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大自然,从我做起》教学反思
《关爱自然从我做起》是活动的教学重点。
赢得青年一代对大自然的关爱,就会赢得未来人与自然地和谐旋律。
只有理解了生物的多样性意义,才有助于学生善待自然界的每一种生命;只有理解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才有助于增进学生善待自然的情感;只有了解自然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意义,才有助于学生从自我做起保护自然、美化自然。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部分。
课的开始,教师首先阐明大自然给人们带来的美得享受,但现在大自然正面临威胁,呼吁同学们行动起来,关爱自然保护自然,从我做起导入新课。
环节一:学生整体感知新课内容,谈体会。
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环节二: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对于本课的难点,第一个层次“尊重生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教学,首先带着问题看视频“生物的多样性”,讨论理解尊重生命,保护生命多样性的意义;怎样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能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些什么。
其次阅读书上的材料“拒把朋友端上桌”活动,让学生了解滥捕、滥杀、滥吃野生动物的危害,切实从生活做起,从自我做起保护自然界的生命。
最后,观看保护野生动物公益广告视频,让学生设计保护动物的宣传标语,突破难点。
第二个层次内容“善待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
首先用焦点访谈案例“难圆绿色梦”,通过栽树老人徐治民与村民两种截然不同的对待大自然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善待大自然的重要性。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西藏人民的做法中,明白如何善待大自然。
对于本课的重点第三个层次内容“美化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
利用大自然的保护者秋鹿及“生态司令”李国安的案例,采取小组讨论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集思广益,讨论为什么要美化自然?如何从自我做起美化自然,保护环境。
通过即兴演讲“美化自然,从我做起”,引导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以实际行动为大自然做出自己的贡献。
环节三:收获平台,学生交流学习本节课后的收获。
最后播放歌曲“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
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爱护大自然的情感与责任感。
本节课突出的特点有三个:
1、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的课程理念。
落实了“新课程的功能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要求。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思路,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体验中学习,寻找知识的来龙去脉,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实现知识的升华。
整个教学过程呈现一种动态、主动、多元、开放的状态,让学生在知识的探索中形成知识网络,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实践能力。
3、充分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进行教学,给学生以较强的感性认识,了解大自然的美丽,增强学生爱护大自然的责任感。
并给学生一定的活动空间,让学生课上主动参与教学。
当然,这节课也有一些缺点和不足:在时间的控制和掌握方面还不妥。
探究第一个知识点时间没有掌握好,导致前紧后松(第二、三节改正了);教师语言不太精练;教师基本功、驾驭课堂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例如:板书书写的速度要加快。
并且,作为一位德育教师,要写一手好字,是应该具备的;本节课有些环节只注重过渡环节的导语,忽略了总结,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重视。
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提高文化底蕴、个人修养,学无止境,要更努力的学习,积极参加类似活动的锻炼,对自身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