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的营养品——书籍今天我谈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为什么要阅读;第二,读什么样的书;第三,怎样阅读;第四,怎样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
一、为什么要读书1、从大的方面说,读书事关民族文化的传承人类千百年以来保存智慧的手段不出两端:一是实物,比如长城、故宫、甚至于那些被发掘的文物等等,二就是是书籍,而且以此为主。
在发明文字以前,保存智慧靠记忆;文字发明了以后,则使用书籍。
所以说书籍是贮存人类代代相传的智慧的宝库。
后一代的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
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永远不停地向前迈进,靠的就是能读书又能写书的本领。
咱们国宝级人物季羡林有这样一段精彩的论述:他说人类向前发展,有如接力赛跑,第一代人跑第一棒,第二代人接过棒来,跑第二棒,以至第三棒、第四棒,永远跑下去,永无穷尽,这样智慧的传承也永无穷尽。
这样的传承靠的主要就是书。
所以说书是事关人类智慧传承的大事,更可以说是全世界的大事。
举例:犹太民族十分重视读书,从以下小故事,可见一斑。
犹太人向他们的年幼的子女提出这样的问题,假如家里发生了一场火灾,自己在逃命的同时,最不能丢掉的东西是什么?他们的子女常会回答是钱或者是金银珠宝。
犹太人会教育他们的子女,最不能丢掉的是智慧。
如果一个人拥有智慧,即使他一无所有,他还可以从头再来。
如果没有了智慧,即使有再多的金钱也无济于事。
美国总统布什在任期间提出一项颇值得我们关注教育改革法案,。
这项法案的主要内容是:拨款240亿美元,加强对中小学教育的投入和管理,要求全国中小学必须举行阅读考试,学生考试合格才能毕业,学生考试成绩达到合格要求,学校才能得到联邦政府的额外拨款.如果连续三年学校学生考试成绩不合格,校长教师被“炒鱿鱼”,这项法案以绝对优势通过。
由于美国政府重视,不仅中小学,连大学也掀起了阅读的热潮。
老师陪孩子读书,家长陪孩子读书,孩子住院期间护士要陪孩子读书,全国上下形成了一个浓厚烈的读书氛围。
对比咱们国家,阅读的现状并不乐观,人均年读书量不足5本,这还要加上我们的一些教辅材料。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民族没有读书的习惯,你能说这是个健康的、向上的、进步的民族吗?2、从小的方面说读书对我们的自身成长至关重要凭老师多年的经验发现:优秀的同学,各有各的优秀,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喜欢阅读;不优秀的同学,各有各的不优秀之处,但也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不喜欢阅读。
有的同学也许会说,我每天功课都来不及完成,学习都感到困难,每个周末还要补课请家教,哪有时间读书啊?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的话:“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
”“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力活动就越活跃。
”为此,“不要靠补课,……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如果一个学生广泛地阅读,那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任何一个新概念、新现象,就会纳入他从各种书籍里汲取到的知识体系里去。
在这种情况下,课堂上所讲授的科学知识就具有特殊的吸引力。
”听了这段话,你是不是有所启发呢?(1)读书中可以学习做人当代的国学大师南怀瑾也曾说过: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传统最正确的答案,便是“读书明理”4个字。
明个什么理呢?自然是要明白做人的道理。
(2)读书丰富思想我们除了具备专业的科学的素质之外,丰富的思想,细腻的情感和浓烈的人文精神则更能彰显人的高贵与深刻。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
"他的意思是说,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致人于死地。
可是,即使如此,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人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
人的高贵就在于他有灵魂生活。
作为肉身的人,本无无高低贵贱之分。
惟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贵和卑鄙。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书籍,能让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读书能提高人的修养,净化人的心灵,能让人从枯燥的工作和烦琐的生活中挣脱出来,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成功,智力因素的作用仅占20%,而80%则是情感,而要培养细腻的情感最有效的途径便是读书。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我把阅读分成有用的阅读和无用的阅读。
所谓有用的阅读就是为了拿一个文凭,为了在社会职业中提升自己的阅读。
这种阅读当然是重要的。
但是,比这更美好的境界是无用的阅读,就是为生命、为成长的阅读,它不见得能直接给你一个文凭,不一定给你专业的技能,但是它能让你的心灵变得辽阔。
生活就是一锅滚开的水,它一直都在煎熬你,问题是你自己以什么样的质地去接受煎熬,最终会看到不同的结果。
读书就是干这个的,就是滋养自己。
(3)读书开阔眼界人生在世百年,认知总是有限的。
如果总是满足于关注身边的日常琐事,难免让自己的认知途径变得更为狭窄有限。
但是读书却可以让你放眼世界,丰富阅历,将无限广阔的空间陈列在你的眼前。
可以说读书,正是一条开阔眼界的捷径。
所以有一句话说的好:“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
”这是我从三个方面谈了读书对于我们个人成长的意义。
3、从实用角度看读书的必要书籍就像难得的朋友,在你不需要的时候,你感觉不到他们的存在,在你需要的时候,他们总是及时地来到你的身边,忠诚守候在你的生命左右,随时宽解,充实你的灵魂。
——俞敏洪读书的实用价值:老师们的经验,爱看书的同学往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俱佳;写起文章立意高远文采斐然,不仅语文成绩,而且各科成绩都会非常出色。
4、特别提示:上网,看电视不能代替读书现在是传媒昌盛的时代,影视信息铺天盖地而来,比起书本来,上网,看电视,不仅吸引人,而且信息也很丰富,但是同学们请注意:信息不等于思想,资讯不等于学问。
上网看电视不仅不能带来思想上的启迪而且还有更严重的后果!读书时需要动脑筋,需要思考与想像,而这两点是智力产生的最重要的两个要素;影视的特点就是过于直白了,当声音传到耳朵里,图像进入眼睛中时,思考与想像几乎凝滞了。
这就是读书与看影视之间最大的不同,长期沉溺于影视之中,必然导致智力的衰竭。
所以不要让那些过眼云烟、平庸的低俗的生活方式占据你生命的绝大部分。
直面阅读的情趣不是网上阅读完全取代的。
所以我们要从神奇的网络,眩目的肥皂剧中走回那整齐的黑色行列里,像鲁迅先生,把靠在藤椅上阅读当作一种乐趣。
以上我从四个方面谈了第一个话题,我想做这样一个总结:"读书不需要理由,不读书倒需要说说理由!”改自"两弹一星"的元勋的一句话(介绍彭桓武先生)("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倒需要说说理由!)二、如何选好书?我觉得,一本好书,不在于它的价格是多少,而在于他给你精神上带来了多少价值。
读书也象开金矿一样,“沙里淘金”。
首先,经典名著必读。
如果困难,可以先读简装本,一点点地培养渗透对经典作品的领悟理解,如世界名著,诺贝尔获奖作品,中国的古典名著等等。
经典名篇都是经过了时间淘洗的,经过了实践检验的,具有超越时代意义的不巧之作。
这些作品应该成为我们阅读时的首选。
著名作家曹文轩还将书分为“爷爷辈,父亲辈,儿子辈,孙子辈”的,选择书是要论资排辈的,当然首选的是最有分量的爷爷辈的书,如《红楼梦》这样的名著,这样的书在曹文轩看来书具有“高贵血统”的书,是有“文脉”的书,至于说“孙子辈”的书不是绝对不可以读,但这一定不是我们首先要读的、重点要读的、必须要读的东西。
曹文轩教授还说“如果你看书时,不时会有惊讶,很想把它抄在笔记本上”,这样的书就是有“文脉的书”,而不是除了情节的吸引外什么没有,读完什么也不留下的书。
这种书就是值得你读的书。
其次,在自己年龄段畅销,知名的书必读。
那里面,你能体会到新思想,新动态,新形式,让你轻松融到时下读书一族,不至于被丢弃在外。
第三,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读,去选。
可在某一兴趣领域做个读书高手,如喜欢童话,就将童话类书读多,读全,然后再主攻下一兴趣,如科学类等等。
第四,根据自己知识的缺漏去读,去选。
如英语可能薄弱,就选读一些英汉对照类的书读;如作文较困难,就去选一些如何写好作文的书来读,这样,有目的地去读书,选书,因需而读书,使读书的效果会更显著,收获也最多。
三、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做到高效阅读:1、注意阅读宣传带、封面附属文字。
阅读这些,有助于我们对本书内容、价值的了解。
2、养成先看目录的好习惯。
目录,犹如我们游玩时的地图,了解了方位,才有利于更好的行动。
所以,读书首看目录,有利于我们阅读时对重点的把握。
3、重要、难解之处多看几遍。
古人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
对文质兼美、寓意深刻、篇幅短小的诗歌、散文或名言名句,最好采用背诵的方法。
这样就“纳为己用”日积月累,形成积淀。
4、准备一个别致的书签。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很难一口气读完一本书,这时候,我们可以运用书签作为标志。
5、学会批注。
在阅读过程中,学会用不同的符号记录自己的信息,学会在书中直接书写灵感。
6、学会用“耳朵”看书。
现在科学技术较为发达,电子阅读、听录音都不是什么难事。
对于一些文字数量较多的书籍,可以在适当的环节运用“耳朵”读书。
7. 写读书笔记。
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将感想写成短文,即读后感。
长的几百字,短的几十字。
经常写读书笔记,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分析能力,是练笔的好方法。
读书笔记应根据阅读目的不同而各有侧重点,总结起来有三种;一是提纲式读书笔记,侧重于写出作品内容;二是心得笔记,重在写自己的体会;三是摘录笔记,摘录好词佳句。
小学生写读书笔记不可能面面俱到,可根据年级层次和阅读目的选择其中比较有价值的一方面来写。
为了方便学生写读书笔记,教师可帮助学生设计一种格式,让学生按照阅读目的有选择有详略地填写。
如下表所示:以上几种阅读方法,不是孤立的,可以配合。
无论哪种方法,只要能持之以恒,你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提高。
四、怎样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一、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阅读环境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方面:1、物质环境。
家庭要努力营造阅读氛围。
首先家长要保证孩子有喜欢的书可读,在他们伸手可及的地方都可以拿到书,随时都可以看书。
同时,家庭内约定一个固定的专为读书安排的安静时间。
有一位伟人在他的文章中回忆自己儿时所受的家庭教育时写道:我的家里每天都有一个“肃静时刻”,在这个时候,大家都在工作或者阅读,大人和孩子都一样,是不允许打破这个安静时刻的。
“父亲在自己的书房里办公,哥哥姐姐在看书或做作业,母亲坐在一张大桌子旁边做针线,我们两个小一点的坐在母亲边上看着小人书。
”他认为,是这样的“肃静时刻”养成了他自觉遵守纪律、自我控制的习惯,还使他养成自觉读书、学习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