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城市绿地规划
2、公园绿地的用地选择与布局
公园绿地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应选用各种现有公园、苗圃等绿地或现有林地、树丛等加以 扩建、充实、提高或改造,增加必要的服务设施,不断提高 园林艺术水平,适应改革开放与人民群众的需要。 要充分选择河、湖所在地,利用河流两岸、湖泊的外围创造 带状、环状的公园绿地。充分利用地下水位高、地形起伏大 等不适宜于建筑而适宜绿化的地段,创造丰富多彩的园林景 色。
(4)防风林带
防风林带主要用于保护城市免受风沙侵袭,或者免受 6米/秒以上的经常强风、台风的袭击。城市防风林带一般 与主导风向垂直。
(5)城市组团隔离带
为使城市各个组团避免相互干扰,而在组团间设隔离带。 城市组团隔离带在空间上划分城市各个区,成为各个功能 区的边界,起到隔离作用;在生态、社会、形象服务功能 上又为相邻片区提供过渡软连接,发挥联系作用。其内部 功能分化,需根据两侧相邻城市功能区的性质来决定组团 隔离带两侧的功能。
五大类: G1公园绿地、G2生产绿地、G3防护绿地、G4附 属绿地、G5其他绿地。 十三中类: 公园绿地中的G11综合公园、G12社区公园、G13 专类公园、G14带状公园、G15街旁绿地;附属绿 地中的G41居住绿地、G42公共设施绿地、G43工业 绿地、G44仓储绿地、G45对外交通绿地、G46道路 绿地、G47市政设施绿地、G48特殊绿地。
种植乔木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5m;
主干路上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宜小于2.5m,行道树绿带度不得 小于1.5m。
道路绿地系统规划图
城市绿化建设标准
1、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指标
城市绿地指标是反映城市绿化建设质量和数量的量化方式。 目前,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和国家园林城市评定考核中主要 控制的三大绿地指标为: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人)、城市绿地率(%)和绿 化覆盖率(%)。 根据《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城[1993]784号) 和《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城市绿地指标的统计 范围和计算公式为:
道路防护绿地是以对道路防风沙、防水土流失、皆 以农田防护为辅的防护体系,是构筑城市网络化生态
绿地空间的重要框架,同时,道路防护绿带还可以改
善道路两侧景观。不同的道路防护绿地,因使用对象 的差异,防护林带的结构应有所差异。
(3)城市高压走廊绿带
城市高压走廊一般与城市道路、河流、对外交通防护绿地 平行布置,形成相对集中、对城市用地和景观干扰较小的高 压走廊,一般不斜穿、横穿地块。 高压走廊绿带是结合城市高压走廊线的规划,根据两侧情 况设置一定宽度的防护绿地,以减少高压线对城市的不利影 响,如安全、景观等方面,特别是对于那些沿城市主要景观 道路、主要景观河道和城市中心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 范围等区域内的供电线路,在改造和新建时不能采用地下电 缆敷设时,宜设置一定的防护绿带。
面积规模
规划服务半径(米)
居民步行来园所耗时间 (分钟)
≥20公顷 ≥10公顷 ≥4公顷 ≥0.5公顷
2000-3000 1000-2000 500-800 300-500
25-35 15-20 8-12 5-8
城市综合公园和社区公园的合理服务半径
公园绿地服务半径分析图
公园绿地系统规划图
生产绿地(G2)规划Biblioteka 地的规划与建设的指导性标准。
绿地率控制图
根据《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以及功能需求、环 境要求及用地条件,一般情况下: 新建居住区绿地占居住区总用地比率不低于30%, 单位附属绿地面积占单位总用地面积比率不低于30%,其
中工业企业、交通枢纽,仓储、商业中心等绿地率不低于 20%;
产生有气体及污染工厂的绿地率不低于30%,并根据国家 标准设立不少于50m的防护林带;
(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人)=城市公园绿地面积(G1) ÷城市人口数量 (2)人均绿地面积(平方米/人)=城市建成区内绿地面积之和 ÷城市人口数量 式中:城市建成区内绿地面积包括城市中的公园绿地G1、 生产绿地G2、防护绿地G3和附属绿地G4的总和。
2、防护绿地的用地选择与布局
城市防护绿地的布局与结构规划应遵循整体性原则,在进行防护 绿地布局、结构的规划时必需使防护对象和防护绿地联系起来,组成 一个层次分明的整体。
防风林应选城市外围上风向与主导风向位置垂直的地方,以利阻 挡风沙对城市的侵袭;
卫生防护林按工厂有害气体、噪音等对环境影响程度不同,选定 有关地段设置不同防护林带; 农田防护林选择在农田附近、利于防风的地带营造林网,形成长 方形的网格(长边风向垂直); 水土保持林带选河岸、山腰、坡地等地带种植树林,固土、护坡, 涵蓄水源,减少地面径流,防止水土流失。
学校、医院、疗养院所、机关团体、公共文化设施部队等
单位的绿地率不低于35%。
道路绿地的绿地率,按照《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CJJ75-97)规定, 园林景观路的绿地率不得小于40%;
红线宽度大于5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
红线宽度在40-5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 红线宽度小于4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3)带状公园(G14)
以绿化为主的可供市民游憩的狭长形绿地,常常沿 城市道路、城墙、滨河、湖、海岸设置,对缓解交通造 成的环境压力、改善城市面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显著 的作用。带状公园的宽度一般不小于8米。
(4)街旁绿地(G15) 街旁绿地位于城市道路用地之外,相对独立成片的 绿地。在历史保护区、旧城改建区,街旁绿地面积要求 不小于1000平方米,绿化占地比例不小于65%。街旁绿 地在历史城市、特大城市中分布最广,利用率最高。
(2)公共设施绿地(G42)
指公共设施用地范围内的绿地。如行政办公、商业金 融、文化娱乐、体育卫生、科研教育等用地内的绿地。
(3)工业绿地(G43)
工业绿地是指工业用地内的绿地。工业用地在城市中占有 十分重要的地位,一般城市约占到20%-30%,工业城市还会更 多。 工业绿化与城市绿化有共同之处,同时还有很多固有的特 点。由于工业生产类型众多,生产工艺不相一致,不同的要求 给工厂的绿化提出了不同的限制条件。工业绿地应注意发挥绿 化的生态效益以改善工厂环境质量,调节和改善工厂小环境。
十一小类: 综合公园中的G111全市性公园、G112区域性公 园;社区公园中的G121居住区公园、G122小区游 园;专类公园中的G131儿童公园、G132动物园、 G133植物园、G134历史名园、G135风景名胜公园、 G136游乐园、G137其他专类公园。
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公园绿地(G1)规划 1、公园绿地组成
(7)市政设施绿地(G47) 包括供应设施、交通设施、邮电通讯设施、环境 卫生设施、施工与维修设施、殡葬设施等用地内部的 绿地。 (8)特殊绿地 包括军事用地、外事用地、保安用地范围内的绿 地。
2、附属绿地规划内容
附属绿地规划主要通过对不同用地类型和不同单位提 出的不同绿地率规划指标来控制,作为各单位搞好附属绿
生产绿地的布局应综合考虑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近期建 设与远期建设发展的结合,远期要建立公园、植物园、动 物园等绿地,均可作为近期的生产绿地,这类生产绿地的 设置既可充分利用土地、就地育苗,又可熟化土地、改善 环境,为远期的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园林苗圃的规模一般按其用地性质划分,大型苗圃20公顷 上,中型苗圃面积3~20 公顷,小型苗圃面积在3公顷以下。 各城市应该依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大、中、小苗圃相结合, 合理布局,为城市园林绿化提供优质苗木。
工业绿地应从树立企业品牌的角度,治理脏、乱、差的环 境,树立绿色的环保的现代工业形象。
(4)仓储绿地(G44)
城市仓储用地内的绿地。
(5)对外交通绿地(G45)
对外交通绿地涉及飞机场、火车站场、汽车站场和码头用 地。它是城市的门户,汽车流、物流和人流的集散中心。 对外交通绿地除了城市景观和生态功能外,应重点考虑多 种流线的分割与疏导、停车遮荫、人流集散等候、机场驱鸟等 特殊要求。
第16章 城市绿地规划
1 城市绿地的功能
2 城市绿地的类型和建设标准
3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的定义
所谓城市绿地是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 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 它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 一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
二是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 民体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
根据《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85-2002),公园 绿地包括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以及 街旁绿地。它是城区绿地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生 态环境、市民生活质量、城市景观等具有无可替代的积极 作用。
(1)综合公园(G11)和社区公园(G12)
各类综合公园绿地内容丰富,有相应的设施。社区 公园为一定居住用地内的居民服务,具有一定的户外游憩 功能和相应的设施。二者所形成的整体应相对的均匀分布, 合理布局,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户外活动所需。 (2)专类公园(G13) 除了综合性城市公园外,有条件的城市一般还设有 多个专类公园,如儿童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科学公园、 体育公园、文化与历史公园等。
(6)道路绿地(G46)
道路绿地指城市道路广场用地内的绿化用地,包括道路绿 带(行道树绿带、分车绿带、路侧绿带)、交通岛绿地(中心岛 绿地、导向岛绿地、立体交叉绿岛)、停车场或广场绿地、铁路 和高速公路在城市部分的绿化隔离带等。不包括居住区级道路以 下的道路绿地。 道路绿地在城市中将各类绿地连成绿网,能改善城市生态 环境、缓解热辐射、减轻交通噪声与尾气污染、确保交通安全与 效率、美化城市风貌。
防护绿地(G3)规划
1、防护绿地组成
防护绿地(G3)的主要特征是对自然灾害或城市公害具 有一定的防护功能,不宜兼作公园使用。
(1)卫生隔离带
卫生隔离带用于阻隔有害气体、气味、噪声等不良因素 对其他城市用地的骚扰,通常介于工厂、污水处理厂、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