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YYYYY金矿普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YYYYY金矿普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四川省若尔盖县阿细龙曲金矿普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四川省成都市生态环境评价研究所2007年9月1 总论1.1 项目由来黄金是一种贵金属,金矿资源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对此人们早有共识。

从基本的社会发展与资源配置的原则来看,依靠市场机制,实现金矿资源的合理开放和有效的环境保护,将成为基本方式,以适应我国经济沿市场经济轨道发展的需要。

四川省若尔盖县阿细龙曲金矿普查项目通过开展地质调查,适当开展浅、深工程揭露,大致查明普查区南马林沟、罗弄柯地段的的金矿化特征,大致查明金矿体的规模、形态、产状和延伸情况,大致查明矿床水、工、环地质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估算(333+334)资源量,对成矿远景做出明确评价。

以此促进若尔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满足国家金矿资源的需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四川省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及国家、省、市、县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四川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委托成都市生态环境研究所承担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项目建设可行性。

1.2 产业政策和规划符合性分析本项目属于国发[2005]40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中第一类“鼓励类”中第八项“有色金属”中的第1条“有色金属矿山接替资源勘探及关键勘探技术开发”,故本项目符合当前国家产业政策。

根据《四川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四川省若尔盖县阿细龙曲金矿普查项目金属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区,不属于限制勘查区和禁止开采区。

根据《若尔盖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表明,本项目属于允许开发的项目,建设项目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

1.3 普查区选址合理性分析根据现场调查和到有关部门收集资料可知:本项目金矿普查区域不在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内,工作区内无居民居住,选址与当地环境功能相容。

本项目所用运输公路为原有林区公路,不存在新建运输公路的问题,南马林坡工作区在公路可视区内,作业点周围无居民居住。

从以上可以看出,采矿区选址合理。

1.4 环境对工程的制约因素分析项目区域不在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内,属于允许开发区域,普查区域无居民居住,区域地质环境稳定,环境对工程无明显制约。

1.5评价内容及评价因子本工程属非污染生态影响项目,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表现在施工期、运行期和封孔填埋期。

根据工程特点和工程区的环境状况,结合区内环境功能和各类环境因子的重要性和可能受影响程度,本报告的评价内容与评价因子详见表1-1。

表1-1 评价内容及评价因子1.6 评价重点根据工程特点及评价因子筛选结果,结合评价区域的环境现状,确定本次评价的重点为工程对生态环境、地质环境、声环境、大气环境的影响及环境风险分析。

1.7保护环境的目标本项目的具体保护目标见表1-2。

1.8 评价标准根据阿坝藏羌族族自治州环境保护局《关于对若尔盖县阿细龙曲金矿矿产普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请示的批复》(阿州环建函[2007]93号),本项目环境质量标准执行如下:表1-3 评价标准表1.9 评价工作等级(1)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根据建设项目污染源强分析,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是TSP。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1993)的第4条规定,计算了施工期间工程施工和运行期产生的TSP的等标排放量P i。

P TSP<2.5×108,若尔盖县地处复杂地形,该评价等级为三级。

(2)地面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由于工作区运行期仅排放少量生活废水,生产废水回用不外排,南马林沟工作区离水源较远,且山上没有明显的地表径流存在,可以认为矿区运行期废水对地表水域基本上没有影响,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1993)的规定,本项目对地面水环境的影响可不作评价,只要求进行简单的水环境影响分析。

(3)噪声评价工作等级本项目为矿山普查建设项目,项目所在地声环境功能为《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3类区,地处高原地带,矿区无居民居住,受影响人口主要为普查工作人员,周围没有景区等敏感点。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中的规定,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三级从简。

(4)生态环境评价工作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本项目影响范围<20km2,项目涉及部分原生植被区,普查开采主要集中于地表以下,开采渣土大部分回填坑道和探槽,可有效减轻开采活动对矿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工作区范围内无珍稀动植物,项目不涉及任何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

项目运行期造成的地表植被破坏采取生态补偿措施后基本能够得到恢复,因此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三级。

1.10 评价范围根据各项环境评价工作确定的评价工作等级,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 19-1997)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大气环境、声环境)》(HJ/T 2.1-2.2-93、2.4-1995)规定和要求,根据本工程的工程特点,结合当地环境条件,确定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见表1-4。

2 建设项目概况2.1 建设项目地理位置项目建设地址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阿西乡和热尔乡。

工作区距若尔盖县城约40km,距离成都市约600km;工作区西侧为213国道,有简易公路直达工作区,并东西向横贯普查区中部。

2.2 项目特性本项目属于新建项目,工程总投资为170万元,普查面积约40.01km2,勘探普查(方式包括槽探、坑探和钻探)。

2.3 项目目的项目在综合分析和研究消化前期工作资料的基础上,运用路线地质调查,异常查证,专题研究,适当的开展浅、深工程揭露等手段,大致查明普查区的地层、岩性及构造特征,研究已知金异常点、金矿化点、金矿体的控制因素,寻找新矿体,大致查明金矿体的规模、形态、产状和延伸情况,大致查明矿床水、工、环地质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估算金、锑资源量。

对成矿远景做出明确评价。

本项目的建设充分利用了四川省的矿产资源,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2.4主要设备及原材料根据设计的钻孔深度,选择钻探设备。

对主要设备(表2-1)。

2.8 项目组成项目主要包含主体工程、公用设施工程及办公生活设施等,由于职工生活住房是租用山下本地居民的房子,不产生新的施工工程量,且离重点评价的工作区很远,不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在本报告表的编制中不再对其进行评价。

本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见表2-2。

2.9 总平面布置及公用设施2.9.1总平面布置四川省若尔盖县阿细龙曲金矿普查项目主要包括探槽、坑道、钻探和食堂工棚。

在钻探、槽探和坑探时,在工作区附近搭建临时帐篷作为员工的临时食堂工棚。

2.9.2供电项目属于初期普查阶段,由于当地条件限制,没有相应的供电设施,采用柴油机发电的方式满足生产用电的需求,不设置生活用电的设施,员工均使用蜡烛。

2.9.3给排水项目区生产、生活用水取于山上地表蓄水,将临近水源的水用水管引入工作区内,用于生产、生活(照片3)。

生产用水经施工场地吸收和蒸发后无外排水;生活污水产生量小,所产生的污水集中收集后用于就近林地浇灌,不外排。

2.9.4其他设施根据普查阶段的情况,在评价区内用临时搭建的帐篷作为野外人员的办公、生活场所。

3 工程分析3.1 工程方案合理性分析矿区普查方式主要为槽探、钻探和坑探三种方式,采用地表勘查和钻探、坑探深部勘查相结合的方法,具有生产工艺简单,易掌握,适应矿体的变化,勘探工程量小,成本低,适用性强,安全可靠等优点,使用广泛,有成熟的实践经验。

采用用原有林区公路进行汽车运输系统,辅助人工运输的方式,能最大程度地减轻对矿山山区的植被及生态破坏。

从环保角度分析,项目工程方案合理。

根据四川省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规划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规划图显示,项目工作区选址符合四川省矿产资源的整体规划,选址合理。

3.2 总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从总体布局来看,普查工作区的划定与原有林区公路之间的距离基本做到了最小化,从运输的角度考虑,工作区与林区公路的距离比较合理。

从普查区的外环境关系图上,主要分析,职工食堂工棚区距槽探、钻探、坑探工作区之间的距离合理性。

根据环境风险评价以及噪声影响分析,本项目柴油机应为非重大危险源,基本不会对食堂工棚区构成重大威胁;根据噪声影响预测,运行期噪声对工人食堂棚区基本没有影响。

因此,可以认为项目的平面布置基本合理。

3.3 环境影响分析及污染源强分析通过工程分析可知,本工程属非污染生态影响项目,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表现在施工期、运行期以及封孔期。

施工期挖掘工程和废渣造成地表植被的破坏、陆生动物栖息环境的变化,加剧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和生态景观造成一定影响;山体开挖及废渣处置可能诱发新的地质灾害,对环境地质产生一定影响;爆破、施工机械及动力机械噪声将影响声学环境,扬尘和施工粉尘的产生亦可能造成环境空气污染。

运行期工程对环境产生的积极有利影响主要表现为:工程投产后将增加当地财政收入,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为探矿开采产生的少量粉尘污染、爆破以及凿岩等噪声污染以及废石堆场的水土流失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另外,工作区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亦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封孔期,本项目对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的影响也随之结束。

4评价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为了掌握本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状况,阿坝州环境监测站对项目所在区域进行了环境现状监测。

根据相关的监测数据,对该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作出以下评价:(1)项目评价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SO2日平均浓度、NO2日平均浓度、TSP日均浓度值均无超标现象,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限值要求。

(2)项目评价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良好,pH、COD Cr、BOD5、SS浓度值均无超标现象,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Ⅱ类标准限值要求。

(3)所有监测点昼间活噪声影响没有超标外,各时段均能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3类标准。

项目所在区域声学环境总体较好5 项目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1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项目施工过程中将对生活区、运输便道、废渣临时堆场的植被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些区域损失的植物量145.71kg。

建设期间景观生物的恢复能力将受到较大的影响,但项目仅占地118m2,地域面积并不大,因此,项目对于自然体系生产能力的影响并不大。

运行期,部份探矿作业在山体内进行,对地表的生态环境影响较少,对陆生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爆破时的惊吓,对陆生植被的破坏仅局限于坑口,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很小,主要的生态环境影响是来自于废渣堆(主要是槽探)的水土流失和工程占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