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为猛士烙上中国印的人记我国著名汽车研发专家猛士总设计师黄松
为猛士烙上中国印的人记我国著名汽车研发专家猛士总设计师黄松
国范围内寻找能研制。中国悍马4的人,在军车研发领 域颇有积累的东风汽车自然成为首选。
对酷爱军工产业的黄松而言,能亲手研发中国版的 悍马自然是其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第一次接触这个任务
为了证明自己的预想正是问题关键所在,黄松带 领着科研团队经受了巨大的考验,甚至还有人付出生命
的代价。1988年1月2日全体队员来到海南岛,全天 24小时轮流开车进行各种试验,最终在春节前跑完了
般——由于汽车过度转向而造成的侧滑跑偏。 为论证EQl40一2的操控性确有大飞跃,1988年夏 天黄松叉带队去襄樊的。青藏高原”——保康山区做实
验。在驾驶员拐弯时同时测速,最后效据表明车速比改 进前提高了l/3,连司机都不相信。 时至今日,东风EQl40一2从转产到现在共生产约
l
新研制的高机动性越野军车技术指标要全面超过美军悍
方向不i1}“贼”的EQl40—2
1947年,黄松出生在哈尔滨,成长地是北京。当时 的黄松是北京著名中学10l中学的高材生,对未来充满 憧憬,但文化大革命一夜之间来临,黄松跟千千万万同 龄人一样被剥夺了上大学的资格,等待他们的不是大学 校园,而是农村广袤的土地。19岁的黄松挥别大学梦, 下乡成为一名知青。几年后的1971年,他又远赴兰州 军区参军,成为了一名专门开汽车的“汽车兵”。黄松 的父亲是二汽元老黄正夏,也是对儿子一生影响最大的 人,正是父亲的决定促使他日后成为中国汽车界的栋梁。 文革后期,黄正夏恢复工作后来到当时的武汉二汽任职,
易出问题,而东风经常因车速快出现跑偏和侧滑问题。
为解决问题,孟少农提出64项改进.研发了BQl40-1.
求,或者说超出了人们的要求……显示了极好的越野机
动能力。其可用性超过了.陆军的标准.达到了90%。很 高的有效载重能力对美军来说也是绝对的保证。” 悍马的突出表现自然引起我国军方的高度重视。为 提高中国陆军战斗力,一场研制“中国悍马1的任务已 迫在眉睫。1997年,原总参装备部部长贺鹏飞开始在全
对他而言,继续在东风研发汽车才是最重要的任务,这 也是父亲交给他的任务。他动情地说:。前年我父亲去世 了,去世前跟我说的唯一一句话就是:‘你说什么也不能 离开东风,你的根子在东风。“
如今64岁的黄松已经从东风的管理层退休。成为
的问题。就这样发现一个解决一个,到最后终于实现全
部归零。”黄松感叹道。 2006年10月,我国第一部三代高机动性军用越野 车全部定型试验已完成。该车通过了115万公里的道路 强化试验,并完成了热区、沙漠.高原、寒区、沿海等
、
、
!、
∑塑竖!△垫!!堡∑・l:!!壁丛堕垒
一人■赍栏,
开始在2吨半越野车EQ240基础上开发5吨民用载货车
黄松一生为之骄傲的任务出现了。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 中,美军装备中出现一种外形低矮宽大,模样奇特.越
项目——EQl40。第二年7月,源于军车技术的EQl40
投入市场。不仅车速快而且省油,技术水平比较高,在 当时国内市场占有率很快位于同类车型之首。 但是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抛锚的是解放,掉沟里
马。 一直未放弃研制中国悍马梦的黄松,立刻找到时任
10万辆,操控稳定性能也再未做过任何调整。“EQl40一2
东风总经理的苗圩。苗圩当即表示应全力支持黄松争取
拿下该项任务。 2002年4月,3家竞标单位在北京空军招待所会议
到现在~直还在生产,生命力很顽强。侧滑和刹车跑偏的 毛病,都是我们在1988年那次攻关拿下来的。我的信念
后分成两个研发队伍,一个是“猛士”的研发、另一个 是东风自主品牌的研发。目前他在母校武汉理工大学任 首席教授,并且带了四个博士,正计划着下一步在东风 技术中心再培养个博士班。 谈及东风的自主品牌风神系列时,黄松说:“猛士’ 开发成就了东风整个技术队伍的一种追求精神,就是追 求钻研、研究技术。别的车企做自主品牌汽车时间长, 我们东风起步晚,能做成目前这样,我觉得很不错了。 希望广大车主们能多一点耐心、肯定和鼓励。”
这源自总装2004年在北京展览馆举办的一次军用车辆
同时研制出国际第四代军车。这个项目要用十年才能完 成,但黄松却对此抱有坚定的信心。 当被问及自己为东风汽车留下最大的财富,黄松认 为,最大的财富是不断钻研和攀登技术高峰的精神。黄
松留给东风的不仅是猛士。还有更重要的人才资源。从 当初。猛士”研发人员100多人到现在有1000多人,之
展览。当时总装备部副部长李安东中将来到。中国悍马” 身边,在听取黄松汇报时突然问道:。这车叫什么名字?。 这个问题的确将黄松给难住了。得知尚未命名后,李安 东沉吟思索半晌,吟诵出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大 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个车看起来威风 八面,是我军守四方的猛士,就叫‘猛士’吧。4从此,
最后生产出的E()14p1侧滑问题却仍未能解决。19韶年为
彻底解决侧滑问题,黄橙从盂少龙和自己的父亲手中接
受了这个颇为艰巨的任务。黄松说:“我分析侧滑的问题
应该是汽车后轴轴转的方向不对。汽车侧偏时,后轮随 之转向,但转的方向错了后就增加甩尾的概率。当时我
们技术队伍中有两种想法,认为车速快而导致侧滑是正 常的,还有人觉得跑偏与轮胎花纹有关。但最后的结果 证明,我的想法是正确的。”
这是一位与汽车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科研人员,自
1978年从武汉工学院(现武汉理工大学)毕业,黄松一 直在东风汽车公司从事产品研发工作。三十多年的时间 里,他曾担任东风汽车公司专务副总经理、产品总设计 师,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现为东风汽车公司高级顾问、 产品总设计师。 2008年东风汽车公司研发生产的1.5吨级高机动性
是问题解决后,绝对不会再出问题。果然在BQl4p2生
产后,突然之间就再没有人反馈侧滑这个问题。”黄松说。
室展开最后角逐。由于1997年以来.心系研发任务的
黄松一直在为制造中国悍马而准备,最终在他的努力下, 东风公司的标书以全票通过。次年3月,东风汽车公司
一手打遥“猛J二”的功Ij
在成功推出改进的EQl40—2后,更艰巨但足以令
拿到合同仅仅只是第一步,黄松将要面临的是重重
的关卡。黄松说:。军品研制分为概念车、出样、正样,
定型4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要接受评审管理。而每个阶 段中又有3个节点,4个阶段就共计12个节点,每个
节点都需要验收。验收是非常严格的,当时出样车就搞
了3轮,一轮接一轮。光我们实验的样车就有七八十台, 都要经历严酷的考核,强化历程累积达200万公里。”从 设计室到车间、从车间到试验场、从试验场到部队,这 样的工作节奏他保持了5年。“我有一个本子用来记录试 车中出现的问题.解决一个就画个勾。刚开始的时候是 400多个,慢慢地降到200多个,但有时候又会增加新
顺利与总装签订了1.5吨级高机动性军用越野汽车研制 合同。
万方数据
76
瀛~ 。撼㈦ 。批呲耋|队叭№ 枷m 叭m
乱∞ ¨叫 吖洲 引 阽
炼出一支队伍,在新材料、新设备的使用上也获得突破。” 在次年1月举行的。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大会4上,东风1.5吨级高机动性越野汽车(东风。猛士”)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等奖,这是中国汽车行业22年来 获得的唯一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9年,东 风“猛士”总设计师黄松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候 选人t在巨大的荣誉面前,黄松却显得尤为平静。因为
了25000公里的拉练,从拉萨到乌鲁木齐、西双版纳等地, 他们回来后告诉我,跑了这么远这些车都没有动过扳手。 而现在.我最大的心愿就是研制出第四代的‘猛士’!” 不久前黄松最终顺利获得总装备部的该项预研任
务。现在的他斗志昂扬正全力准备与美军竞赛,争取能
能力还是坏路平稳性.猛士的主要性能指标均超过目标 样车,并且如张小虞所言实现了百分百的国产化。 说到“猛士”这个名字的由来,黄松兴奋地讲到,
计算与分析时间。最后找到的症结正如黄松事先预想那
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对观礼台上的贺鹏飞表示,中
国汽车工业一定能拿出两个百分之百的中国悍马:一个 是百分之百自主知识产权,一个是百分之百国产化。这 番话坚定了军方继续推行研制中国悍马的决心,到r 2001年年初,总装备部发布了研制高机动性越野军车的 竞标通知,标书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为划时代车型,
D0『:f
O.3772/j.㈣1 009
5659 201 2.05
020
他正是奠定日后东风汽车飞速发展与崛起的功臣之一。 1975年2月,复员后的黄松跟随父亲来到武汉参加
黄松,“中国悍马”、“猛士”的缔造者,多年来为 东风汽车公司和我国的汽车工业做出突出贡献,取得了 重大成就。
二汽建设,成为一名普通的试车员,并没有因为父亲的 关系而得到丝毫的优待。相反父亲一直告诫他,要努力 成为一名出色的技术人员、不要走管理的路线.而这成 为黄松一生坚持的信条和准则。进入二汽后没多久,黄 松作为工农兵大学生进入武汉理工大学学习,1978年毕 业后再次回到二汽,先后主持245、140—2、153、145 等车型的研发工作。其中最令他自豪的,无疑是解决 EQl40一2的侧滑和跑偏的问题。 黄松介绍道,当初国家决定建立二汽是为了能在战 争中保障军车的生产,建设纲领为10万辆,其中军用 车4.5万辆,其余5.5万辆为5吨的民用车。到20世纪 70年代后期时,国内每年只能消化几千辆军车,导致二 汽几万人的大厂大量产能被闲置,一直处于亏损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立刻上马5吨民用车的计划,形成 5吨民用车的生产能力,早日争取收支平衡。1977年lO 月二汽成立了产品指挥部,由孟少农和陈祖涛总负责,
越野汽车——“猛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
是中国汽车行业22年来所获得的唯一一个国家科技进步 一等奖。而这辆超越美国悍马的“猛士”.正是由第一完 成人黄松倾注全部心血、花费数年时间所研制。 如今的黄松尽管已过花甲之年,但却精神矍铄、研 发热情不减,刚拿到第四代军车研发课题的他告诉记者:
万方数据
时,黄松却并没有接受。当时,时任东风总经理的马跃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