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路施工交通组织方案

道路施工交通组织方案

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工程概况 (1)三、计划工期 (1)三、交通组织原则 (2)四、交通组织方案 (2)五、施工方案 (2)六、施工安全设施的布设 (4)七、现场交通安全管理注意事项 (6)八、交通组织方法 (6)九、施工临时标志设置方案 (9)十、应急预案 (10)路基工程施工交通组织方案一、编制依据《***大桥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2013年3月)《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 076-95)》《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 F71-2006)《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8)《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细则》《道路作业交通安全标志》(GA182-1998)《安全生产法》、《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 076-95)***大桥招标文件、合同等规定和要求以及施工现场勘测、施工组织部署、有关资料和数据及已批复的总体施工组织等。

二、工程概况***大桥南接线修筑长度680m,宽36m,西起于现状974县道去白琳镇方向,向东南方向依山势延伸;在桩号K0+378.57处于***大桥平交后,终点止于南***村。

道路沿线共设有三处圆曲线,最小平曲线半径为110米,路基在原974县道加高加宽设计。

工程内容:路基路面(含边坡防护)、雨污水管道、给水管道、路灯照明、电力管道、通信排管、交通设施、绿化等。

974县道向西通向全国十大石材出口基地之一的白琳镇,向东与福宁高速,车流量较大、车速较快。

本工程既要保证车辆正常运行,又要在合同工期内完成建设任务,为确保安全文明施工,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全线范围内施工时采取半封闭式的施工方案。

施工总平面图见附件。

三、计划工期南接线土石方施工从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段土石方施工从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

三、交通组织原则总体上采取“边施工、边通车”的原则,确保车辆、行人安全顺利通过施工区域,交通疏导方案按照“严禁堵塞、减少干扰、确保畅通”的总方针组织。

四、交通组织方案974县道车流量大、车速快,施工时应认真按照各项道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规定,做好施工中的安全工作和现场管理工作,努力杜绝事故的发生。

在施工前,施工单位对交通安全临时设施及采取的安全措施等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1)及时与当地交警部门取得联系,制定详细的现场交通管理方案。

(2)根据施工路段的交通流量情况合理安排施工计划,确定施工路段长度。

(3)由交警部门根据施工路段的交通情况,合理确定施工区限速等交通管制措施。

其中施工区的限速选择应符合下列原则:(a)限制速度不能超过施工区的最大安全速度,施工区的最大安全速度与施工区人员活动、施工类型及道路的情况有关;(b)限制速度应考虑到路上通行的绝大多数车辆的速度,不宜过低;(c)限制速度宜统一,并提供给司机突发事件和对交通控制设施及人员指示的反应时间。

(4)施工时,设置可反光的标志标牌,提醒过路车辆注意施工情况。

(5)按预先确定的交通控制方案,合理布置施工区域交通安全标志。

(6)施工前,应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从思想上重视安全施工。

特别要加强在道路上作业人员的安全注意事项的教育。

(7)对所有上路的施工机具(车辆)事先调试完毕,保障施工机具的正常运转。

(8)施工单位应协同交警部门制定紧急应变措施,包括紧急情况下的交通疏导措施等。

五、施工方案本工程主要为南接线路段,位于974县道上,修建长度为680m,宽36m,西起于974县道去白琳镇方向,终点止于南***村。

施工前,要确定施工区的安全管理施工方案,画出安全管理方案示意图,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经施工监理审核同意后施行。

方案内容包括:1、施工区的基本区划。

根据《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G H10-2009)规定,在施工时为了保证给道路使用者和施工工人提供最大的安全保护,施工作业控制区应设置(1)警示区—→(2)前渐变区—→(3)缓冲区—→(4)作业区—→(5)后渐变区—→(6)终止区六个区段。

作业控制区示意图如下:(五)施工区内设施布设:施工区安全设施的布设应按《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99)的有关规定执行,布设图例见《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或本方案附录所示。

(1)警示区作用:提示前方道路施工,使行车者注意交通变化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警示区设置长度为500m。

在该区段前,应设立施工预告标志,用于通告道路的交通阻断、绕行情况,使司机有时间调整其行车速度。

施工预告标志采用固定方式设置在行车方向右侧醒目的地方。

警示区内每隔一定距离应设置有关标志,第一个警告标志到下一个标志的间距不得超过300m。

最后一个标志离前渐变区的第一个渠化装置的间距不得小于150m,其余各标志的间距在100~400之间。

警示区内统一设置“前方施工”标志、“禁止超车”标志、“前方车道变窄”标志、“禁止通行”标志、“导向”标志及“限制速度”标志等。

本区域内限速为15km/h。

(2)前渐变区作用:起导流作用,引导车辆改变行驶方向,变换车道。

该区长度本工程设置为l00m。

当车辆行驶至前渐变区时,行车速度应小于15km /h。

若需在夜间施工,应在该区内安装黄色频闪警视信号灯,警视信号灯具要反映渐变区轮廓。

(3)缓冲区作用:引导车流有序行进。

缓冲区的长度应大于100米,在本工程半幅封闭施工时一般不作要求;在缓冲区内应设置路障、混凝土隔离墩或用锥形交通标志进行隔离。

缓冲区内不准停放器具、车辆、材料,禁止工作人员停留,以避免由于车辆失控出现的事故。

(4)作业区作用:作业区是施工人员活动和工作的地方,在车道与作业区之间必须设置隔离装置,作业区还应为工程车辆提供安全的进出口。

根据施工作业的需要设置作业区长度。

在该区域内全程用锥形交通标志与通行车道进行隔离。

半幅封闭、另半幅行车道通行时的路面应加强借道通行路段中间安全设施的设置,中间分隔采用路锥,引导车辆各行其道,路锥在起始端连续布设100米,之后每10米设1个,用警示线连接。

在变换车道出入口位置采用沙桶隔离,设置齐全的安全标志及防护设施。

安全设施设置在下坡等危险路段更需进一步加强,并需派专人指挥交通和维护交通标志。

夜间施工应在作业区内设置照明灯。

一般禁止在夜晚、雨、雾等不良天气施工。

(5)后渐变区作用:起导流作用,引导车辆改变行驶方向,变换车道,进入正常的行驶车道。

该区域长度本工程设置为30m,车辆驶过施工区后,应利用锥形交通标志设置后渐变区,引导车辆进入正常车道。

(6)终止区作用:表示施工区的结束和施工限制的解除,位于施工区的末端。

终止区的设置长度大于30m。

终止区的末端应设置解除限速标志。

六、施工安全设施的布设(1)施工区标志:用于桥梁、路基、路面等各分项工程施工过程中占用车道、封闭道路、借道行驶等。

施工区标志根据规范及实际需要,按组进行设置,重复使用。

施工现场标志支撑结构采用支架结构形式;标志板采用1mm厚镀锌钢板,反光材料为二级反光膜;字高30cm。

标志尺寸应符合国标要求,并用沙袋等重物压稳。

(2)临时交通标线:行车道需设置临时标线,包括车道边缘线、车道分界线,用以渠化通向交通、分离对象交通;标线采用溶剂型反光标线。

在一般路段上,根据路面宽度设计一般标准路段标线;车行道边缘线线宽20cm,车行道分界线为虚线(6m实,9m虚)线宽15cm。

车行道分界线在隧道路段采用白色实线。

(3)临时隔离设施:包括临时隔离栅、水泥隔离墩、路锥、防撞桶等。

原有路侧防护拆除后及旧路面挖除前,路侧应设置路锥,每10米摆放1个路锥;锥形路标、防撞桶配合施工标志使用,或作为简易隔离设施单独使用。

在路基等施工时,在原路土路肩处设置临时隔离栅:立柱固定于埋置于土路肩上;将挖方段上边坡坡顶的隔离栅外移至行车道边缘,作为临时隔离栅。

立柱无法固定的地方,设置水泥隔离墩,进行隔离防护。

各类标志,均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1999)的规范要求,并具有夜间反光功能。

其中隔离墩及钢管须有红白相间反光标记;防撞标志桶内要适当填充,防止倒伏;锥型交通标必须采取内部填充或压砂袋圈等方法防止倒伏,严禁用砖头、石块等有棱角物体压制,以免引发交通事故;警示标志牌除支架底部采用铸铁支座外,可视情况采取压沙袋等方法防止倒伏。

施工现场的标志要有专人负责,必要时要采用信号或旗手管制指挥交通,严禁因施工标志摆放不规范而引发交通事故。

(4)作业控制区内设置交通标志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作业区在右侧车道时,应将交通标志设在公路右侧路肩上和作业区边界的左侧。

(b)作业区在左侧车道时,除施工预告标志设在左侧硬路肩上外,其他交通标志应设在施工区边界的右侧。

(c)作业区在中间车道时,应将交通标志设在同一方向公路的两侧和作业区边界的两侧。

(d)禁令标志:禁止通行标志设在上游过度区的前方;禁止超车标志设在禁止超车路段的起点处,限制速度标志,设在限制车速路段的起点,标志牌上标明所限制的速度;解除限制速度标志设在限制车速路段的终点处。

(e)警告标志:前方施工标志设在警示区的起点处;前方车道变窄标志应设在车道变窄处前方至少200米处。

(f)指示标志:前方绕行标志设在需要绕行的车辆进出处前至少200米处起点处;直行和单向行驶标志,应设在需要直行、转弯和单向行驶路段前方200米处。

(g)渠化装置:渠化用的锥行路标应从上方过渡区开始,顺车流方向布置,间距5-20米,作业完成后,必须逆着车流方向拆除;交通安全带经常与锥行路标一起使用,主要用于分隔车辆与作业区或双向车流的车道;导向标设在车流方向改变的地方;路栏设在需要隔离车流的地方;应根据作业时间长短,设置与交通标志相吻合的临时性路面标线。

(h)安全设施布设顺序:安全设施的布设必须从上游开始顺车流方向布置;撤除应从施工区的末端开始逆车流方向撤除。

若为半幅封闭施工的,则应先开放施工封闭区交通后再进行安全设施的撤除。

(i)施工现场安全布控临时交通安全防护设施摆放完成后,首先自检,合格报监理、项目业主及交警部门联合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施工材料、设备方可进场。

施工期间,现场安全设施、标志和警示牌未经施工负责人同意,不得擅自拆动。

七、现场交通安全管理注意事项(1)施工现场应设专职交通协管员,负责维护现场交通秩序,协管员应在作业控制区的两端路外等较安全的地段进行休息、观察、巡视。

交通协管员应经过培训,掌握交通法规应具备能快速、有效地指挥交通,应付突发的交通情况的能力。

(2)协管员要时刻注意现场封闭设施的完好性,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要保证设施、标志清洁,易于辨认,并始终处于正确工作状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