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患者的射频消融治疗
摘要目的研究射频消融治疗持续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90例持续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同时接受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射频消融治疗,对比两组心脏彩超指标与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84.44%,同时LVEF(66.78±7.14)%、LVEDD[(53.11±5.17)]mm、E峰(73.68±6.97)cm/s、E/A峰(1.42±0.1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峰(51.97±5.27)cm/s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射频消融治疗持续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可有效改善心室功能,提高治疗的有效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持续心房颤动;心力衰竭;射频消融
心房颤动与心力衰竭关系密切,两者可相互作用加重病情,治疗心房颤动的关键在于控制心力衰竭,而治疗心力衰竭的重要环节就是抑制心房颤动,寻找有效的治疗方式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1,2]。
本次研究对本院90例患者中的45例采取射频消融治疗方式,取得满意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2月90例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8例,女42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4
2.18±6.77)岁。
并发症包括冠心病35例、心瓣膜病25例、高血压心脏病20例。
根据纽约心脏协会(NYHA)对患者心功能进行分级,Ⅱ级24例、Ⅲ级34例、Ⅳ级22例。
均接受常规检查确诊为持续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
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45例,且性别、年龄、并发症、心功能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对照组:静脉滴注胺碘酮,首次以5% GS配合150 mg 10 min内推注,滴速1.0 mg/min, 6 h后减少至0.5 mg/min。
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行射频消融治疗,常规处理麻醉后,于右测股静脉内放置四级冠状窦标测电极,将1根SLI鞘放置在穿刺房间隔中,完成左房-肺静脉造影后,把冷盐水灌注大头消融导管放入左心房,并在三维标测指导下依靠Carto做出肺静脉以及左心房的三维解剖图,定位肺静脉前庭消融靶点后可开展左右侧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及房顶线、二尖瓣峡部线、三尖瓣峡部线的消融。
若为房扑再行激动标测寻找激动起源点再行消融。
若仍然是心房颤动,则给予电复律转为窦性心律,在窦律下继续消融残余电位后,验证三条线双向阻滞。
结束手术。
术后常规口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及抗凝药物。
1. 3 疗效判定标准与观察指标①两组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标准,显效:NYHA分级下降2级或2级以上;有效:NYHA心功能分级下降1级;无效:NYHA心功能分级并未下降或上升。
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的总和。
②心脏彩超指标:测定舒张早期、晚期的充盈峰速度(E峰、A峰),并比较两
者数值(E/A),另外测定射血分数(LVEF)以及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
1. 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各项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 2 两组患者的心脏彩超指标对比观察组LVEF、LVEDD、E峰、E/A峰数值均高于对照组,A峰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3 讨论
胺碘酮属于多通道阻断药物,具备多种离子通道,有较强抑制功能以及β-受体阻滞剂功能,其价值体现在能够预防心肌缺血,同时无明显负性肌力,可抑制心律失常以及心力衰竭[3]。
射频指一种可达到15万次/s的高频振动,而人体通过离子移动来完成电流传导,因此高频交流电能够有效凝固异常传导通路。
且无明显副作用。
持续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治疗是经股静脉血管穿刺,行房间隔穿刺后把电级送至心脏左心房,并找到肺静脉前庭定位后进行放电消融[4,5]。
本病例是通过阻断肺静脉与左心房的异常电传导。
并行左心房的基质改良使心房颤动转为窦性心律,使房室同步化传导,改善心功能。
这种技术在持续心房颤动患者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目前除射频消融外还无其他根治方式。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单一药物治疗的对照组,同时心脏彩超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再一次证明对持续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患者采取射频消融治疗具有疗效可靠、心功能改善显著等众多的优势,应在相关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陈鑫.心力衰竭与心房颤动.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0(4):216-218.
[2] 张显红,杨刚.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前后左房压力测量的意义. 广东医学,2012(14):2099-2100.
[3] 贺勇,王晶,贾锋鹏,等.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价值.重庆医学,2013(14):1585-1588.
[4] 刘健,袁忠祥.瓣膜置换术同时行射频消融迷宫手术治疗风心瓣膜病合并房颤的临床经验.临床外科杂志,2011(2):112-114.
[5] 温旭涛,谭海斌,杨希立,等.射频消融治疗45例预激综合征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分析.重庆医学,2013(14):1639-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