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高处作业吊篮事故案例分析案例一自制高处作业吊篮坠落事故1、事故简介某建筑工地,一台施工单位自制的高处作业吊篮突然发生单边工作钢丝绳断裂,悬吊平台向一侧倾覆,致使正在悬吊平台上施工的4名作业人员从20多米高空处坠落,当场死亡的重大事故。
2、事故原因分析⑴经有关报道:“施工单位不按原审批的满堂脚手架施工方案规定进行施工,而是擅自采用自行设计、制作,未经审批的吊篮施工”。
即事故吊篮是一台不合格的设备。
由于事故吊篮是自制的,主要部件是外购组合的,存在设备整体匹配问题、工作钢丝绳选型及质量等级问题、安全装置调试保养以及缺乏专业管理知识等问题。
⑵由于吊篮安装没有资质,存在安装调试质量隐患。
⑶作业人员无上岗证、违规作业不系安全带。
3、教训和措施⑴吊篮严禁擅自制造,必须由取得国家或国家工程机械学会颁发的制造资质证书的专业厂家生产。
⑵吊篮的安装拆卸应当具由国家工程机械学会颁发的安装、维修资质证书,方可作业。
⑶吊篮的安装、使用和拆卸应当实行登记备案。
⑷作业人员的安全带不得扣在悬吊平台的拦杆上,必须扣在生命绳上。
⑸加强高处作业吊篮的安装、使用和拆卸的检查与监督。
下图:当时的事故现场以及4名工人的遗体。
案例二吊篮工作钢丝绳断裂1、事故简介某一在建工程,在进行第28层至29层玻璃幕墙施工中,发生吊篮悬吊平台一侧钢丝绳断裂,一端头朝下脱落,倾斜角较大导致其中3名作业人员从70多米高空坠落当场死亡的重大事故。
下图:事故吊篮一端朝下,挂在建筑物上。
2、事故原因分析在玻璃幕墙阶段施工,因无外架等异物,一般不存在与悬吊平台干涉造成坠落事故。
但有下例可能:⑴悬吊平台上作业人数和堆放材料重量之和超载。
⑵因工作钢丝绳使用时间较长造成疲劳破坏。
当吊篮悬吊平台一侧工作钢丝绳断裂后,由于同侧的安全锁起作用,夹紧了安全钢丝绳而未使悬吊平台坠落。
3、教训和措施⑴作业人数不得超过三人。
控制悬吊平台的载重量。
⑵作业前,悬吊平台须进行上、下试运行以及平台两端倾斜角度在规定摆角方可开始作业。
⑶要认真检查工作钢丝绳、安全钢丝绳并做到定期更换。
⑷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把安全带扣在安全绳上。
下图:正在救援吊篮上其他人员案例三吊篮工作钢丝绳断裂1、事故简介:市某在建高层建筑工地上,一台悬挂在五层高度的悬吊平台一侧的钢丝绳突然断裂,正在悬吊平台干活的一名作业人员随即顺势从吊篮悬吊平台坠落至地面,当场死亡。
2、事故原因分析引起工作钢丝绳断裂(悬吊平台一端被悬挂着),一般有以下几种原因:⑴吊篮安装完毕,未对悬吊平台作坠落试验(割断平台任意一侧的工作钢丝绳,安全锁应能可靠锁住安全绳)。
⑵作业前,未能切实履行对悬吊平台的上、下运行试车、以及悬吊平台两端倾角的调试工作。
⑶由于施工中因电焊机搭铁在悬吊平台上、电焊产生的火星、污泥杂物等导致钢丝绳受损。
⑷工作钢丝绳到了该换的时间而未及时更换。
3、教训和措施⑴吊篮使用单位或吊篮作业人员应对工作钢丝绳和安全钢丝绳实行每天一检及不定期检查的制度。
⑵工作钢丝绳和安全钢丝绳不得损伤或变形、扭曲。
⑶悬吊平台使用中,遇到顶部或旁侧有电焊作业,必须将钢丝绳、提升机导线、电缆线等保护好,防止电焊火花侵蚀。
注意不将塑料薄膜、胶带纸粘附在钢丝绳上。
⑷作业中,必须系好安全带,在安全绳上扣好自锁器。
⑸施工和监理单位应对吊篮使用过程实施检查和监督。
案例四吊篮工作钢丝绳断裂1、事故简介某工地,一台吊篮悬吊平台在距离地面约20余米的六楼停下来后,两人收拾好工具正要开始施工,突然,吊篮悬吊平台剧烈晃动,紧接着,吊篮(悬吊平台)上的一根钢丝绳一下子从中间裂开,吊篮(悬吊平台)猛地向一侧翻过去,两人被“倒”向地面,当即死亡。
下图:悬吊平台掉落到裙房上方2、事故原因分析吊篮用提升机,一般多采用蜗轮蜗杆减速系统和压盘压绳方式的“S”型提升机,其工作绳是盘绕在驱、从动轮即压盘的端面上,采用支承件定托工作绳,优点是工作绳不容易打滑。
缺点是工作绳一旦变形或截面增大就不容易通过(绳径>2—3㎜以上就不易通过)。
如果事故吊篮提升机为“S”型结构,能引起工作绳受阻切断的因素有以下几种:⑴工作绳松股(局部变粗);⑵工作绳断股或断丝;⑶工作绳外部有“肿瘤”、疤点(因电焊搭铁、火星、污泥杂物等导致);⑷工作绳存在硬弯;3、教训和措施⑴工作钢丝绳和安全钢丝绳不得损伤或变形、扭曲。
⑵吊篮安装完毕应作坠落试验,将悬吊平台上升至1-1.5m 处停住,割断(氧割或切割)任意一侧面的工作钢丝绳,安全锁应能可靠锁住安全绳。
⑶作业中,必须系好安全带、扣好自锁器。
案例五吊篮悬挂机构失稳1、事故简介2007年11月8日9时许,某筑工地,一台正在30多米高空施工的吊篮,屋顶上吊篮悬挂机构(一侧悬挑端)突然弯曲,致使吊篮悬吊平台严重倾斜,在悬吊平台上作业的4名作业人员因系有安全绳,没有发生意外,事发40分钟后,救援人员将4名工人营救出吊篮。
图示正在营救悬吊平台上的作业人员2、事故原因分析根据图片分析,造成悬挂机构失稳事故有两种因素:⑴由于建筑物外部结构不规则、错位,使固定悬吊平台的悬挂机构其悬挑端伸出量超标(一只吊臂跨距过大),造成受力增加,以至突发事故。
⑵由于建筑物外部结构不规则,两个悬挂机构之间的距离大于悬吊平台的长度即工作钢丝绳不呈垂直线,导致悬挂机构失稳。
3、教训和措施⑴吊篮安装必须根据建筑物外型特点来制定切实可行的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安全性的专项方案。
⑵吊篮安装专项方案须经监理单位审核、同意后方准实施。
⑶梁伸出长度和前后支架之间的距离应符合说明书的规定,所有配重块要平均套在两只支架的穿杆上且作固定。
⑷两只悬挂机构的间距要与悬吊平台两吊点的间距相等,其误差应小于5cm,以确保安全锁的使用。
⑸加强非常态下吊篮施工管理,特别是第二、三方的监管。
案例六吊篮悬挂机构失稳1、事故简介某市某工地一台吊篮,在使用中悬挂机构突然失稳,悬吊平台对接处折断,导致人员坠落。
下图:两只悬吊平台对接造成中间断裂2、事故原因分析⑴事故吊篮的悬吊平台由两只5米的悬吊平台拼接而成,使悬吊平台长度与说明书规定的长度及要求不符,超长及连接强度达不到要求,是导致悬吊平台中间断裂的主要原因。
⑶悬吊平台的载荷分布不均匀,集中载荷是导致悬吊平台折断的起因。
⑶施工现场管理混乱、监管失职;未对吊篮进行日常检查,未按规定佩带安全帽和系安全带,是产生事故的相关原因。
3、教训和措施⑴悬吊平台严禁超长度或将两悬吊平台并连使用;不同厂家的吊篮零部件不得混装。
⑵吊平台的载荷必须分布均匀,工作载荷应不大于额定载荷的80%,严禁长期满荷载;⑶严禁将吊篮当作起重运输设备。
⑷悬殊挂机构配重块应固定并做到不可移动,作业前和作业中应履行检查。
⑸作业人员须具有自我保护意识,佩带安全帽和系安全带。
⑹加强吊篮的安全管理与日常检查和监督工作。
案例七悬吊平台架体断裂1、事故简介2007年8月17日,华海农贸市场工地一台施工中的吊篮悬吊平台架体突然发生断裂,作业人员从高空坠落一人死亡、一人重伤、三人轻伤。
2 事故现场查勘高处作业吊篮的悬挂平台已平放在地上(图1),悬挂架体没有严重变形;左侧的提升机安装架已从提升架上部的第一个螺栓孔处裂开悬挂在半空中(图2),右侧提升机未发现破坏现象,但在安全锁进口的左侧有被钢丝绳磨损现象(图3);楼顶两支架伸出长度及配重安装正常,没有因悬挂平台坠落而发生移动或倾翻;主绳、锁绳及生命绳没有破断现象。
图1 坠落的吊篮图3 右侧安全锁磨损情况图2左侧提升机及提升体悬挂在半空中3、事故原因技术分析⑴现场鉴定根据现场确认可以排除以下几种可能:①超载由于当时作业时吊篮上有5名员工和一块幕墙玻璃(120kg),而吊篮的额定载荷有800kg,根据计算,吊篮未超载。
②与固定物干涉施工进入装饰阶段:玻璃幕墙施工(图2),在工作过程中因无外架等异物,因此不存在与悬吊平台干涉造成坠落事故。
③疲劳破坏从结构件破坏处的断口分析,方管四周无旧疤痕、裂纹等现象;该吊篮在2006年刚出厂,产生疲劳的概率非常小,所以也排除了疲劳破坏的可能;⑵安全锁检测对事故吊篮的两只安全锁,委托市建设机械检测中心检测。
检测结果为合格,符合GB19155-2003要求。
⑶材料化学成份检测及结构分析对事故吊篮左侧提升机安装架的材料进行化学成份检测,检测结果显示,该材料符合GB/T700-2006《碳素结构钢》中Q235B的化学成分要求。
在化学成分符合Q235B的前提下,对架体的结构尺寸进行检测分析。
从厂家技术负责人得知,该产品采用的空心方管规格为40×60×3mm。
对破坏架体进行测量后发现,架体的实际壁厚与理论设计有些出入。
实际测量壁厚仅为2.20mm,负偏差达到0.8mm。
根据《结构用冷弯空心型钢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规定,厚度负偏差上限为10%及0.3mm,空心方管在壁厚方面不符合要求。
众所周知,空心方管在螺栓开孔处存在应力集中。
在现场发现,侧面提升架的方管立柱,在螺栓开孔处的一侧(与悬吊平台连接侧)未采用加强板加强,有应力集中,存在设计上的不合理,可能导致架体首先在螺栓开孔处断裂的原因。
⑷提升机检验从右侧安全锁锁口处的伤痕分析,如图3所示,架体右侧低于左侧时会发生安全锁锁口左边受伤的情况。
可以说明吊篮在上升过程中出现了左、右两端存在高低差现象。
从左侧提升架断裂及右侧安全锁的锁口磨损情况可知,在上升运行过程中,吊篮的悬吊平台右侧低于左侧。
于是对右侧提升机进行拆机检查。
通过解剖提升机发现,导致吊篮坠落的是由于蜗轮、蜗杆没有足够润滑油而产生磨擦,导致蜗轮的齿完全断裂,如图4所示。
从图4可以确定,导致悬吊平台坠落的直接原因是蜗杆蜗轮的动力没能有效地得到传递。
图4 蜗轮蜗杆磨损情况4、事故分析结论⑴吊篮维修保养不到位:对提升机未作定期检查,未定期更换减速箱润滑油。
打开减速箱时发现箱几乎没有润滑油,从而使蜗轮蜗杆干磨擦。
如果能及早发现减速箱少润滑油或有漏油现象,也不会出现蜗轮磨断。
⑵悬吊平台出现结构断裂,说明厂家在结构设计上存在不合理的一面:即在安全锁、提升机都不起作用的情况,单侧钢丝绳也应能拉起整个吊篮平台而不至于架体撕裂。
⑶违章操作、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作业人员的安全带不是扣在生命绳上而是扣在吊篮栏杆上。
在悬吊平台上作业人员数量违反了“限定二-三人”的规定。
5、对策与措施⑴事故吊篮生产厂家应对产品结构进一步分析,有不足之处的应立即做改进。
目前工地上的吊篮悬吊平台多数是以2-3mm的薄壁管铜屑磨损位置焊接而成。
此种结构经多年的使用,证明质量还是可靠的。
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应引起重视:一是管壁太薄,组合平台时方管连接部位的螺栓不能拧紧,有的厂家虽然配上了大直径平垫,考虑到目前操作人员的素质,此种方式有待改进。
二是底板部分的连接,为了安装时穿螺栓方便,使用了长型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