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更索赔流程

变更索赔流程

中铁十局济铁公司变更索赔流程工程设计变更和施工索赔是施工企业降低经营风险、创造效益的重要途径,为了加强变更索赔管理,明确变更索赔的程序和要求,现根据公司中铁十济项[2006]184号《中铁十局集团济铁工程有限公司工程索赔管理办法》和变更索赔体系管理办法,特制定本操作流程。

第一部分投标阶段变更索赔工作一、审核投标数量及费用在投标前开发中心分管施组的副主任负责现场调查、图纸研究及工程数量计算,现场与施工图不符合的差错漏项及时提出,确保费用充足,特别要重点关注以下工程和费用:路基土方、基底处理、既有线防护、改移道路、配合辅助工程、材料差价等;分管报价的副主任负责费用计取充足,在设计单位预算编制过程中及时跟踪,对发现的差错漏和单价明显偏低的项目及时提出;由分管开发的副总经理及开发中心主任、分管副主任负责与设计院沟通确保分管报价副主任和分管施组副主任提出的问题能够得到设计院的采纳。

二、审核设计标准和施工工艺投标技术文件中施工方式、工艺、标准、设备等以满足招标文件要求为准,避免设计变更后建设标准提高或施工工艺改变而单价不提高的情况。

另外在投标商务或报价文件方面,尽可能不做或少做可能影响工程造价的并超出招标文件要求的承诺。

三、审核设计单位的分标概算在设计院完成分标概算后,开发中心分管报价和施组的副主任及时联系设计院各专业工程师和总体,确保我们拟投标段的费用与工作量匹配。

四、中标后交底项目中标通知书下达后五个工作日内开发中心应向项目中心分管该项目的主管工程师移交有关资料,包括招标文件,答疑书、合同书,口头解释及说明记录等;设计资料、设计遗漏的项目及内容,对中标后的技术经济建议等书面记录;投标文件、原始数据、清单核对计算表、设计概算漏列、缺量价格不足、现场调查与设计概算采用数据的差异等,报价策略,效益伏笔以及经营关系。

由公司开发中心向项目中心交底,项目中心再组织指挥部和项目经理部主要人员进行项目管理交底,负责将有关资料办理交接和登记,并组织有关人员分析合同条款、全面熟悉营销背景和清算索赔工作重点,并将承包合同主要条款摘要及应对措施形成书面资料发至公司领导、相关部门及参战的指挥部和项目部。

五、合同谈判对合同中所有不利于承包方的条款,不论招标文件如何规定,参与合同谈判的相关人员都要同业主方进行沟通、协商;对合同中涉及到的价格条款、价格风险等对承包方不利的条款都要向业主方提出并进行协商、谈判交涉,形成会谈记要。

第二部分开工前的变更索赔工作六、熟悉投标图纸和合同价款项目中标后相关人员尽快熟悉投标图纸和合同价款,弄清中标项目的主要工作内容、数量和价款。

指挥部总工牵头,会同指挥部技术部长和参战各项目部总工和技术人员认真研究开发中心交底的以下资料:设计遗漏的项目及内容,对中标后的技术经济建议,清单核对计算表,设计概算漏列及缺量价格不足,现场调查与设计概算采用数据的差异,报价策略,效益伏笔等,研究投标图纸和中标清单数量;项目中心主管工程师牵头,会同指挥部预算部长和参与施工各项目部预算人员测算中标主要项目成本并与收入对比,理清盈余项目和亏损项目,书面报指挥部总工。

七、盯紧设计院的施工蓝图设计施工蓝图出图前指挥部和项目部总工牵头要加强同设计部门的沟通,协助设计单位进行现场调查,结合前期对中标清单的研究,对重点项目或构筑物在进行细目构成和技术经济分析的基础上,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做好优化设计工作,对于预计亏损的项目,采取减量或替换成别的项目;对招标时设计漏项或数量不足项目,依据合同规定确定进图或走新增工程的方案;建议设计单位桥梁下部架构(墩身、承台等)统一外观尺寸,统一模板制作,减少周转料的投入。

1、对总价承包的项目,减少或取消亏损项目数量,尽量减少实物工作量,增加措施项目数量;对不在总价承包范围内的暂定数量的工作项目,要提前做好成本分析,在单价合理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加大数量;对招标时设计漏项或数量不足项目,力争按照招标时的数量出图,增加部分按照Ⅰ类变更或者新增程序办理争取增加合同价款,降低竣工清算时投资检算的压力;对于明显属于负量差的工程在出图时争取沟通设计单位在路基下标高和路基基础处理的工作量上埋点伏笔(前提是不增加现场实际施工工作量),为清算负量差做好基础;在充分理解合同条款的基础上,对可能发生的正Ⅱ类变更设计要进入施工蓝图。

2、单价承包的项目,在对既有报价资料的各项指标进行成本分析的基础上,对单价较高、有利润的项目尽量增加数量,对单价较低、可能亏损的项目尽量减少数量或变更成其他项目。

第三部分施工过程中的变更索赔工作八、变更索赔前期策划工程开工后公司分管变更索赔的领导和项目分管领导组织公司项目管理中心、工程技术部、物资设备部相关人员对项目的变更索赔工作总体策划,并在过程中不断细化完善变更索赔具体工作,力争最大限度的对现场的变更索赔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变更索赔前期策划工作由公司项目管理中心牵头,过程中的变更索赔工作由指挥部组织,每季度下达书面变更索赔工作安排,内容力求详实、具体,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九、图纸会审图纸到达后由指挥部总工牵头,指挥部技术部和各项目部总工、技术人员具体办理,校核图纸工程量的重点除了设计图纸中计算错误的工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⑴设计图纸中漏项而实际施工必须发生或定额(计量与支付办法)要求或技术规范要求独立支付的部分工程数量。

⑵设计图纸中要求施工而工程数量表或工程量清单漏列的数量。

⑶根据定额或技术规范要求,需由施工组织设计提出确定的工程量。

如清除表土及清表后的填方数量。

⑷为保证工程质量,必须进行优化设计而增列的一部分工程量。

⑸现场实测与图纸不符的工程量。

原地面标高、土石成份等。

⑹施工现场地质或水文条件使施工作业受到限制或设计文件标定的自然或人为条件与实际情况不符,使投标或初步设计文件确定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施工程序发生改变,从而使工程数量或支付细目单价发生改变。

处理原则与开工前施工蓝图设计阶段工作内容及分工部分相同(即第二部分第七条内容)。

十、Ⅰ类变更设计工程变更应以业主批准或许可为基础,坚持有利于企业利益和方便施工为原则。

在选择变更方案的同时,要以完善使用功能为原则,以满足业主综合需要为依据,注意多种方案的经济比较,力争投入与产出最佳结合。

如尽量增加工程量清单中支付单价高的工程量,减少支付单价明显偏低的工程量;增加工程量清单中没有支付项的工程量,争取重新确定新增工程量单价的机会。

1、设计变更工作分工设计变更的主要技术责任人是项目总工程师,预算责任人是预算(计划合同)部长。

由项目部总工牵头带领项目部技术人员做好变更设计基础资料的现场签认,包括现场监理、设计院驻现场专业工程师及业主主管工程师,由指挥部指挥长和总工牵头负责设计、建设单位领导的签认与沟通,公司分管领导和项目中心配合指挥部一起做好铁路工程报部审批阶段工作。

2、Ⅰ类变更设计办理流程2.1流程一:变更设计意向提议—组织现场查看,召开会议并下发相关四方(涉及地方的为五方)会议纪要-满足Ⅰ类变更设计条件,建设单位向设计院发出要求编制Ⅰ类变更设计的正式函件-设计院绘制变更设计图纸,编制相关费用预算,形成Ⅰ类变更设计文件-上报铁道部或管理试点单位审查-建设单位依据审查批复结果与施工单位签订补充协议,调整合同价款。

2.2流程二:技术标准变化等(不需要四方会议纪要)-变更设计意向提议-满足Ⅰ类变更设计条件,建设单位向设计院发出要求编制Ⅰ类变更设计的正式函件-设计院编制变更设计图纸,编制相关费用预算,形成Ⅰ类变更设计文件-上报铁道部或管理试点单位-建设单位依据审查批复结果与施工单位签订补充协议,调整合同价款。

3、I类变更设计申报条件I类变更设计申报应具备的条件符合《铁路建设项目变更设计管理办法》(铁建设【2005】146号)(见文件汇编),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才可以申报I类变更设计:3.1变更建设规模、主要技术标准、重大方案的;3.2变更初步设计主要批复意见的;3.3变更涉及运输能力、运输质量、运输安全的;3.4变更重点工点的设计原则;3.5变更设计一次增减投资300万元(含)以上的4、I类变更设计划分原则4.1同一工点或同一病害引起的不可分割的一次性变更,为一项变更设计;4.2同一工点中的不同变更内容、同一病害类型的不同工点、同一变更内容的不同段落应分别划分为不同的变更设计项目(初步设计批准单位批准者除外)。

4.3变更设计必须按上述原则划分,严禁将变更设计项目合并或拆分5、I类变更设计需准备的资料5.1手续齐全并经建设单位审核合格下发的施工图和变更设计图纸(图号首选:施(变)图);技术标准变化引起的文件、图纸、变更设计通知等。

5.2经监理、建指签字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要求内容详实,工程数量、计算过程、示意图清晰明了,重难点工程、高风险项目要求有设计人员审核签字。

5.3施工、设计、监理、建指四方签认的会议纪要;涉及地方原因的I类变更,还需提供地方政府行政批复或文件,会议纪要为施工、设计、监理、建设单位、地方政府或部门五方签认的会议纪要。

5.4各种检验检测记录,铁道部、建指下发和变更相关的文件、电报。

5.5与变更设计数量一致工程数量计算资料。

5.6根据已编制完成的变更设计文件对照检查各种施工记录表格,修正并完善施工记录、检验批、检查证、施工日志;5.7协助监理单位修正并完善监理日志和监理旁站记录;使现场原始记录数值、材料消耗数量与变更数值一致。

十一、Ⅱ类变更设计1、II类变更设计程序由项目部总工牵头,会同项目部技术和预算负责人提出变更理由和技术经济比较资料报监理单位,监理审批后报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组织勘测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及有关方面分析、研究,确定变更设计原因、责任单位、技术方案、费用及费用处理,由施工单位按规定程序上报资料,经监理、设计、建设单位审批完善变更手续后实施。

2、II类变更设计的分类2.1包干内II类变更设计:指符合合同约定属于风险包干范围内II类变更设计,如:小范围基底换填、一般桥涵开挖支护方式的变化、一般地段路基挡护形式变化等小于300万元的变更设计;2.2包干外II类变更设计:2.2.1通常由建设单位界定,主要包括地方要求或地方安全评估要求新增加的桥涵、三改等工程;2.2.2由于建设方案、建设标准、建设工期的重大调增引起,但达不到I类变更设计的II类变更;2.2.3由于设计图纸差、错、漏、碰引起的不属于施工单位责任的II类变更。

2.2.4一般划分为七种类型:(1)地方要求新增;(2)标准变化;(3)规范变化;(4)方案变化;(5)建设单位要求新增;(6)地质条件变化;(7)“三改(改路、改沟、改渠)”工程。

3、II类变更设计办理需准备的资料3.1施工、设计、监理、建指四方签认的会议纪要;涉及地方原因的II类变更,还需提供地方政府行政批复或文件,会议纪要为施工、设计、监理、建设单位、地方政府或部门五方签认的会议纪要;3.2经施工单位、监理、设计、建设单位签字盖章手续齐全的工程数量计算单和工程数量增减汇总表,单项预算表;3.3较小的II类变更设计,项目部可自行绘制变更设计图纸,并要求设计人员签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