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华师大版第3册第23课《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word教案

2019华师大版第3册第23课《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word教案

2019华师大版第3册第23课《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word教案
元朝末年,出身贫寒的朱元璋加入风起云涌的反元起义,势力逐渐壮大后,于
定都应天(今南京),建立明朝,是为明太祖。

同年,北上攻灭元朝。

一、明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背景)经过元末的长期战乱,明初社会经济衰落凋敝,出现大量抛荒土地。

(措施)农业:朱元璋致力于复兴农村经济,①下令农民归耕,承认由农民开垦耕地的荒地归农民自有,并减免徭役和赋税。

②实施大规模的移民屯田政策:多次调集无田农民前往地广人稀的地区屯种。

为使屯田顺利推行,政府向屯田之家配发大量耕牛和农具。

③朱元璋还鼓励农民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责令地方官督促,从而优化了农产品结构,为丝、棉织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④政府还重视水利工程的修复与兴建,元末水利失修、河滥成灾的情况得以明显改观。

⑤还推行一些有利于工商业的措施,改善了官营手工业工匠的劳作状况。

经明初的一系列措施,明朝前期的社会经济迅速恢复,生产力逐步提高。

二、内阁制度与皇权的加强
朱元璋即位后,为稳固政治,注重政治制度的建设,大力加强皇权:
①废宰相大权独揽:废除元朝以来的中书省和丞相之职,包括六部在内的政府各部门直接听命于皇帝。

皇帝独揽决策、行政大权。

中国历史上延续1600年的宰相制度由此终结。

②设内阁咨议机构:(设立)朱元璋在位后期始设殿阁大学士,侍从左右,以备顾问,协助皇帝处理朝廷文书。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选拔翰林学士入文渊阁值班,在皇帝授意下参与机务,批答奏章,正式确立内阁制度。

此后,建制不断完善的内阁成为协助皇帝决策的中央机构。

(职能)内阁大学士人数不等,职责为起草诏敕、票拟批答、咨询顾问、密疏进言等。

(本质)明朝中后期,虽有内阁首辅权重一时、形同宰相的事例。

但从制度上说,内阁必须完全遵照皇帝的旨意形式,不得妄提建议,不准自行其是,所以内阁实质上仍是皇权的组成部分(内阁依附于皇权),与前朝的宰相不可同日而语。

③设厂卫法外行事:对地方实行更为严密的控制,并建立特务机构,以法外行事的特务政治加强专制统治:
(表现)自朱元璋设置锦衣卫后,继任的明朝皇帝又又先后设立东厂、西厂、内行厂,这些特务机构合称“厂卫”。

(职能)厂卫由皇帝直接指挥,权力凌驾于政府司法部门之上,职掌侦查、缉捕、审刑等,并有自己的监狱和法庭。

厂卫特务的活动可谓无孔不入,他们遍布各地,上至文武重臣,下及平民百姓,都被列为侦缉对象。

(影响)皇权趋于极端,君主专制政体的集权程度臻于空前。

④惩腐败严格考核:朱元璋在加强皇权的同时,十分重视整顿吏治,严禁各级官吏玩忽职守,蠹政害民:(表现)高级官员须接受御史监督;中下级官吏有定期考核,称职者升,不称职者降,品行卑劣者罢职为民。

对贪官的惩治尤为严厉,凡贪赃银子60两以上者,一概判处死刑,斩首示众。

因此,明朝前期的官场比较清廉。

相关主题