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之旅》同步练习
一、基础训练
1.阅读下面的一段话,按要求回答问题。
《孤独之旅》这篇文章通过描写杜小康随父亲放鸭所经历的一系列事件和情感历程,刻画了一个少年心理成长,揭示了挫折能促使人迅速地成熟这一道理。
小说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指杜小康跟随父亲放鸭过程中产生的孤独、寂寞、恐慌之感,指杜小康心灵的变化过程,即从孤独、寂寞、恐慌到坚强、自己努力奋斗的人生之旅。
(1)给加粗的字注音。
挫折()寂寞()
(2)文中有一个句子有语病,请找出来并改正。
答:
(3)从语言连贯得体的角度考虑,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空旷寂寞撩逗乖巧漂游
B.搀杂驱除窝棚肥硕眺望
C.撅断旋风篷松胆怯纯粹
D.稠密捡起恐荒戳破疲软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家。
(厚实:形容人的长相很耐看)
B.他望着父亲,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
(胆怯:胆小,缺少勇气)
C.就像父亲听不到他的回应一样,他也不能听到父亲的回应。
(回应:回答,应答)
D.未知的东西,似乎更能撩逗一个少年的心思。
(撩逗:挑逗,招惹)
4.将“忽然”“居然”“茫然”“突然”“显然”选填到横线上。
(1)但它竟在一天早上,一落千丈,跌落到了且另一番境地里。
(2)仿佛只要稍微慢下一点儿来,他也会像他的儿子一样地对前方感到和恐惧,从而也会打消离开油麻地的主意。
(3)当杜小康回头一看,已经不见油麻地时,他对父亲说:“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
(4)父亲也是慌张的。
二、能力提升
1.对本文题目“孤独之旅”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现实社会中的青少年尝不到孤独的滋味,以此作为题目,文学意味浓郁,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孤独之旅”,实际是一个过程,可以认为是对杜小康放鸭生活的一个概括。
C.杜小康从“不堪孤独之苦”,到“承受孤独之艰”,再到“享受孤独之味”,最终在一次暴风雨袭击中长大、坚强、成熟。
D.对杜小康而言,随父亲放鸭的生活中还要承受这种种孤独,无异于雪上加霜。
他内心的苦痛、迷惘与挣扎,在这次孤独之旅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2.某中学准备举行“走近曹文轩”语文实践系列活动。
请你阅读下面这则材料,说说画线句子有什么言外之意。
2016年4月,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这是我国作家第一次获得该奖项。
曹文轩在回答《每日新报》记者时说:“我希望中国的批评家对同胞们写的好作品,应当像欣赏西方文学一样来对待。
中国有中国的灯火,不要总是点洋烛。
”
答:
3.品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父子俩都不想很快地去睡觉。
杜小康想听到声音,牛叫或者狗吠。
然而,这不可能。
社小康终于有了倦意,躺到船舱里的席子上。
以后的几天,都是这一天的重复。
这一天,他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选段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
三、素养提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国际安徒生奖是由国际少年儿童读物联盟于1956年设立的国际性文学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授予世界范围内优秀的儿童图书作家和插图画家,以此奖励并感谢他们为儿童文学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
它是世界儿童文学领域的最高荣誉,又被称作“小诺贝尔文学
奖”。
2016年4月4日,在第53届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上,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作为中国作家首获该项大奖。
材料二曹文轩以《草房子)《青铜葵花》《大王书》等众多作品被读者熟知。
他获得国际安徒生奖的颁奖词是:“曹文轩的作品读起来很美,书写了关于悲伤和苦痛的童年生活,树立了孩子们面对艰难生活挑战的榜样,能够赢得儿童读者的广泛喜爱。
”
曹文轩认为当下的儿童文学无关于感情,只满足人的情绪——快乐、热闹、搞笑。
他希望儿童文学不仅仅给孩子带来快乐,也给孩子带来快感,这里的快感既包括喜剧快感,也包括悲剧快感。
材料三课文《孤独之旅》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它写了在孤独漫长的放鸭旅程中,杜小康从一个幼稚的少年,经历了生活的艰苦、精神上的寂寞后,走向成熟的经历。
(1)请把材料一的内容改写成一则小新闻。
答:
(2)一位母亲想让曹文轩为自己的孩子写一条寄语:让孩子永远在快乐中健康地成长。
曹文轩却为这样的寄语感到悲哀。
这是为什么呢?请结合材料二加以回答。
答:
(3)请根据由《孤独之旅》这篇课文而写的上联,拟写下联。
上联:家门衰小康放鸭品孤独
下联:
参考答案
一、基础训练
1.(1)cuò mò(2)“刻画了一个少年心理成长”是病句,应改为“刻画了一个少年心理成长的轨迹”。
(3)不仅还
解析:(1)题注意“挫”不读cuō。
(2)题“刻画了一个少年心理成长”成分残缺,缺少宾语,应该在句末补上“的轨迹”。
(3)题应首先理解句子内容,明确分句间的关系。
此处分句间为递进关系,因此应填“不仅……还……”。
2.A B.搀→掺。
C.篷→蓬。
D.荒→慌。
3.A“厚实”在此处应指家境殷实。
4.(1)忽然(2)突然茫然(3)居然(4)显然
解析:把握几个词语的含义,注意词语间的细微差别,结合语境做出选择。
二、能力提升
1.A “现实社会中的青少年尝不到孤独的滋味”并不是本文所考虑的内容。
2.中国也有很多好的儿童文学作品,不应盲目推崇外国作品。
解析:言外之意是话里暗含着而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这是口语交际的一个重点。
“中国的灯火”,言外之意是“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品”;洋烛"指“外国作品”。
据此回答即可。
3.心理描写。
写他想听牛叫或狗吠,符合孩子的心理,也表现了杜小康对家乡的思念,侧面表明他内心的孤独。
解析:心理描写具有如下作用:①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思想感情;②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③深化作品主题。
三、素养提升
(1)示例 2016年4 月4日,在第 53届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上,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这是中国作家第一次获得该奖项。
“国际安徒生奖”于1956年设立,以童话大师安徒生的名字命名,每两年评选次,被称作“小诺贝尔文学奖”。
(2)对孩子来说,一味快乐并不能使其真正地健康成长。
艰难和痛苦也是孩子成长的丰富营养。
(3)他乡旅少年风雨获成长
解析:(1)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根据新闻的结构和特点改写即可。
(2)从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树立了孩子们面对艰难生活挑战的榜样”“这里的快感既
包括喜剧快感,也包括悲剧快感”可以看出曹文轩认为生活不只有快乐,也有艰难困苦。
(3)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和对联的基本要求拟写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