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教学设计

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教学设计

科目化学模块化学必修1 (人教版)时间
第三章 2 节共 3 课时模块总36 课时教学设计编号:
课题: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授课班级高一(2)、(5)授课教师魏崧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金属化学性质知识的延伸与发展。

在自然界中金属元素基本上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只有既了解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又了解它们的化合物的性质才是比较全面的了解金属。

金属化合物的性质是建立在金属单质性质的基础之上,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失去部分电子转变为金属阳离子生成金属化合物,所以它们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能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金属,为以后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
1、掌握Na2O2和Na2O、Na2CO3和NaHCO3的共性和差异性
2、掌握检验金属离子的实验方法------试剂法和焰色反应
3、以Al2O3、A l(O H)3为代表,了解两性物质的特点。

以KAl(SO4)2为代表,使学生掌
握复盐的组成特点。

4、掌握Fe3+的氧化性及检验方法,Fe3+与Fe2+的转变,
5、掌握F e(O H)2氧化成F e(O H)3的过程
过程

方法
1、利用“结构决定性质”的思维理念,采用对比的方法,学会从同类化合物找出性质的差
异性、相似性,形成规律性的知识的方法,
2、通过列表比较,了解各类金属化合物的性质,同时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方法------比较
法。

3、通过对几个实验的探究,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
实验条件的重要性,积累一些科学假设和对比实验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1、帮助学生主动构成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
2、通过实验、图表分析、联系生活等多渠道的科学探究,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
物质变化的奥秘
3、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乐趣,体验合作和动手的整个过程的积极的情绪。

教学重点1、Na2O2和Na2O、Na2CO3和NaHCO3性质的差异性。

2、氧化铝、氢氧化铝的性质。

3、Fe3+与Fe2+的之间转变。

教学难点1、Na2CO3、NaHCO3溶液反应现象的差异。

2、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概念的形成。

3、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分析Fe3+与Fe2+的转变并进行实验设计和验证。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探究、列表对比。

教学资源Na2O2和Na2O、Na2CO3和NaHCO3。

氢氧化铝性质实验;Fe3+与Fe2+的转变及验证实验;焰色反应。

课堂小结1、钠的化合物的性质;
2、铝的化合物的性质;
3、铁的化合物的性质。

作业布置课后练习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实验和科学探究都比较多我采用边讲边实验的形式来完成。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一些必须让学生亲身体会得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的出有关的结论,体验实验的作用。

正确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和阅读材料,找出图画中所包含的丰富信息,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