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渔船监控体系在渔业管理中的运用措施
发表时间:2013-08-22T15:30:56.730Z 来源:《中国商界》2013年6期供稿作者:阴惠义[导读] 能够让岸上监控中心在任意时刻要求渔船进行回报,并能够迅速接收到船位的资料。
阴惠义/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渔港监督局;辽宁省海洋渔业安全教育中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发展和高科技技术的发展,国家对渔业的管理也有新的发展,渔船监控体系是一种对渔业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的高科技手段。
本文通过对我国渔业管理现状的说明,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渔船监控体系以及其具体应用措施,措施主要由政府、渔船和法律体系三大部分构成,本文就渔船配合措施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根据海域和船型的差别,需要对基于每种标准下的渔船配备相应的监控装备。
【关键词】渔船监控体系;渔业管理;运用措施在目前,我国的渔业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存在着水域分散、安全事故频繁和涉外事故频繁等严峻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也让我国的渔业发展受到了影响,阻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道路。
渔船监控体系作为一项有效渔船管理手段,能够有效的解决渔业的发展现状。
因此,需要从政府、渔船和法律三大方面进行措施制定,将渔船的监控体系有效落实到渔业管理工作中,有效解决监控体系的实施困难。
一、我国渔业发展现状
在目前,我国的渔业发展存在着渔船数量大、水域较为分散的问题,从而导致了渔业安全事故频繁出现,导致了渔民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
另外,我国大多数渔民的文化程度并不高,自身的素质意识也不强,也也使得一些违反规章制度的作业屡次出现,违法违纪的捕捞作业和涉外渔业作业的发生频繁,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渔业事故在发生之后,因为无法准确定位到渔船的位置,其渔船大小和气候条件等相关信息得不到全面掌握,导致了渔船的援救无法有效落实,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渔船监控体系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渔业当前的困难。
渔船监控体系,是一种由信息传输系统和岸上监控中心组成的管理系统。
在目前,渔船监控体系的应用需要符合以下几个要求:(1)能够有效防止系统使用者擅自改动和输入资料。
(2)能够适应各种运行环境和气候,保证自动运作。
(3)能够对渔船的船位进行全程追踪,定位精确度保持在400米以内。
(4)能够对资料数据进行传输和存储,例如关于船舶的识别码、时间、船位的位置、渔船的速度和航行等。
(5)可以通过岸上监控中心的遥控操作改变渔船监控体系的信息数据传输时间间隔。
(6)能够让岸上监控中心在任意时刻要求渔船进行回报,并能够迅速接收到船位的资料。
二、渔船监控体系在渔业管理的实施结合渔船监控体系的特点,可以了解和认识到其内部构造,主要包括了岸上监控中心和渔船信息资料传输系统两个部分。
由此可见,要想真正落实渔船监控体系,需要政府和渔船使用者的积极配合。
(一)政府主导,构建地上监控系统监控网络在构建过程中,需要对其软硬件进行有效实施。
在软件这一方面,主要由政府进行资金投入,对渔船监控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开发和研究,同时统计和分析渔船的反馈信息,有效监督和控制渔船的作业活动。
在硬件这方面,主要靠指挥中心、省三级监控中心和渔政局的积极配合,有效存储和传输渔船的位置情况、气候条件、警报信息和管理信息,保证了对渔船进行动态管理。
有效保证了软硬件的实施后,要在各个指挥中心之间进行VPN通道的建设,从而实现地面监控网络的搭建。
(二)渔船配合,配备相关的渔船监控设备结合我国目前渔业管理的实际情况和监控中心建设的要求,可以对不用水域和渔船类型进行不同型号、不同通信方式的渔船监控体系设备的安装,根据目前的渔船监控体系设备的推广和应用,通信方式已经实现了移动通信、卫星通信以及短波通信。
渔船监控体系设备的安装,需要有效掌握渔船的类型和水域的特点,因此需要对渔业的管理标准的需求进行分析。
对于远航渔船而言,其需要航行的距离较长,且水域的气候条件较为复杂,无法有效掌握渔船的救援难度级别,因此,安装渔船监控体系设备对其而言需求较大。
对于一些从事特定海域作业活动的渔船而言,其作业活动可能涉及周边国家存在领土争议的海域范围,因此波及到了领海主权的问题,对于这类渔船,可以在北斗卫星系统的构建基础上,构建渔船监控体系。
对于作业在珠三角和长三角的渔船,由于渔船的航行作业相对密集,导致了渔船碰撞事件的频频发生,因此,需要省级渔业主管部门对其落实以AIS技术为基础的渔船监控系统,对其进行全面监控,保证渔船作业的安全。
而对于一些船长小于24米的渔船,由于其自身的捕捞能力、船员数量以及航行作业距离都比较小,因此其安全问题也相对较小,然而,还是需要一定程度的安全管理。
比如一些处在30海里之内进行作业活动的渔船,需要安装以移动通信为基础的监控设备;作业活动距离处于30~ 120海里范围内的渔船,需要安装短波监控设备;而作业活动距离大于120海里的渔船,需要安装基于北斗星监控系统的渔船监控体系设备。
(三)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有效落实渔业管理体系在目前,我国的渔业管理的法律体系已经较为健全。
然而,对于渔业长久的发展而言,不断发展的渔船监控技术和渔业管理体系,将使目前的法律体系无法有效适应。
目前,一些渔船和渔港的所有制已经不断地发生了变革,这也要求渔业安全管理监督控制和渔船管理等相关法律制度需要重新进行调整和完善。
同时,对于渔船的船员和船长的教育培训工作还没有建立其相关的法律制度进行规范,监督检查等相关政策也没有有效制定和落实。
在目前,我国处于一个市场经济不断发生转型的时代,在现有的渔业执法体系上,渔船的管理制度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和漏洞,多头管理和多重执法等现象还没有有效得到解决。
渔业体系的组成部分涉及了渔港监督、渔政以及渔船检查等主要执法机构,因此,需要将“协同执法”的理念有效贯彻,建立更具创新意识的执法管理模式,渔船执法机构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变革,同时加强执法装备和队伍的建设力度。
三、渔船监控体系面临的困难
在目前的渔船管理工作中,渔船监控体系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传统的渔船管理问题,保证了渔船的安全和渔业的经济效益。
然而,渔船监控体系在目前而言,仍很难进行落实。
一方面,我国的渔民的综合素质和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缺乏对渔船监控体系的认识,没有对其实施的重要性进行分析了解,导致了渔船监控体系的难以实施。
因此,政府需要加强有关渔船监控体系和安全管理的知识宣传,提高渔民的法律和道德水平,使渔民能够正确认识到渔业规范管理的必要性,奠定渔船监控体系的实施基础。
另一方面,渔船监控体系设备的费用投资较高,政府和渔民都无法承担这么高昂的经济费用。
在目前,每年由于渔船安全事故所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3亿元,人员的失踪和伤亡达到了数百人,渔船损失数量更是不可估量,这也是渔船监控体系得不到实施的难点之一。
而渔船监控体系的有效应用,能够大大减少渔船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也是一项着眼于未来发展的科学决策。
最后渔业管理法律体系的不健全和不完善,也是造成渔船监控体系实施难度增加的一个原因。
北斗星监控系统在南沙得到了成功应用,这一成功案例也让更多部门对法律体系的完善提高了意识,也开始逐渐认识到健全的法律体系才是实现渔业安全作业的有效手段。
在目前,相关部门结合渔业的管理现状和发展形势,对渔业管理法律体系的完善工作也开始了认真地落实,努力让渔业管理制度更加适应当前的国情的发展和时代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农业部渔业局,中国渔业年鉴[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2]于晓利,姚智慧.国外渔船安全管理及对中国的启示[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