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长期规划(工作方案)

中长期规划(工作方案)

一、企业安全生产化标准建设方案(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指导方针,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高公司各部门安全管理水平,增强安全生产意识。

(二)工作目标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活动,进一步推动和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实现安全组织管理标准化、制度管理标准化、基础管理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档案管理标准化、安全作业标准化、信息管理标准化、安全体系标准化,着力解决安全生产“怎样做到位”的问题,切实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三)组织领导为确保公司安全工作落到实处,设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作为本单位安全管理领导机构,全面领导、组织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四)具体措施1、组织管理标准化公司要根据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规划,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明确公司各部门安全生产职责,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2、制度管理标准化公司要结合实际,对安全生产制度及操作规程进行修订,将安全生产指标层层分解,并与相关责任人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

3、基础管理标准化公司要严格落实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及上级安全会议、安全文件精神,按时召开安全会议。

公司及时开展安全教育,加强安全培训教育,培训学习资料要建立专项档案。

公司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安全自纠自查工作,制定专项隐患排查工作方案,加强隐患治理、消除安全隐患。

公司应根据公司安全生产规划,制定各项安全生产应急预案,配备相关人员和保障设施。

建立应急管理机构,明确应急管理职责。

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并对演练结果结合实际进行评审,修订和完善。

公司在发生事故时应马上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及时进行事故现场处置,并按相关规定及时、准确、如实地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不得瞒报、谎报、迟报。

对事故查处要严格按“四不放过”处理原则进行,对相关责任人要严格追究,并将结果报相关部门。

制定完善安全考核标准,对各部门进行检查考核。

4、现场管理标准化公司要加强现场作业管理,配备满足生产需要的设施设备,保证设施设备正常运行,明确重点部位安全警示标志,确保现场作业规范、安全进行。

5、档案管理标准化本单位安全生产相关文件资料专门建档,由安监部设专门档案盒进行管理,保证文件档案资料的齐全完整,提高案卷质量,使文件档案管理工作达到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并逐步实现电子信息化管理。

6、信息管理标准化公司应根据公司GPS管理制度,配备专职GPS监管人员,对所辖车辆实施动态监管。

GPS管理员每日对所辖车辆进行监控,监控及违法处理情况记录在案。

7、安全作业标准化安监部结合企业各岗位实际作业流程,与各部门负责人一齐组织员工制定岗位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并根据实际需要持续改进,以确保岗位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的适用性,完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五)工作时间1、策划阶段(2013年10月-2013年12月)(1)成立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小组(2)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3)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标准化认识,调动全员参与安全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2、实施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3月底)全面开展企业安全生产达标任务,根据上级部门下发的《珠海市道路旅客运输安全达标(三级)考评指标及评分标准(试行)》,逐一落实安全生产达标任务。

3、检查阶段(2013年12月)进行企业自评,通过自评检查上一阶段工作是否达到三级安全生产达标企业的要求,各部门的安全生产达标工作是否落实。

4、改进阶段(2014年1-3月)改进自评中发现的还没落实到位的工作,完成三级安全生产达标企业的任务。

5、完成阶段(2014年4月)(1)完成评审和报告(2)进入审核和复查(3)取得证书和牌匾(六)工作要求1、提高认识。

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是强化安全生产的一项带有基础性、长期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的工作,是贯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强化源头管理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员工安全素质的一项基本建设工程,是实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的根本途径。

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把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作为促进安全生产工作上水平的固本强基工程来抓,全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2、加强领导。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要在形成公司完善的标准化工作组织体系。

要认真研究制定标准化工作方案,认真谋划,统筹安排,明确分工,层层负责,认真实施,积极推进,要注意把握正确的引导方向,注重紧密联系工作实际,注入安全工作新的生机和活力,确保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高标准实施,高质量推进。

3、完善措施。

要把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深入贯彻安全生产法规相结合,与落实上级安全指示精神相结合,健全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各个环节和相关岗位的安全工作,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程,达到和保持一定的标准,始终处于安全生产的良好状态,将安全生产行为纳入法律化、制度化、标准化管理轨道。

与深化安全专项整治相结合,把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作为深化安全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活动,使安全生产工作真正步入标准化、规范化、经常化管理轨道,切实从源头上把好安全关。

公司各部门要加强安全管理水平,加强安全培训教育,避免发生重效益、轻安全的麻痹思想,努力实现公司在2014年完成安全生产三级达标任务,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二、隐患排查治理方案(一)、工作目标在2013年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道路运输事故发生,保持全工作平稳态势。

(二)、排查治理的重点内容1、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

企业和单位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及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及落实情况。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立、安全管理人员配备情况。

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和落实情况:车辆、驾驶员取得有关证照情况;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情况,包括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监督检查、驾驶人员和车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企业安全经费保障,重点部位监管,应急救援预案制订和实施效果,应急救援物资、设备配备及维护,应急救援组织及演练情况。

3、安全基础工作情况:全员安全培训教育情况;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执行情况;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持证上岗情况;驾驶员、车辆和有关基础台账完备情况。

4、按要求对客运车辆的安全技术性能进行安全例行检查情况;5、驾驶员管理情况:对驾驶员违法违规和交通事故教育处理和督促其参加学习、考试情况;对驾驶员行车动态监管,防止驾驶员超速、超载、疲劳驾驶、违章操作等违法行为采取的措施及落实情况。

6、车辆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执行车辆维护检验制度,确保车辆性能符合安全技术标准,防止带病上路运行采取的措施及落实情况;车辆投保法定保险情况;安装GPS是否符合要求;例行保养制度情况。

车辆配备应急处置器材和防护用品情况,安装的安全监控车载终端、标志灯、标志牌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存在车载现象。

(三)各重点时段排查治理重点为保证工作顺利开展,本次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分三个阶段进行:(1)第一时段(2013年12月底前)①企业认真制订具体排查实施方案。

②抓紧整改2013年排查出的安全隐患,按规定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治理任务,暂时难以完成的要制定计划,做到责任、措施、资金、完成时间,防范预案五落实,治理期间要落实责任人加强监控。

(2)第二时段(2014年1-3月)①根据方案,围绕春节、汛期、台风、暑季运输的特点全面开展隐患自查和治理工作,发动全体职工,查找运输生产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突出做好驾驶员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和反超载、超速、疲劳驾驶措施的到位,全面治理事故隐患。

②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认真整理,根据整理出的内容,及时开展治理工作。

要根据排查出的隐患,制定出治理计划、一时难以治理到位的要列入计划,落实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完成时间、防范措施、经费保障、防范预案,保证按时完成隐患的及时治理和防范。

③将排查治理安全生产隐患与开展的各项安全专项整治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全体员工安全生产素质。

(3)第三时段(3-12月)①做好清明节、端午节、五一等假期及“十一”黄金周安全工作。

针对冬季生产的特点,做好各项安全生产工作。

②认真总结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成果和经验,针对前一阶段治理情况,对排查出的隐患治理完成情况进行逐条落实,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和要求。

完善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使隐患排查治理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三、具体要求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要把深入开展各项专项活动作为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创造安全稳定环境的一项重大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自觉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创建活动作为加强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好落实。

2、落实责任,强化措施。

健全各项专项活动责任机制,要把各项专项活动工作与其他工作同布置、同落实、同检查、同考评、同奖惩。

要逐级落实责任,要细化量化目标,逐级分解,环环相扣,坚持责任到岗、任务到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目标任务和岗位责任制,使各项工作每一项任务都有明确指标、完成时限和基本要求,要用严格的责任制确保目标任务的落实。

要根据实际情况,围绕工作目标、内容和相关措施,建立健全日常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排查整改安全隐患,逐步推进工作,确保落到实处。

3、抓好宣传,营造氛围。

要通过广播、会议、简报、板报、横幅、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等多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对各项专项活动的宣传动员,营造良好氛围。

4、加强考核,确保质量。

要严格按照工作内容进行督促、检查、考核,确保工作质量。

要把定期检查与突击抽查有机结合起来,坚持边检查边指导,落实整改措施,扎扎实实提高工作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