待发现气田。
荔湾开发项目工程设施包括:哈斯基负责 实施的水下井口及管线和脐带缆等; CNOOC负责实施的荔湾中心平台、外输 海底管线及陆上终端。
近海油气田开采工程设施
近海油气田开采工程设施
1 近海油气
2 中国近海油气田
3 海上油气田开采工程模式,适用性及其 优缺点
4 海上油气田开采的主要工程单元
5 边际油气田的开发
单位名称-序号
2
近海油气田开采工程设施
6 我国在海上油气田工程中的优势与弱项
单位名称-序号
3
近海油气田开采工程设施
1 近海油气
世界油气资源一半以上在海上,主要分 布在墨西哥湾、北海、西非、巴西沿海 、波斯湾、东南亚、澳大利亚沿海、南 中国海、渤海、里海、地中海、北部湾 、中国东海等海域。世界天然气储量的 45%在海上。未来,世界油气开采的主 要目标在海上,而且,越来越向深海发 展。
单位名称-序号
4
2 中国近海近海油气田
单位名称-序号
6
2 中国近海近海油气田
2.2 中国近海已开发的海上油气田分布情况 (续 )
目前我国的海上油气田主要分布在渤海,
南海的珠江口盆地、北部湾和东海。海总 在海上已开采的油气田有40多个,建立的 海上固定平台有100多座。到今年年底,海 总的渤海油气田的产量为3000万吨,南海 东部分公司的油气产量将达1000万吨,南 海西部分公司的油气产量将达1000万吨。
单位名称-序号
49
JZ9-3油田工程
储罐设计容积16700M3, 有效储油14000M3;原油 处理设计能力2000M3/D
单位名称-序号
50
4 海上油气田开发的主要工程单元
4.1 全海式 4.1.1 浮式生产系统 (续) 南海油田全海式开发的主要工程单元有:
井口平台若干 + 中心(生活动力)平台(规模较小的 油田没有) + / 或 水下井口与水下管汇
FPSO(或FSO) + 内塔式单点系泊装置 + 立管系统
海底管线 + 海底电缆
> FPS (Floating Production System) (仅LH11)
单位名称-序号
24
3.1.2 固定平台与海中码头
埕北油田开发工程设施
单位名称-序号
25
3.1 全海式
3.1.3 人工岛
人工岛是开采近岸浅海油气田比较经济的 一种开发模式,海总、中石油、中石化在 渤海油田的开发中都有应用。人工岛的构 筑方式有:填土、钢筋混凝土结构。它的 主要优点是:
结构简单,投资费用较低
不需建造FPSO和价格昂贵的单点系泊系统
陆上可建大容量的油罐,外输不会受天气的制约
单位名称-序号
33
3 海上油气田开采工程模式
3.2 半海式 (续) 半海式开采模式的缺点是: 不适用于离岸远的油气田
要与当地政府打交道,会带来许多烦心事 ,且营运费会比较高
Hale Waihona Puke 投资成本有可能比全海式还要高
陆上处理方式,即海上采出的油气水混合 物用海底管线混输到陆上处理厂进行处理 ,并在码头装船或管输到其他地方进行销 售
单位名称-序号
9
3 海上油气田开采工程模式
3.1 全海式 全海式开采模式又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浮式生产系统
固定平台与海中码头
人工岛(填土式人工岛、钢质/混凝土人工 岛)
经济性好,离岸越远的油田经济性越好
投资风险较小,因为FPSO可重复利用;废弃费用低
单位名称-序号
11
3 海上油气田开采工程模式
3.1.1 浮式生产系统 (续)
﹥开采设施与陆地无关,免去了许多麻烦和 费用
海上生产,海上直接销售,管理容易
■ 它的主要缺点是:
系泊系统与立管系统技术复杂,要求高, 一些关键技术我国还没有掌握;费用较高
油田工程投资省,工程单元少,结构简单,技术 成熟、建造周期短
可重复利用,投资可从几个油田回收
油田报废时废弃的结构物少,废弃费低
单位名称-序号
29
3.1 全海式
3.1.4 自升式采储平台(“蜜蜂式”开采方 式) 可迁移的自升式采储平台的主要缺点是:
储油量有限(海洋石油161只有4000方),只适 用于产量低的小型边际油田的开发
除了海总的海上油气田,中石油、中石化
在渤海也有油气田,主要分布在黄河口、 辽河口、黄骅近岸等海域。
单位名称-序号
7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上油气田分布图
单位名称-序号
8
3 海上油气田开采工程模式
海上油气田开采的主要工程模式有:
全海式,即所有工程设施都在海上
半海式,即开采的工程设施主体部分在海 上,辅助部分在陆地上
两点系泊的外输油方式对海况条件要求严,不适 用于恶劣的海况环境条件
单位名称-序号
30
3.1.4 可迁移自升式采储平台
渤中3-2油田开采工程设施
单位名称-序号
31
3.1.4 可迁移自升式采储平台
渤中3-2油田开采工程设施
单位名称-序号
32
3 海上油气田开采工程模式
3.2 半海式
半海式是离岸较近的油田的一种开采方式。海上井口平台 采出的油流送到生产处理平台加工成商用原油后由海管输 送到陆上油罐储存,外输时由管线送到海岸附近的输油单 点,外输油轮系于CALM单点装油。此种开采模式海总虽 然没有采用过,但在QHD32-6油田的ODP阶段曾考虑过这 一方案,后因费用高,且还需与当地政府打交道,太烦而 被淘汰。这种开采模式的优点是:
单位名称-序号
5
2 中国近海近海油气田
2.2 中国近海已开发的海上油气田分布情况
我国的海上石油勘探始于1964年1月,从大 庆、新疆克拉玛依等油田来了100多名石油 工人到塘沽,在没有船舶、没有钻井平台 的情况下,依靠竹排拉着陆用钻机在曹妃 甸附近的一个潮汐岛上开始海上第1次钻探 。经过海洋石油人近半个世纪的努力,现 在,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已是国内外知名 企业,进入了世界500强。到今年年底,我 公司的油气产量将达到5000万吨,是一个 海上大庆,接近我国石油总年产量的1/3( 去年中国的石油年产量为16000万吨)。
蓬莱19-3油田工程设施
单位名称-序号
16
3.1.1 浮式生产系统
惠州油田群整体开发工程设施
单位名称-序号
17
3.1.1 浮式生产系统
文昌13-1/2油田整体开发工程设施
单位名称-序号
18
3.1.1 浮式生产系统
绥中36-1 油田开发(I期)工程设施
单位名称-序号
19
3.1.1 浮式生产系统
不适用规模小的边际油气田,不经济
单位名称-序号
12
3.1.1 浮式生产系统
秦皇岛32-6油田开发工程设施
单位名称-序号
13
3.1.1 浮式生产系统
渤中28-1油田工程设施
单位名称-序号
14
3.1.1 浮式生产系统
渤中34-2/4油田工程设施
单位名称-序号
15
3.1.1 浮式生产系统
自升式采储平台( “蜜蜂式”开采模式)
单位名称-序号
10
3 海上油气田开采工程模式
3.1.1 浮式生产系统
浮式生产系统是以FPSO(Floating Production Storage and Offloading unit)或FSO为主体的海上 油田开采的工程设施。它的主要优点有:
能适用各种水深(至3000m)、各种产能规模的油气 田
单位名称-序号
20
3.1.1 浮式生产系统
流花11-1油田开发工程设施
单位名称-序号
21
3.1.1 浮式生产系统
陆丰22-1油田工程设施
单位名称-序号
22
3.1 全海式
3.1.2 固定平台与海中码头
固定平台与海中码头是最早期的海上油田 开发模式,上世纪80年代初,海总与日本 合作在渤海开发的第1个油田—埕北油田就 是采用这种模式。它的主要优点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