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招瞬间看透身边人爱发牢骚者,多好逸恶劳“唉,今天又接到加班的命令,真是的。
现在是决算期,说来也无可奈何,但是眼看别的单位的人,下班铃声一响,就走得一个不剩了。
干会计这一行,实在是划不来,真想调到别的部去。
”“哼,他说营业日报表必须按日提交才算营业报表。
这种话有必要提出来吗?小孩都懂的道理!”这样的牢骚话,想必我们都听到过。
有些发牢骚的人,往往是喜欢坐享其成的人。
坐享其成、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种人怎会有大好前途?不平、不满的对象有公司、家庭等环境,也有上司、部属、同事、顾客、丈夫、太太、孩子……那些牢骚满腹的人,往往都是对自己要求松,对别人要求严,要求给予的回报多。
这种类型的人都有个共同的缺点:从不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他们自私自利、气度狭小,不断发牢骚,好逸恶劳,贪图享受。
他们虽然想改变自己的处境,但却只是安于现状,没有实际行动。
一旦遇到挫折和困难,就逃避、退缩,把原因都归罪于外界因素。
因此,如果遇到经常发牢骚的人,我们最好与他保持距离。
爱打听别人秘密者,心藏控制欲望有位哲人曾经说过:“距离产生美。
”在人际交往中,保持适度的距离既是礼貌的象征,又是美感产生的前提。
而在恋爱及婚姻中,保持一定的距离更是非常有必要。
所以,对于那些热恋中的年轻男女来说,如果对方喜欢打听你的秘密,那你就要小心了,因为这种人的控制欲一般都很强。
他(她)是想借助于获得对方秘密的手段来达到控制你的目的。
一般来讲,在男女相恋的初期阶段,男女双方都会很矜持,出于礼貌不会很冒失地盘问对方什么。
然而,当恋爱的关系初步确定,双方的心理设防撤除后,问题就来了。
最典型的表现是,他(她)经常会有意无意地打听你的过去,甚至是没有必要让对方知晓的一些小秘密。
其实,你根本不必过于重视对方的问话,姑且听之。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人知道了他人的秘密,要想长期隐藏在自己的心中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一般都有一种企图控制他人的冲动。
因为,如果一个人知道了别人的一些秘密,常常会觉得是一种值得炫耀的骄傲,进而就会把它当做一个很好的控制别人的手段。
看不起领导者,多自视甚高一个人的处世态度,往往决定着他的生存质量。
生活中,我们都讨厌那些无端指责别人的人,因为他的所作所为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了别人的尊严与面子,同时也显示了他的狂妄与无知。
关兵是某名牌大学的研究生,毕业后被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录用。
由于自恃才高,常常看不起他的顶头上司。
但他的上司却宽容为怀,不和他一般见识。
一次,关兵出差回到单位,拉上最好的朋友小张到公司附近的饭馆大撮一顿。
席间,随着酒量的增多,他开始历数顶头上司的若干“罪状”,并把心中的怨恨一股脑儿地发泄了出来,最后他禁不住骂了一句:“他妈的,碰上这种没本事的上司我算是倒了大霉。
如果哪天栽到我手上,我非整得他抬不起头!”像关兵这样经常谴责领导无能的人,内心其实很渴望出人头地,只是囿于上下级关系,他的这种愿望不可能很快实现,于是一旦抓住上司的弱点就严厉反击,不给对方回旋的机会。
事实上,我们怎样对待周围的人,周围的人也会同样对待我们。
若要他人尊重自己,自己首先要尊重他人。
另外,经常谴责别人的人,大多心胸比较狭窄,有着强烈的支配别人的欲望。
同时,这种人有着较强的自卑心理,生活态度也比较消极。
他们最善于挑剔和嘲讽他人,自己却从未真正地开心过。
常在下属面前吹嘘者,大多不能适应职位有这样一类人,无论在何种场合,与别人交谈时,他们都爱把话题引到自己身上,吹嘘自己当年如何奋斗的经历,唯恐别人不知道他的光荣历史。
而结果却并非他想象得那样。
其实,从某个方面来分析这种人,可以发现他们大多数不能很好地适应职位。
事实上,喜欢自吹自擂的人大概还不知道,这种自我吹嘘的言谈,很难适应时代的变化。
或许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失败者,完全靠怀旧来过生活。
不过可以看出他确实陷入某种欲求不满的环境中,可能他的升职途径遭受阻碍,或者无法适应目前所处的环境,所以他希望忘却现实,喜欢追寻往事来弥补现在的境遇。
这是一种消极倒退的现象,因为眼前的情况如此残酷,所以他依旧沉迷于往昔。
从他的话题里,别人不难发现他的内心深处正潜伏着一股无可救药的欲求不满的情结。
常在别人背后说三道四者,为人大都很挑剔生活中有一些人喜欢在人背后说三道四,总以为当事人不知道。
心理学家经调查研究发现,这些人其实为人大都很挑剔。
张影和范冰是同事,在一个办公室工作。
有一次,在去吃午饭的路上,范冰对张影说:“你知道吗?小王被辞退了。
”“你说清楚,哪个小王?”“就是财务部的王小丽呀。
”张影想起财务部是有这么一个女孩子,就问:“她为什么被辞退了?是不是在账务上出什么问题了?”范冰说:“你还不知道,她哪有做财务的本事呀。
我听人说她是走后门进来的,仗着自己有几分姿色,最后还不是……”说到这里,她诡秘地一笑。
其实,那些背后议人是非者,都有其共同的特性,那就是--妒忌心强,对于那些比自己能力强的人恨得咬牙切齿。
于是,就想方设法搞臭别人的名声,并以此来抬高自己。
他们是不折不扣的自私自利、气度狭小的小人。
他们对别人的要求总是相当严格,但却从不同样要求自己。
虽然他们也很想改变对自己不利的处境,但却懒于下工夫提高本领,只是一味地安于现状、坐享其成,而不付诸实际行动。
另外,对于那些喜欢背后说人是非者来说,一定要切记“言多必失,祸从口出”的古训。
特别是在一些不为人注意的场合,你一不小心说出的话就可能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为自己招惹祸端。
惯于赞美别人者,不会轻易得罪人有人说:“赞美是畅销全球的通行证。
”喜欢听到赞美的话,这是人类的共性,这一点尤以女性更甚。
每个人都有虚荣心,让人满足虚荣心的最好方法就是赞美对方。
那些总是赞美别人的人,大多深谙此道。
所以,他们在与人打交道时,总会时不时地赞美对方,并借此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双方的好感也随之增进不少。
赞美的话会暖化对方的心,从而赢得对方的信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当然,赞美对方并不是美言相送或随便夸上两句就能奏效的。
因此,在赞美对方时要恰如其分,切忌虚情假意、无端夸大。
过分谦虚者,常常掩饰内心的真实想法适当的心理距离是成功的人际交往的一个必要条件。
谦虚可以拉近彼此间的心理距离。
要想拥有圆满而顺利的社会生活,有分寸的自我谦虚是很重要的。
俗话说得好,“过犹不及”,如果一个人过于谦虚反而会让人觉得他是在掩饰内心的真实想法,故意装出一副样子而已。
适度的礼貌,是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之一。
人与人之间的礼貌,有一定的形式、程式和措辞等,人人都必须遵循。
“谦虚过度,反而无礼。
”法国作家拉伯雷说:“外表态度上的礼节,只要稍具有知识即能充分做到;而若是想表现出内在的道德品行,则必须具备更多的气质。
”那么从言辞到行动总是毕恭毕敬的人,也许可以说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生活中,我们发现一些人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一般总是低声下气,始终用一种非常谦虚的态度、赞美的口气说话。
初识之时,对方也许会有不好意思之感,但决不会对这些人产生厌恶;然而随着交往的日益深入,别人便会逐渐察觉这种人的真实态度,而且会气恼不已。
这时对他的评价,大多变为:“那家伙原来是个口是心非、表面谦虚的人!”事实上,这种过分自谦的人往往错误地认为,自己内心的想法不可轻易让他人知晓。
于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他们总是以一种非常低调的姿态做人,将种种欲望、冲动和情绪完全压抑在内心深处,死死禁锢着。
但是,被压抑的欲望、冲动和情绪越积越多,总有一天会形成强大的冲击力发泄出来。
他们直觉地意识到了这一点。
为求掩饰,便启动反作用的心理防卫机制--对人更加谦恭。
这等于说,这类以令人难以忍受的过分谦恭的态度对待他人的人,内心往往积聚着对他人的强烈攻击欲。
在毫无隔阂的人际关系中,我们并不需要过分谦虚。
如果你在与人交流的时候,对方突然用过分谦虚的言辞谈话时,可能在表示强烈的嫉妒心、敌意、轻蔑、警戒心等。
总喜欢提问者,可能是想占据主动我们知道,在与人谈话的时候,如果要使谈话顺利进行下去,有必要尽可能地多了解对方,对所获的种种细微信息进行分析、探究,由小到大,由微见著,作为交谈的基础。
要务必看清交谈的对象,从他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文化水平、心情处境等入手。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有必要通过提问的途径达到目的。
当然,提问的形式也是灵活多变的,可事先询问,也可在当时;可侧面问他人,也可正面问本人。
最后对通过提问所取得的信息作一番思索,由表及里,由此及彼。
那些谙于此道的人在与一个不太熟悉的人聊天,甚至面对一个陌生人时,常常通过提问的方式获取对方的一些信息,然后在谈话中占据主动。
小张不久前出差住在一家旅店,一个先他而住的陌生客人已悠闲地躺在床上看电视节目。
他放下旅行包,稍拭风尘,冲了一杯浓茶,边品边同这位陌生人聊了起来:“师傅来了好久?”“比你先来半天。
”“听口音不是苏北人啊。
”“噢,山东枣庄人!”“啊,枣庄是个好地方啊!我读小学时就在《铁道游击队》连环画上知道了。
三年前去了一趟枣庄,还颇有兴致地玩了一遭呢。
”听了这话,那位枣庄客人马上来了兴趣,两人从枣庄和《铁道游击队》谈开了,那亲热劲,不知底细的人恐怕以为他们是一道儿来的呢。
接着就是互赠名片、一起进餐。
另外,许多难忘的谈话也都是由一个问题开始的。
比如,“您每天的工作情况怎么样?”通常人们都会热心地回答。
对于较内向、看来羞怯的人来说,不妨多发问,帮助他把话题延续下去。
嘴角上扬者,往往能说会道平常喜欢嘴角上扬的人,一般都是些能说会道的人。
他们通常话比较多,个性率直,很愿意和别人一起聊天,善于交际。
一般情况下,嘴角稍稍上扬的人,往往头脑灵活,性格活泼外向,心胸也比较豁达,能与人很好地相处,很随和,如果是男性,则是一个标准的绅士。
嘴角微微上扬、看上去似笑非笑者,通常乐观、大度,对周围环境的变迁,能保持开朗,能做到泰然处之。
嘴角上扬、唇薄但形色皆美,且嘴动作敏捷的人,是能言善道的“说话家”,有较强的说服力,令人没有反驳的余地。
在工作中,嘴角上扬的人多拥有秘书能力,善于处理繁杂的事务,往往越繁杂越感觉有趣。
与此同时,他们具有很好的口才,如果充实其智能学识、发挥言语才能、强化其反应能力,可为民喉舌,为民争取公益;也可为律师、法官,为民仲裁辩护;或是为第一线的行销主力,拓展业务,成为优秀的公关人员……这类人需要口才与学识一致的专长,这不是信手拈来的,纵有擅长言语的天赋,也要有真才实学。
因此,当我们碰到喜欢嘴角上扬的人时,我们便可知道,这可能是个喜欢说话、能言善道的人。
爱用手捂嘴巴者,多性格内向我们周围一定有这样的女孩子,她们笑起来总喜欢用手捂住嘴巴。
这样的女孩性格大多较内向,属于比较安静的人。
如果笑的时候用双手遮住嘴巴,表明这是一个相当害羞的人,性格大多内向,而且很温柔。
但是他们一般不会轻易向他人吐露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包括亲朋好友。
平时喜欢用手捂嘴的这种行为,女性比较常见,此类人性格较内向、保守,甚至有点自闭,不敢过多暴露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