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1)错。
国际贸易是独立关税区而非国家之间的贸易。
2)错。
不同独立关税区之间,而且是商品而非限定货物。
3)对。
贸易的背后意味着国际分工和资源的世界范围配置。
4)对。
市场较小国家,分工的范围受到限制;分工的深入对国际市场依赖更深。
5)错。
商品包括货物、服务和技术、专利等等。
6)错。
一个国家可能有多个独立关税区。
7)错。
国际贸易总额由各独立关税区的出口值或者进口值加总而得。
8)对。
定义如此。
9)错。
贸易条件指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比。
10)对。
间接贸易中间包含转口贸易。
11)错。
转口贸易只是间接贸易的一个环节。
12)错。
转口贸易存在商品的二次所有权转移(出口国与转口国之间,转口国与进口国之间),过境贸易不存在商品所有权出口国和过境国之间的转移。
2.出口依存度=出口总值/GDP=12016/49928=24.07%进口依存度=进口总值/GDP=10056/49928=20.14%贸易依存度=贸易总值/GDP=22072/49928=44.21%3.中国是一个贸易大国,主要出口品和主要进口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比都相对较高,数量极为庞大。
主要出口品的大幅增加导致国际市场供给大幅增加,出口商品的出口价格下跌。
主要进口品随着国内的需求的大幅增加,导致进口商品的国际价格(进口价格)上升。
某种程度上中国的贸易条件恶化为一种不得已的结果,但是另一方面也为影响相关商品的国际价格提供了基础。
4.1)对。
PPF曲线表示特定技术约束下的资源禀赋的最大产出能力。
2)对。
更加简单的表述为对应于机会成本的递增、递减和不变。
3)对。
规模报酬递减意味着边际成本递增,也就意味着机会成本递增。
4)对。
生产可能区域内任何一点,要么表示资源没有完全被使用,要么表示资源的使用效率过低(资源被完全使用时)。
5.1)等收入曲线的斜率=-P X/P Y=-10/2=-2;因为相应的方程为:Y=R/P X -P X /P Y*X2)最优生产点的条件是MRST=P X/P Y=2; 最优点的单位机会成本等于MRST=2.6.边际替代率(MRS)表示横轴商品(X)替代纵轴表示商品(Y)的能力。
当X商品的消费不断增加而Y商品的消费不断减少时,前者的边际效用不断下降,后者的边际效用则不断上升。
使用一种边际效用不断下降的商品去替代边际效用不断上升的商品进行消费,在保证消费的总效用不变的前提下,一定是替代能力越来越差。
7.1)预算约束线的斜率=-P X/P Y=-100/200=-0.5; 截距=M/P Y =1000/200=5.2)最优点上,MRS=P X/P Y =0.5.8.封闭经济中,由于没有贸易,消费来源于生产;所以最优消费点与最优生产点重合。
10.贸易三角形为TAE. 能够告诉我们以下信息:1) 贸易条件2) 贸易分工方向 3) 出口量 4) 进口量11.画图参照教材图1-6.1) 按照题意,开始时两国之间没有贸易的可能。
两国在所有产品的供求影响因素都相同,则相对供求曲线必定也相同;由此确定的产品相对价格也必定相同,不存在贸易的套利空间。
2) 出现技术进步一国,X 商品的成本下降,相对供给曲线必定向右移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此决定的X 商品的相对价格必定低于另一国。
所以该国将会专业化于X 商品的生产,另一国将于专业化于另一种商品的生产。
12.画图参照教材图1-7.1) 中国大规模的基建将会使得中国对于铁矿石的需求大幅增加。
表现为本国的出口商品的提供曲线右移,或者他国的铁矿石的提供曲线右移,最终导致中国的贸易条件恶化。
2) 外国媒体的抹黑,将导致外国对于中国服装偏好的减弱、需求下降。
表现为中国出口商品服装的提供曲线的右移,最终导致中国出口商品的贸易条件恶化。
第二章1.1) LP CM =1/100=0.01;LP AM =1/200=0.005;LP CM >LP AM ,所以在手机生产上中国具有绝对优势。
2) 单位劳动投入系数:αCM =100;αAM =200;αCM <αAM , 所以中国具有手机生产上的绝对优势。
与1)中的判断结果一致。
3)C CA M =100/200=0.5; C CA P =20000/10000=2;C CA M <C CA P , 所以中国在手机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或者说比较优势。
4) LP CA M =0.01/0.005=2; LP CA P =(1/20000)/(1/10000)=0.5; LP CA M >LP CA P ,所以中国在手机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
5) 两者的结论完全一致。
6) C MP C =100/20000=0.005; C MP C =200/10000=0.02; C MP C <C MP A ,所以中国具有手机生产上的图1.5比较优势。
7) C PM C =20000/100=200; C PM A =10000/200=50;C PM A <C PM C ,所以美国具有飞机生产上的比较优势。
8) 两者的结论一致。
一国不可能在所有产业上都具有比较优势,也不可能在所有产业上都是比较劣势。
9) 三者的结论完全一致。
2.1) 对。
2) 对。
3) 对。
4) 对。
3.画图参考教材图2-1.1) 比较优势理论表述:每个国家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各国都按照比较优势参与国际贸易和分工,社会福利水平都将得到提高。
2) 中国和朝鲜的比较优势阐述;3) 中国和朝鲜的专业化分工方向分析;4) 结合图形予以说明;5) 结论。
4.1) 必要条件:两个国家在两个产业上的机会成本不相等。
2) 充分条件:贸易条件位于两国的机会成本之间。
5.1) 美国人的看法是错误的。
构成商品成本的因素来自于多个方面。
即使是理论上限定于一种要素劳动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等于其平均成本,等于工资率与单位劳动投入系数之乘积,或者说等于工资率除以劳动生产率。
中国人的工资低,但是未必会一定导致中国商品的低价格优势,理由在于中国的劳动生产率也很低。
2) 中国人的说法也是错的。
一个国家所产商品的价格优势受到该国相对工资率的影响,但是同时也受到该国相对劳动生产的影响。
只要美国的相对高工资,没有高于其相对劳动生产率,就不会导致美国产品的高价格,从而不会影响其比较优势的形成和维持。
第三章1.1) 中国的劳动充裕度=TL/TK=4/20=0.2; 越南的劳动充裕度=TL/TK=0.3/1=0.3;中国的劳动充裕度小于越南的劳动充裕度,所以越南是一个劳动充裕国家,中国是一个资本充裕国家。
2) 在物以稀为贵的规律下,中国的劳动的相对价格也就是相对工资率应该高于越南。
2.1) 50150===KB LB LB ααρ; 02.0501===LB KB KB ααρ 2) 2001.020===LD LD LD ααρ; 005.0201.0===LD KD KD ααρ3) 连衣裙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自行车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4) 52001000===KC LC LC ααρ; 2.01000200===LC KC KC ααρ; KB KC ρρ ; 所以汽车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自行车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5) 自行车与连衣裙比较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与汽车比较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结论是:一种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还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取决于和哪一种产品相对而言。
3.1) 手机价格上升时,其使用的要素劳动和资本的价格都将上升。
原因在于要素的需求是产品需求的派生需求。
短期内,可以考虑手机的供给不变,手机价格上升可以看做是手机需求增加带来的结果。
所以背后意味着对于劳动和资本的需求也上升,所以其价格会上升。
2) 对资本收益率的影响更大。
作为一种资本密集型产品,使用资本的比例相对更大,所以手机价格的上升以及其背后的手机需求的增加,对于资本的派生需求比对于劳动的派生需求的影响更大。
也就意味着,资本的价格即资本收益率所受到的影响会更大。
3) 生产商将会使用资本来替代劳动。
资本密集度会上升,劳动密集度会下降。
4.要素密集度用于表示一种产品生产中对于某种要素的依赖程度。
该种产品属于特定要素的密集型产品与否,取决于与另一种产品相比较的结果。
要素密集度会随着特定要素的相对价格的变动而变动。
要素密集度不发生逆转,意味着一种产品相对另一种产品是某种特定要素的密集型产品,则不管这种要素的价格如何变动,该种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始终大于另一种产品的要素密集度。
比如,甲产品如果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乙产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当劳动的相对价格出现上升时,两种产品的劳动密集度都会出现下降,但是甲产品的劳动密集度总是高于乙产品的劳动密集度。
5.生产可能性曲线具有偏向一国充裕要素密集型产品的性质。
德国作为一个资本充裕国家,其相应的PPF 曲线会偏向于资本密集型产品一端;缅甸作为一个劳动充裕国家,相应的PPF 会偏向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一端。
6.1) 画图参照教材图3-3。
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中国的充裕要素密集型产品(一般制造业产品)和肯尼亚的充裕要素密集型的矿产品。
2) 要素禀赋理论陈述。
3) 中国资本充裕,肯尼亚矿资源充裕4) 中国的比较优势在于制造业,肯尼亚的比较优势在于矿产品。
5) 两国按照比较优势开展贸易,中国专业化于制造业,肯尼亚专业化于铜矿产业,两国的社会福利都会得到提升。
7.1) 画图参照教材图3-4。
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中国的充裕要素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和越南的密集要素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农产品。
2) 要素禀赋理论陈述。
3) 中国资本充裕,越南劳动和农业资源充裕4) 中国的比较优势在于资本密集型产品,越南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农产品。
5) 两国按照比较优势开展贸易,中国专业化于资本密集型产品,越南专业化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农业,两国的社会福利都会得到提升。
8.S-S定理可以推论出,贸易会导致充裕要素的收入上升,却会导致稀缺要素的收入下降。
1)农用地是美国的充裕要素,所以农场主会从贸易中受益。
2)劳动是中国的充裕要素,大葱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所以种植大葱的农民会从贸易中受益。
3)台湾的充裕要素在于高科技资本,所以作为高科技资本的所有者的代工工厂主人,会从贸易中受益。
4)德国的充裕要素并非是高科技工人,所以贸易会对这种稀缺要素的收入产生负面的影响。
9.1)要素价格均衡化定理陈述。
2)贸易应该导致中国的产业工人工资应该与发达国家的工资水平看齐。
3)现实是,除了最近两年,产业工人的工资并没有大幅增加,与发达国家的工资水平差距巨大。
4)工资没有均等化的原因在于,中国并没有满足S-S定理所要求的充分就业的前提条件,国际贸易也没有完全自由化。
第四章1.1)椰子产业的名义日工资为50美元,粗布产业的日工资为2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